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一本通
33220300000007

第7章 高血压与冠心病结伴而行

“请问你有多高?”不是高学历、高薪、高位、高个子,而是血压高、脂肪高、血糖高、尿酸高。高血压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收缩压≥160毫米汞柱(21.29千帕)和(或)舒张压≥9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者,其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正常血压者的2~3倍。最近公布的大样本研究显示,在我国35~74岁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已上升到27.2%,即超过1/4的人患高血压,在这个年龄段就大约有1.3亿的高血压病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稍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趋势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明显。而且,因为不重视,社会对青少年的高血压是严重低估的。对于高血压病,预防要打头阵,

我国冠心病患者中有50%~70%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病患者中冠心病的患病率较血压正常者高出4倍以上。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内压力增高,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导致动脉内膜的机械性损伤,血压越高,这种损伤就越严重。由于冠状动脉是升主动脉的第一个分支,所承受的高压血流的冲击较大,所以容易受到伤害。同时,血压的升高还会影响动脉血管中结缔组织的代谢,使血脂易沉积在动脉壁,而形成粥样硬化。另外,血压升高时,高级神经中枢活动障碍,神经内分泌紊乱,使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儿茶酚胺的增多可直接损伤动脉血管壁,使冠状动脉痉挛,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因此,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可减少或延缓冠心病的发病。

有人这样形容高血压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好比一支蔓上的两只瓜,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年来,虽然高血压与冠心病的确切关系一直纷争不断,但谁也无法否认,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控制好血压是预防冠心病的根本措施之一。

监测收缩压降低猝死风险

据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的非常重要的预测因素,监测病人的收缩压(即高压),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有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应降到135/80毫米汞柱以下),就能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收缩压水平高可能提示疾病较严重,病人预后较差,也与更高的病死率有关。更为可怕的是,舒张压(即低压)正常,收缩压偏高在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甚至在超过一半的病例中都存在。

研究者们对48?612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低于160毫米汞柱时,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患者院内病死率提高21%;收缩压介于140~160毫米汞柱之间时,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患者60天~90天病死率提高18%;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时,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患者病死率提高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脏病学专家认为,入院时的收缩压有助于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分层的结果,给病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合并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如何用药

高血压的治疗一般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只存在血压略高问题的人,可能根本不需要降压药,仅仅从不吸烟、控制饮酒、不暴饮暴食、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盐、避免过度紧张和保证适当运动方面来调整,就可以让血压降到正常水平了;而那些血压过高(如收缩压达到200毫米汞柱以上)的,以及还合并有其他问题的患者,在无法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达到降压目的时,就需要酌情采用药物了。

降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多种,而究竟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用哪一种药物,却没有一定之规。不过,合并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还是有几个原则可以遵守的:

(1)起效时间为4~6周:药物降压不能立竿见影,达到最佳效果一般需要两三个月。因此多数降压药的临床起效时间为4~6周,而医师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去逐步调整用药。

(2)联合用药:由于几种降压药各有利弊,作用机制不同,适应症和副作用也不同,其单药的疗效大概都在50%左右,所以通常需联合用药,以扬长避短。再次,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可以说,目前所有的降压治疗都不能根治高血压,所以必须长期治疗,就算血压已经降到正常值,也不能擅自停药。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没有症状的病人在开始服用降压药时,反而会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这都是正常现象,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不能因此就拒绝药物,耽误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