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元曲鉴赏
33205800000012

第12章 姚燧

姚燧(1238~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人。三岁丧父,为伯父姚枢所抚养,后为国子祭酒许衡所赏识。元世祖至元年间入仕,历任奉议大夫、提刑按察司副使、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承旨等职。诗文刚劲宏肆,气势豪雄,一扫宋末弊习,为当时大家。时人比之韩愈、欧阳修。著有《牧庵文集》。散曲纵意而发,语言浅近,笔调流畅,与卢挚齐名。现存小令二十九首,套数一篇。

〔越调·凭栏人〕

寄征衣①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②。

“注解”

①征衣:出门远行人的衣服。征,远行。

②妾身:古时妇女自称。

“鉴赏”

想给你寄冬衣,怕你不想回家,不给你寄冬衣又怕你过冬要挨冻。是寄还是不寄呢,让我特别地为难。

〔中吕·阳春曲〕①

笔头风月时时过②,眼底儿曹渐渐多③。

有人问我事如何?

人海阔,无日不风波④。

“注解”

①阳春曲:又名《喜春来》。

②“笔头”句:是说笔下常常描绘自然风光。指从事文学创作多年。笔头风月:犹“批风抹月”。元弥吉《绿么遍·自述》曲:“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时时过:兼指创作的勤奋和时间的流逝。

③“眼底”句:是说眼前年轻一代渐渐成长起来了。眼底:眼前。儿曹:儿女辈,指后一代。

④“人海”两句:喻人世险恶,风波时运。苏轼诗:“万人如海一身藏。”

“鉴赏”

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哪一天没有风波。

〔中吕·满庭芳〕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①。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②。山接水茫茫渺渺③,水连天隐隐迢迢④。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注解”

①酒圣:酒中的圣贤。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曾作《酒德颂》,对封建礼教采取蔑视的态度。诗豪:诗中的英豪。《唐书·刘禹锡传》:“(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名者,尝推为诗豪。”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和仁韵》:“少年横槊,酒圣诗豪余事。”

②日远天高:双关语,既是写登临所见,又是写仕途难通。

③茫茫渺渺:形容山水相连,辽阔无边的样子。

④隐隐迢迢:形容水天相接,看不清晰、望不到边的样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鉴赏”

漫天风起,卷起海浪般的波涛,昔人曾在这里饮酒赋诗志壮情豪。我到这里悠闲地登临眺望,眼前是长空寥廓,日远天高。山接着水,苍茫浩渺,水连着天,遥远朦胧。这些山水胜景只能供我赋诗吟啸,功名利禄的事情已了,快去归隐,何待老僧来招。

〔普天乐〕

浙江①秋,吴山②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寒雁③来,芙蓉谢。冷雨青灯④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⑤些些⑥。

“注解”

①浙江:即钱塘江。为兰溪与新安江在建德会合后经杭州入海的一段。因为通海,秋天多潮,以壮观著称。

②吴山:山名,也叫胥山,在今杭州市钱塘江北岸。

③寒雁:秋分后从塞北飞到南方来过冬的大雁。

④青灯:即油灯。因发光微青,故名。

⑤宁奈:忍耐。

⑥些些:即一些儿。后一个些字读(仨sa),语尾助词。

“鉴赏”

钱塘江边,吴山脚下,正值清秋之夜。离愁随江奔涌去,别恨似吴山重重叠叠。北雁南来,荷花凋谢。清冷的秋雨,灯盏的青光,更增添了书斋的凄凉,寂寞,怕离别却又这么早就离别。今晚且图一醉,既然明朝终将离去,还是忍耐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