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解读易经养生智慧
33270100000015

第15章 养生重在修心

《易经》古老的占辞中孕育着东方心理学的胚芽,这是古人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总结。在看似神秘的文字背后,不但包含着哲理、事理、物理,更包含着心理。而开启《易经》心理养生的智慧,你也能真正领悟到“养生重在修心”的要义。

《易经》是中国心理智慧的源头

《易经》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而当代心理学家更是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这是因为从《易经》中“心”的意义、《易经》中“心”字内涵、《易经》卦象所表达出的心理的象征性等方面都足以看出《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文化。那么,《易经》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心理内涵,又何以被视为中国心理智慧的源头呢?

从《易经》中“心”的意义来看,《易经·系辞上》中有“圣人以此洗心”的描述,《易经·系辞下》中又有易之“能说诸心,能研诸虑”的描述,这些都明确地表现出了《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思想,正所谓“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由此看来,“卦”与“象”就是《易经》的精髓,而“意”马“情”皆由心构成,它们都属于心理学的基本范畴。

从《易经》中“心”字内涵来看,在《周易》的卦爻辞中,坎卦(维心亨)、明夷卦(获明夷之心)、益卦(有孚惠心;立心勿恒)、井卦(为我心恻)、艮卦(其心不快;厉薰心)、旅卦(我心不快)这6个卦直接使用了“心”字8次,而且“心部”汉字在64卦中也是反复出现,如悔、惕、性、恒、愁、惠、忧、思等。

从《易经》卦象所表达出的心理的象征性来看,《易经·系辞》中说:“圣人设圭观”,“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司马迁也曾总结说:“春秋》推见以至隐,《易》本隐以之显。”孔颖达在其《周易注疏》中也说:“伏羲初画八卦,万物之象,皆在其中。”由此看来,《易经》卦象中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心理学道理。

另外,《易经》卦爻辞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从对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的观察中抽象而来。比如,强调主观的吉凶祸福,会指明要受时间、地点和其他具体条件的制约,并指明主观人为在吉凶祸福中的作用。比如,《易经·睽卦》中说:“鸣谦,贞吉”,《易经,睽卦》中说:“鸣豫,凶”,意思是说,人出名后,谦虚勤奋则吉,坐享其成则凶,这些都属于心理学范畴。而且,作为心理智慧源头的《易经》更能起到一种心理上的作用,并在客观上有利于心理战术的胜利和心理平衡的恢复。因此,我们可以说《易经》有着心理智慧的可贵萌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易经》中处处都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性,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心理学意义。

易经的心理胜利法智慧

一位建筑公司老板有意问他的两个工人:“你们起早贪黑地在工地上千活,有什么感想呢?”一个工人望着眼前的高楼,想都没多想便脱口说道:“看着一座座高楼从我的手中拔地而起,心里当然是自豪啊!”另一个工人耷拉着脸、语气低沉地说:“唉,能有啥想法啊,还不是日复一日地量复这体力活呗。”多年后,第一个工人成了该企业领导层成员,第二个工人则依旧在干体力活。

同一件事情之所以会有截然相反的结果,问题关键就在于当事人有着不一样的心态。很显然,第一个工人的心态是积极的,而另一个工人的心态则是消极的。事实上,当我们用一个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积极的心态能够激发你的潜能,让你愉快地接受意想不到的任务,做好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情,而具备这种积极心态的人势必会拥有更多机会,比普通的人、消极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易经》中的心理胜利法就是一种教你如何积极面对人生的心理智慧。比如,《易经·需》中说“需于沙,小有言,终吉。”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身处险境而不气,馁,总会有化险为夷的可能;《易经·同人》中说:“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此话告诉我们,但凡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只要对自己抱有十二分的自信,终究会转败为胜、转危为安。

《易经》中类似这些心理胜利法的智慧实在是不胜枚举,即便有的例子看起来是对天意的祈祷,但是《易经》始终是在主张我们依靠自身力量去克服困境,无论当你处于何种情况下,这种积极的心理态度对你的人生之路都会具有非常珍贵的指导意义,而且《易经》的这种心理胜利法对中医心理学的影响也很大。

易经心理平衡智慧

俗话常说:“老虎屁股摸不得”。不过,《易经》中却有一个“履虎尾”的故事,讲的是即使踩到老虎尾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摸摸老虎屁股都已经了不得了,踩到老虎尾巴比单纯的摸摸老虎屁股还要危险,又缘何可以逢凶化吉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履卦的分析来揭开其中谜底。

履卦卦画为上乾下兑之形,上乾有刚健强者的意思,下兑则是甜言蜜语的意思。两者相合,就是为了取悦于人。这么来看,只要让老虎高兴,即使踩到老虎尾巴也不要紧。正如《易经·履卦》中所说:“屐虎尾,想想,终吉。”由此看来,当我们不小心踩到了老虎尾巴,只要做到临危不惧,并努力想办法积极地去应对,总有一天,是可以逢凶化吉的。

事实上,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易经》的心理平衡智慧,强调的是一种心理胜利法,即心理自强、协调平衡。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都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而《易经》非常强调阴阳平衡,心理也不例外,同样处于一种阴阳的动态平衡中。

在《易经》中,人的体质有巽卦人、坎卦人、乾卦人、坤卦人、离卦人五种,即木、火、土、金、水五类人。对于这五卦人来说,其天赋的阴阳水火存在差异,心理有差异自然也就会有相应的平衡。比如,坎卦人是水型人,秉承先天水寒之气,尽管阴多阳少,但是其安静内向的心理,可以保护阳气不受损而让生理和心理处于平衡状态。再比如,离卦人是火型人,秉承先天火热之气,虽说心理热烈,但其先天阳气盛,所以并不会让阳气有所损伤。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心理活动往往要受到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干扰而失去平衡,尤其是社会因素更容易干扰心理活动,让其无法处于平衡状态,而《易经》最强调的正是这种社会因素。这也启发我们,要想维持心理平衡,就要先从社会因素着手,《易经》中的占筮也强调通过人为因素来实观其吉凶,而自然因素仅处于次要位置。

