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南辛赏柴
33241400000050

第50章 冶自后周遂号柴

清高宗乾隆皇帝在其《咏柴窑碗》中,开篇第一句就是“冶自后周遂号‘柴’,冠乎窑器独称佳。”但现代人可不容易被“忽悠”,他们想:柴瓷上有“柴”字款根本不可能!第一,假如窑主将皇上的姓氏写在瓷器上,就不怕遭“天谴”么?第二,天地万物都姓柴,何必在瓷器上写出来?多此一举!

宗法承祧制度有悠久的历史。祧者,承继为后嗣,无子者可以兄弟之子为嗣,若兄弟或同宗无可承继之子,可以外姓之子为嗣,成为绵延不绝、朝野遵循的习惯法。根据《旧五代史》周世宗本纪记载:“世宗睿武孝文皇帝讳荣,太祖之养子。”此处表明世宗童年时期因侍候姑母,深受郭威夫妇喜爱,过继给郭家已是郭氏子嗣。《旧五代史》太祖和世宗本纪中,绝不书世宗本姓,不见“柴荣”或“柴王”词语,足见史学家良苦之用心,见称“世宗睿武孝文皇帝讳荣”、“皇子澶州节度使荣为开封府尹兼公德史封晋王”,而野史《五代史平话》不然,直书“郭荣”并不避讳,如:乾祐三年四月“朝廷著授郭荣做贵州刺史”,广顺三年“皇子郭荣做镇宁节度使屡请入朝,王峻忌荣英烈每阻止之,郭荣再以力请”,“广顺三年三月,宣授郭荣做开封尹封晋王”等。

上述史实,毫无疑义地证明周世宗系以子嗣身份继承帝位的,从“年未童冠因侍圣穆皇后在太祖左右”而更名郭荣算起,继位前改随郭姓长达28年之久。一言以蔽之,后周柴窑显现的“爿柴”等款识,从封建宗法制度上分析,原本是与避讳习俗不相干的。何况,古代瓷窑“窑以人名”,并不仅限于柴窑一例,如唐代有霍窑、宋代有董窑、金代有彭窑、明代有周窑与瞿公窑,清代有唐窑与欧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