书城成功励志思维模式决定成败
33276900000176

第176章 管理能力

“失败的人”越有为越制造分裂

曹操身为一方霸主,还需要跟手下人比试一番“谁更厉害”来巩固自我感觉的良好。当他拿出自己的著作想证明自己有多优秀的时候,张松也想在他的面前证明自己是个人才,以求得卖身投靠的本钱。于是就开战了,双方的目标都是要把对方打倒,让自己的旗帜迎风飘扬。最后,失利的一方破罐破摔,都懒得表现了,得势的一方也不能得利了。这个时候,得势的一方通常会继续地不依不饶:“看看,我看得准吧?!他就是没有价值”,然后陶醉(淹没)在老子天下第一的美好感觉里。

刘备虽无立身之地,但出于汉室宗亲的自我认知或者说是依循身边高人的指点,彰显出了尊重价值的王者风范。虽然张松面相猥琐,但刘备只观其内秀。他高度承认张松的价值,让张松都不好意思不拿出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以证明自己真有价值,最后刘备得到了价值,不只是一张西川地图,更是整个的一个蜀国。

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别人拿结果。自我价值感高的管理者通常把注意力聚焦于“怎么管理事情以求结果的最大化”;自我价值感低的管理者通常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管理别人以求使我的声音成为权威”。前者的管理让大家同仇敌忾,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一个共同的方向,把绝对的劣势变成了相对的优势;后者的管理在内部制造出了管理阶级和被管理阶段,越管理越推动阶级分化、矛盾升级,本来是用于建设的力量却在所谓制衡的管理策略下持续地消耗着。

“失败的人”把自己一劈两半,这一半是优点,那一半是缺点。他们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别人喜欢的样子而不是彰显出自己本真的样子;他们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很害怕别人知道“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失败的人”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身上的能量是不断消耗的。他们竭力掩盖自己的缺点,像是要丢掉一个累赘的包袱一样,要扔掉的东西不会被他们认为有价值;他们极力炫耀自己的优点,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直到有人说到他们的某个优点实际上是个缺点的时候,就又开始了丢包袱。

“失败的人”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当上领导,这样一来,自己就不必看别人眼色行事了,自己就有权力给别人打分了。当他们当上领导的时候,给别人打分的过程中,一定要分出所谓的好坏对错,在如此“敬业”的执着中,一个完整的组织被分割成了两个阶级:管理阶级与被管理阶级;当他们没当上领导的时候,也满地找鸡毛,玩一把“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