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南辛赏柴
33241400000027

第27章 柴不易得古今谭

从古到今,谓柴器不易得者甚多,摘其要者录之。论述最为系统的莫过于民国古玩大家赵汝珍,他在《古董辨疑》中,条分缕析地述说了不易得的理由:“柴窑真器今日绝不易得,瓷器以秘色为最古,次则为柴窑,而柴窑之特点四,薄如纸为四特点之一,此尽人所知者夫。近代厚如盆之康乾瓷器已极不易得,而谓薄如纸一碰即破之,柴器尚能存至今日乎。后周周世宗当国甚暂,所烧瓷器原即有限,而佳者尤微,在宋时已极难得。明代严氏父子假天子之力,经数十年之搜罗,仅得十余器,真伪尚不能十分确定。况今日又历数百年之沧桑,无量数之变乱乎!历时既久,变乱又多,真器只有损毁而无增加,其为数必与日减少。故今日故宫博物院存有柴器尚属合理,若谓私人尚有收藏者,设非出自宫中,吾信其必伪也。且多年以来,社会风习以柴窑之残器、碎片制为绦环玩具,已为世所珍,又谓得柴窑之残片佩之可以祛妖毒、御矢炮,是均证明柴器之不易得也。因柴窑完器之不可得,故造此神话以惑世。如柴器传世甚多,时可发现,则必无此谣言,有之必可证明其不灵。因无柴器之可得,是此谣言之所以能存在也。且今世故宫所存之柴器,其真伪亦无法确定。盖柴器既系人力所造,则后世即能仿为。后周以偏安之局尚能为之,宋室以全国之力安知其不可及也?故今日存之柴器未必无宋时仿造者。总之,只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者,再不背于时代,便谓之柴器可也。至于是否确实出柴窑,则已无法追溯矣。

再行斟酌,导致“柴器不易得”不外“贵”与“秘”:一是贵。柴窑其品之高,历代古瓷莫过于此。以至于后世将其碎片亦等诸珍宝,视若拱璧。“柴窑之贵,在于其少。明代人就很少见到柴窑,在当时得其碎片亦与金翠同价。至近代,据说民国初年在北平的古玩市场上偶有出现,稍大碎片须四五百银元,且是否为真也大有疑问,所以世有“片柴值千金”之说。二是秘。某世家之后祖传一碗,家谱有记“柴窑”,有人几次求观不允,不知真假。《博物要览》则称柴窑“明代已不易见,近筑路掘出瓷器颇多,间有类此者,尚于某公座上见之,或者天壤奇宝不肯,终秘人间耶”。

那么,果真柴窑随着逝去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吗?予以为,赵自强先生20 05年在《千年柴窑探秘》一文中所作研判较为客观:“柴窑作品如今还有否存于世呢?笔者认为是有其物存在于世的,正如‘秘色瓷’一样,有其物存在于世,未曾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现有明确记载秘色瓷实物之前,人们不知道秘色瓷就是越窑的精品。又如元代青花,上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也不普遍真正了解元代青花真面目。现在人们对柴窑的认识亦如此,如真的见到实物亦不知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