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关交流中,有些问题不便直接回答时,我们可以故意玩弄一些辞藻,使用一些虚虚实实的手法,打打马虎眼,使对方得不到准确结果,从而为自己巧妙解围。
在公关交流中,公关丽人常常会遇到不好回答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一旦失言,就会把问题弄得糟糕而不可收场。这时,运用模棱两可的模糊语言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模糊语言的妙用在于其答所不能答,在进退两难的窘境中,得以进退自如。在公关活动中,运用模糊语言也是一种客观需要。比如:“最近出去考察”、“我们大多数同志是好的”、“适当的时候”、“过两天”、“一些”都是模糊语言,给说话人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不管未来情况发生什么变化,都不会使自己陷入尴尬被动的地步。
北京某中学的一位语文女教师,有一年参加北京教师代表团到日本访问。东京一所中学校长指名要和她会见。日方校长说:“我们东京王子都中学愿意和贵校结为友好学校。”她一听这话,顿时脑子轰的一下,因为这件事情她不能做主,不能明确表态,但对日本朋友的友好要求也不能冷淡,不能拒绝,这该怎么说话呢?她很快地冷静下来,利用取出一枚校徽赠送给日方校长的一瞬间,迅速构思该怎么表达。于是她不慌不忙地说:“校长先生对于我们中国人民和我们学校全体师生的友好情谊,令我们感动。我代表我们全校师生向您表示感谢。关于您提出的友好愿望,我回国以后一定转达给我的校长和我校的全体师生。谢谢!”
在公关交际中,公关丽人常常会遇到某些选择性的问题,由于各选择项所代表意义的特殊性,不管我们倾向于哪一边,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比如上面这个故事,这位语文女教师面对日方校长的问题,无论是回答“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是不行的。当遇到这种“两难”的情况时,我们不妨跳出“非此即彼”的框框,在一个动态性较大的前提下,将答案说得灵活可变,为自己留下收缩自如的退路。女教师最后的回答是很恰当得体的,她用模糊语言代替了“行”与“不行”的明确回答,既不失礼,又稳妥表态。
在公关交际中,当被别人问及自己隐私的时候,比如“你的收入是多少?”“夫妻感情如何?”再如对女性直接问年龄、刺探他人社会背景等。一旦被这些好事者探得一点蛛丝马迹,可能会面临迅速传播、流言四起的局面。因此,遇到这样的人,不能有啥说啥,可以采用模棱两可的回答方法,既不冷落对方,又不使自己为难。如果别人问我们“你的收入是多少?”我们可以回答“不比你的多”;如果别人打听到,你的父辈在单位当领导,而故意问你“你在这个单位不错吧?”你可以说:“全托你的福”。
公关是现代社会最受人关注的领域之一,所以,公关语言显现出模糊化的趋势,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话:“我们正在解决,快了,快了!”“这件事,我们需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之后,才能给您确切的答复。”“我们现在还不能给您答复,希望您能谅解!”在公关活动中,采用模棱两可的回答法是必要的,一来可以照顾到现实的需要,二来也可以不至于陷入不可后退的地步。
模棱两可的回答法,是为了公关需要而采用的说话技巧,并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一味地模棱两可,不对他人正面表达自己的意见、圆滑处世,这就不对了。模糊回答必须要注意合理性。如果模糊回答不合理,那就变成怪言怪语,会叫人无法理解。只有具有合理性,别人才能接受,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