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为智
凡事自己不愿多动脑,别人怎样我也怎样,这样做的结果就造就了孩子的平庸。21世纪,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平庸就意味着被淘汰。人生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有一个著名的试验,试验中,只有一个人是真正的被实验者,他面临着来自其他几个人的压力。实验任务是对线条的长短进行区分,7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被试验者在第6名。他们需要分别报告3条线中哪一条与标准线一样长。当前面的5个人与他期待的回答一样:第2条线与标准线一样长,他会毫不犹豫的也如此回答。
但是,在下一组实验中,尽管答案还是那么明显,但是第1个人给出了错误答案,比如说第1条线与标准线一样长。当第2个人给出同样的答案后,他突然坐直身子,再次检查那线的长度。第3、第4、第5人也给出了同样的错误答案,他开始怀疑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他们错了。结果他否定了自己的判断,与前5人保持一致的回答。
一条大街上,大家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情。其中有一个人可能是有急事,突然沿着大街像东跑去。巧合的是还有两个人,一个卖报纸的年轻人,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和他不约而同的一起向东跑了起来。大概他们都有要紧的事要办。
接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10多分钟以后,这条大街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跑起来了。而且人们嘴里还不断地喊着什么,嘈杂的人群中,有时可以听清人们在说“上帝”、“大堤”。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刹那间几千人像潮水一样恐慌地涌同东方,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路边有的人不明白怎么回事,问正在跑的一个人:“发生什么事了”,得到的回答是:“大家都在跑,我也跟着跑了。”
当我们看完这两个故事后,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他们怎么会那么没主见呢?人总是倾向与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或态度,以证明我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与一个群体之中。诚然,孩子听话、乖巧可以省却父母许多力气,而且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闹矛盾。但如果孩子表现得过于顺从,凡事没有主见。总是模仿别人,就不是一种好现象了,这对孩子今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就造就了孩子的平庸。21世纪,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平庸就意味着被淘汰。人生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孩子无主见的毛病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孩子一般都喜欢模仿,容易盲从。第二,一些家长出于“好心”,惟恐委屈了孩子,往往喜欢事事包办,事事替孩子拿主意,这样一味包办代替或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使得孩子无独立做事的机会,一旦遇到需要让孩子拿主意时,就不知所措,祈求别人的帮助。第三,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待孩子期望过高,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赞许少,批评多。有的父母甚至让孩子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且还不给予帮助,使孩子对成功的体验少,常常感到失败的痛苦,这样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害怕做错事,更不愿意拿主意。
我国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谢觉哉说过:“动手之先要用脑子,但用脑子又须是为着动手;不动手和懒于动手的人,必然也是不大会用脑子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时刻注意对孩子主见性的培养: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凡事都经过孩子的独立思考,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原则,才能逐渐克服盲从。如果老是由父母、老师代替孩子思考,孩子就会懒得去思考,那么,主见性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2.用启发式的语言代替命令
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往往喜欢使用命令的语言,如“就这样做吧”、“你该去做……了”。这种语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话是不容改变的,自己是在被强迫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高兴。所以,父母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如“这件事怎样做更好呢”、“你是否该去做……了”,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发孩子独立思考,并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做好事情。
3.给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
一些父母习惯于事事为孩子做决定,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不遵从,就大加责备。其实孩子有孩子的想法,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愿望,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小事”可由孩子自己安排,如过生日请哪些小朋友,到商店买什么样的衣服,选择什么玩具;替孩子洗澡前,可以问他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带孩子出门,可以问他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带孩子去旅行,可以问问他自己觉得要准备些什么东西;等等。“大事”给孩子提供参的机会,如房间的布置,可以和孩子一起筹划设计方案,“墙壁涂什么样的颜色?”“书架摆放到哪里?”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可行,则尽量采纳其建议。这样做可以极大满足孩子的自主意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4.教会孩子说“不”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说不”游戏,父母有意出错误的题目,让孩子挑出错误的地方。父母说:“桌子、椅子、书柜、肥皂被都是可以用的东西,都是家具。”孩子说:“不对,肥皂被是可以用的东西,但不是家具。”告诉孩子,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错。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就不容易盲从别人了。
5.和孩子一起做智力游戏
父母出一个题目,让孩子想出多种方法解答。如小鸡在被猫头鹰追赶时,它该怎么办呀?人为什么每天都要吃饭呀?利用这些问题引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让其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在做游戏时,父母不要对孩子的答案滥加指责与批评;孩子的答案数量越多越好;越奇怪越新鲜越好;想的办法越实用越好。这样可以使孩子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原来自己也有很多好主意。这样做不但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也能提高孩子的主见性。
虽然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但兵总是兵,不是将。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兵,统一行动听我们的指挥,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将军,能自己领导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放手让他们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主张。
小事也很重要
耐心倾听孩子讲话,也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孩子大都喜欢唠唠叨叨地讲他见到的一些人或事,这时,父母千万不要嫌孩子罗嗦和麻烦,因为这种“唠叨”恰好是孩子自主意识的最早的体现;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头”,有些父母在觉得孩子讲话有问题时,喜欢抢过孩子的“话头”来说,这样做无疑是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同时也会让孩子对以后的表达失去信心;当孩子为自己所做的事极力辩解时,父母千万不能斥责孩子“顶嘴”,要给孩子充分的辩解机会,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处。
第三章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排除孩子的学习障碍
学习,是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以后能否出人投地的资本。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许多父母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但是,孩子们似乎并不给父母多少面子,有的孩子考试作弊,有的孩子厌学逃学,有的孩子就是不爱做作业,有的孩子一直偏科……对于孩子身上的这些“学习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解决,那么,孩子就会丧失主动进取的能力,在逐日的进程中,也就必然将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从而实现“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父母们应想方设法排除孩子的这些学习障碍,主动帮助孩子走出困惑,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积极学习的动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