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一本通
33220300000095

第95章 学习应变技能,以变制“心梗”

有“心”病的人,平时做事要“慢三拍”,认识医生开给你的各种药,学习识别危险情况的判断,学习紧急状况时如何应变。

专家锦囊

如果你有心脏方面的毛病,亲近你的人应该知道当心脏停止时要如何急救。确保你的亲人学会心脏按摩术及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新的“只需动手无需动口”的单纯胸外按压复苏方法,可以使得心脏停搏患者在医院外尽快得到急救。以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又称“傻瓜”除颤器的抢救方法。也要随时准备好叫救护车的电话号码:120.半数心脏性猝死发生于公共场所,目前,城区的急救系统相对完善,受理急救电话处理迅速,出车速度快,但是从接到信息至救护车到达现场,也需要一段时间。一般认为,在有完善健全的急救网络的社区内至少需要4~7分钟,对于有“心”病的患者,及时的心脏除颤或心脏复苏,这4~7分钟是抢救生命取得成功的最佳时间。

注意心肌梗死急性发作的征兆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达10%以上。特别是那些发病症状不典型者,更应提高警惕。据临床观察,凡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就要考虑心肌梗死急性发作的可能:

(1)以往有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史,突然发生心前区疼痛,疼痛时间延长,含化硝酸甘油等仍不能缓解,并伴有心功能减退症状。

(2)原有高血压,突然血压下降,并伴有出汗、胸闷、胸痛。

(3)中老年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脑循环障碍,而无心前区疼痛。

(4)中老年人突然发生乏力、烦躁、心悸、意识障碍,明显的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

(5)老年人在活动后突然感到全身乏力、大汗淋漓、心慌气短、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6)急性心肌梗死中约有30%以胃肠症状为主而无明显心前区痛,表现为突然腹部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及呼吸困难。

(7)虽无明显不适症状,但心电图检查与以前比较,显示出心肌梗死的演变规律。

(8)心电图无明显改变,但临床症状明显,定期检查心电图,逐渐出现心电图异常演变者。

冠心病的预防与急救技巧

(1)掌握心脏复苏术: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周围很可能没有人,这时患者可以咳嗽自救。以往的研究证明,咳嗽大约能产生75焦耳的动力能量,这些能量随机被转化为生物电,能给濒死的心脏一次像“除颤”那样的复苏机会,其效果与胸外心脏捶击复苏术有同样的效果。咳嗽是一种迅速、有效、简便、易行的“心脏复苏术”,已使许多病人免于死亡,给以后的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每年应做一次健康检查:中老年人每年应做一次健康检查,掌握自己身体状况,早期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防范于未然。德国内科医学协会近日建议,为更好预防心肌梗死,每个人每年都应该利用简便易行的检测纸带进行一次尿检。检测纸带通过显示尿液白蛋白水平的高低,可以预测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据报道,德国内科医学协会主席曼弗雷德·韦伯教授在近日召开的德国内科医生大会上说,荷兰格罗宁根市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尿液白蛋白水平升高意味着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是原来的4倍。此外,单纯的白蛋白检测纸带比目前常用的基于不同物质的复合测试优越,因为它的反应更加敏感。

(3)避免腹泻诱发心肌梗死: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情绪过分激动、超强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以及气候突变等,是导致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但腹泻也可诱发心肌梗死,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腹泻诱发心肌梗死是因为急性胃肠炎、细菌及病毒性肠炎等引起的腹泻,极易造成体内水分丢失过多,血容量急剧下降,与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密切相关的阳离子也会大量丢失,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同时,腹泻致病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还能促使血管痉挛,改变血管壁的通透性。这些原因都可造成心肌急骤持久缺血和心肌血氧缺乏并致坏死,从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腹泻是因饮食不卫生,进食不当所致。因此,为了避免腹泻诱发心肌梗死,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应合理安排日常膳食,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一旦发生腹泻,必须及时治疗,即便是轻度的腹泻,也不可掉以轻心。除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感染、止泻药物外,还需适量补充水分。在一般情况下,为保持体内水分及盐类代谢正常,每日排尿量应不少于800毫升。

温馨提示

有的心肌梗死者要解大便,家人须在病人病情稍稳定后,扶病人到厕所。如大便干燥,可使用开塞露,切忌用力解大便,以免增加腹内压,造成心肌梗死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