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行走坐卧皆养生
33222900000003

第3章 现代人寿命长了,但并不意味着健康

一、现代人寿命长了

英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分析,人类的平均寿命每过10年就增加2.5岁。他们认为,几十年后,几乎70%以上的人可以拥有很长的寿命,而百岁寿星将不再罕见。从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看,人的预期寿命在快速增长。据统计,1949年以前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而到了2000年已达到70岁,2002年已达72岁。同时,百岁老人也在快速增加。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百岁老人仅有3384人;而第五次人口普查百岁老人已达14000人,占总人口的1.39/100000。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事业的发达,养生保健知识的普及,特别是生命科学的发展,人类预期寿命将大大延长。人人都有可能活过100岁。从理论上来看,人的自然预期寿命应该在100~175岁。专家预测,到2052年,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将达到90~95岁,逐渐接近自然寿命。

由此可见,21世纪已进入长寿的时代,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现在出生的婴儿都有可能看到22世纪的曙光。”因此,要摒弃“六十为老”的旧观念,树立“奔向百岁”的新观念。

二、长寿并不等于健康

有人曾问101岁的马老先生:“您老还能够活多少年?”,他信心百倍地说:“我还能活20年。”相反,有另一位带病生存,卧床不起的108岁老人,当问她:“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她说:“我希望能快点离开人世,摆脱病痛的折磨。”同是长寿人,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虽然寿命出现了普遍延长的趋势,现在出生的孩子预计会比其父母活得更长,但是他们超出的寿命中将可能有一部分是在病痛中度过的,这是因为一些严重的疾病至今仍无法找到更好的疗效。

据调查,在中国7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近98%的人被疾病困扰着,有19.5%的人卧床不起,其中有的完全失去了继续生存的信心。有位刚满100岁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对我们说:“我上一辈子作什么孽了,让我现在这么遭罪!”由此看来,这些带病生存的老人其痛苦远远超过对长寿意愿的追求。

三、健康的长寿才算是圆满的人生

某君非常孝顺,每逢节日,都会为母亲祈寿。其母亲已有八十多岁,可老人家却在将近80岁时患上了脑卒中,从此只能躺在床上,靠几个儿女侍候度过晚年。后来,那位仁兄感慨不已:“我当初只求母亲长寿,忘记了‘健康’二字,早知今日,当初为母亲求个‘健康长寿’该有多好!”其实,健康是一个过程,长寿是一种结果,既健康又长寿,既追求到结果又享受到过程,这样才是圆满的人生。

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人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当今社会进入了文明发展的时代,由于物质生活条件充实,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医疗保健技术先进,这些都为实现健康长寿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愿望更加迫切,可以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没有哪个时代的人能比今天的人更注重健康,需要长寿。

健康、长寿这两个词语是不可分离的,健康是长寿的基础,长寿必须以健康为前提。离开了健康而空谈长寿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健康和长寿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对健康作出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长寿才是真正的财富,才有真正的幸福。

四、选择一条健康长寿的道路——走传统养生之路

1.强化公民健康意识,开展健康长寿教育

在人们高谈阔论健康重要性的同时,却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健康。在这些人中间,有很多人热爱学习,勤奋工作,追求事业;有人爱慕权贵,贪图吃喝玩乐与享受;还有的人兴趣广泛,似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人情世故。总之,他们的爱好与兴趣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关爱生命,不关爱健康。甚至有的人,缺乏正确的健康意识,漠视健康,视权力、名利、金钱为生命。他们“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以养其生”,而是一味的“竞逐荣势,唯名利是务”。另外,还有一些人对健康长寿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各身体器官功能正常,没有病痛以及“人生七十古来稀”或“长生不老、寿比南山”这样一些肤浅而模糊的概念上。说千道万,这都是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或对健康知识的缺乏和无知,这就势必造成对健康长寿的误解或盲从,直接影响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信念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这就需要强化公民健康意识,开展健康长寿教育,普及健康长寿知识。帮助人们科学地理解健康长寿的内涵,正确地认识健康长寿的概念,实事求是地学习健康长寿之道,研究健康长寿之理,掌握健康长寿之法。

2.遵循“和谐、自然”的生存法则

在古代,秦始皇为了达到长生的目的,曾派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前往东海寻求不老仙丹,一去而不复返;此后,传说中又有多少人因梦想不死而冶炼食用金丹,却提前命丧黄泉,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这些流传于世的中国民间轶事正是说明了人的寿命不可能建立在虚妄而不切实际的幻想或是行动上。当代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为人类的健康长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将传统的养生科学与现代医学、现代生命科学的理念结合起来,保养和呵护我们的精、气、神,使我们的生命质量达到最高境界,使自己能够活得健康、活得长久、活得快乐、活得有价值,颐养天年,无疾而终。

3.走健康长寿之路,研习传统运动养生之法

动物学家发现,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岁,一旦被俘获,关进动物园,尽管生活条件比野外好得多,却活不到80岁;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养在笼内过着“优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寿命才4~5年;野猪的寿命也比家猪长一倍。

为什么野生动物比家养动物寿命长呢?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野生动物为了觅食、自卫、避敌、摆脱恶劣气候的侵害,经常要东奔西跑,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体质变得越来越好,寿命自然比家养动物长了。同样,人也是如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人,寿命要比缺乏运动的人长。这说明一个道理:“运动是健康长寿之本”。传统运动养生法是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进行锻炼,来保养生命的一种方法,古人称其为“动形”,即运动形体的方法,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舒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