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元曲鉴赏
33205800000003

第3章 杨果

杨果(1195~1269年),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县)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年)进士,任河南偃师县令,以廉洁精干著称。入元后被荐为经历,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任北京宣抚使,次年为参知政事。卒谥文献。为人聪敏,诙谐风趣,是元初知名作家,著有《西庵集》。散曲传世不多,风格典雅,文辞华美。

〔越调·小桃红〕

采莲女

采莲人和采莲歌①,柳外兰舟过②。

不管鸳鸯梦惊破③。

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④,司马泪痕多⑤。

采莲湖上棹船回⑥,风约湘裙翠⑦。

一曲琵琶数行泪。

望君归,芙容开尽无消息⑧。

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注解”

①和:唱和。

②兰舟:制的小船,常用作船的美称,这里指采莲船。

③鸳鸯:鸟名,雌雄偶居不离,常用以比喻夫妇恩爱。

④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曲,它一向被认作亡国的靡靡之音,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司马”句: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为江州司马,他在《琵琶行》一诗中,同情弹琵琶歌女的不幸身世,触发自己的迁谪之感,引起强烈的共鸣,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诗的结句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杉湿”。司马,唐代协助刺史处理政务的州官。

⑥棹(zhào):桨。这里用作动词,即划桨。

⑦“风约”句:是说晚风缠住采莲姑娘的漂亮翠裙。约,缠住。湘裙:用湖南一带所产丝调做成的裙子。

⑧芙容:荷花的别称。

“鉴赏”

采莲人唱和采莲歌,杨柳岸边一叶小舟轻轻地划过。那一片欢声笑语,全然不顾忌把静夜中的鸳鸯梦惊醒,怎么了?此时有人独自来到江楼上。别去唱那让人伤心的南朝旧曲,以免引得失意的人落泪。

荷花湖上,采莲女子掉转船头正要返回,晚风轻轻把那翠绿裙儿吹裹住身体,江上突然传来哀怨的琵琶声,引得采莲女伤心流泪。盼着远方的人快来,可是荷花都开过凋谢了,还是没有一点儿消息。傍晚时分有多少凄凉的心事涌上心头,看那鸳鸯、白鹭,时时处处哪有时候不在双飞!

〔小桃红〕

满城烟水①月微茫②,人倚兰舟③唱,常记相逢若耶④上。隔三湘⑤,碧云望断空惆怅⑥。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⑦长。

“注解”

①烟水:指水上升起的如烟雾气。

②微茫:若明若暗,模糊不清。

③兰舟:木制的小船,后用作对船的美称。

④若耶:溪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若耶山下。相传西施曾于此浣沙,又名“浣沙溪”。

⑤三湘:湖南漓湘、蒸湘、潇湘三水的合称,也泛指湘江流域一带。

⑥惆怅:失望伤感。

⑦丝:谐为“思”。

“鉴赏”

水上升起的烟雾弥漫了全城,月亮若明若暗,依稀有美人斜倚在兰舟的船榜上低唱,曾记得我们在若耶溪畔相遇。隔着乘风破浪的三湘,望穿了碧水云天也只是白白地失望,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情思却像藕丝那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