《易经》的“中行观”就是保持心理平衡的最大智慧。这里的“中行”就是中道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凡事能够做到中行、中止、中道,那么就是最好的避免心理高压的法宝。老子的“知足”、孔子的“过犹不及”、朱熹的“不偏不倚”讲的也都是适度、平衡,是《易经》中行观的延续。

易经的心理战术智慧

我们都知道,一个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人,无疑可以抵御一切心理脆弱。而《易经》的心理战术智慧恰恰主张培养这种强硬的心理素质。在《易经》看来,一个具备强硬心理素质的人,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战胜自我、化解心理矛盾,这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

在《易经》三百八十六爻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战术策略,虽说这些策略是用筮辞来表现人们的吉凶祸福,但是却蕴藏着灵活的心理战术。比如,《易经·乾》中的“潜龙勿用”告诉我们:事物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是因为势力还比较弱小,所以要时刻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也隐喻一个人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必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只要时机未到,都应如龙潜深渊,藏锋守拙,直到机会来了才可采取行动。

再比如,《易经》在解释坤卦时说:“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日,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这个战术既蕴含哲理又包括心理玄机,是借天地交化来告诫人们凡事该藏就藏、当露必露。可以说,《易经》中这些道理非常多见,既是哲理的借鉴,也是心理战术的启迪。

易经的心理疏导智慧

古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一天,一位年轻人忽然失明了,他的老父亲急忙请来医生为他诊治。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医生也没有发现他的眼睛有什么毛病。最后,这位高明的医生决定采用移情暗示法来治疗。

只见,这位医生语气温和地对患者的老父亲说道:“你儿子的眼睛没什么大碍,拿着我为他配好的这味药,回去按要求服药就会好了。只是他的腿有点小毛病,如果再不下床活动活动,以后恐怕只会瘸了。”年轻人听医生这么一说,顿时也吓出了一身冷汗,赶忙把药吃了,下床四处活动,果真没过多久,他的眼睛竟然奇迹般复明了。

这位年轻人到底有何病症,现在早已无从考知,但是从医生的诊治过程,我们可以得知,他的病情之所以会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关键原因就在于医生采取朐移情暗示疗法,这种疗法说通俗了就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就是用多种办法来分散、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从而排解当事人的心结。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排解心结呢?其实,方法也很简单,看过下面这个故事,你就略知一二,而且其中更蕴藏着深刻的心理智慧。

话说当年,鲁国讨伐越国前,孔子的学生子贡为鲁国的这次军事行动占了一卦,得出火风鼎,变卦为山风蛊,就是说火风鼎的九四爻变成了六四,火风鼎就变成了山风蛊。鼎卦九四爻辞是这样说的:“鼎折足,覆公觫,其形渥。凶。”子贡由此分析,这次军事行动必然凶多吉少。因为从卦象来看,鼎卦的足被折了,而打仗是要行军走路的,没有了足,士兵怎能行军?但是,孔子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却给出这样的判断:这个卦不会妨碍鲁国的军事行动。因为越人居住在江南,鲁国攻打越国,也要开着兵船去,从水路进攻,有足反而是表示船有羁绊,现在没有足了,也就没有羁绊了,自然可以得胜。后来,鲁国果然取得了这次军事行动的胜利。

一件事情之所以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就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见所得也就不同。军事行动遵循此道,养生保健同样也如此。其实,《易经》中的每一卦都是有吉有凶、有好有坏,没有哪一卦是绝对的“好”,也没有哪一卦是绝对的“坏”。以此道理来看,人生天地间,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也有失意,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若想畅怏自如、八面玲珑、健健康康地生存,这个心理疏导的功夫还真是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

易经的心理防范智慧

现在我们常说,要想在危机四伏的人生海洋里扬帆远航、驶向光明的彼岸,就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在危机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才不至于一蹶不振。其实,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正体现了《易经》的心理防范智慧。

“既济”与“未济”是《易经》中的最后两卦,也是点睛之笔。既济卦象日:“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未济卦象日:“君子以慎辨物居方”。这些思想都是在启示我们:尽管已经取得成功,但是更应秉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心理意识,这样才能永保成功而无灾祸之事。也就是说,有了心理防范,也就有了心理准备,而这正是心理胜利的前提。如果一味地到在临渴掘井、患至呼天的地步才采取行动的话,只会落个不好的下场。

作为一郜预测之书的《易经》,加强防范自然是其主要目的,同样这当中也涉及到心理防范,有了心理防范才有利于铸造心理盾牌。其实,《易经》中的这种心理防范意识,在卦爻辞中比比皆是。比如,坎卦中有“习坎,入于坎富,凶。”提醒人们前行之路重重险境、险中有险,一定要做好防范。兑卦中也有“凶”条,如“六三,来兑,凶。”言外之意是告诫人们表面上和悦的,同样要识破其真实面目。再比如,豫卦中有“初六,鸣豫,凶。”意思是说,当你一旦预感到有不妙情况时,先不要张扬,而是暗自观察,看势态如何发展再作决定。反之,如果一发现有不妙情况就张扬夸大,很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人生天地间,势必要历经各种不同阶段的考验,而每一个阶段又有其预定的必须完成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全力以赴,尽量做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而时刻具备这种心理防范,才能铸造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