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33204300000035

第35章 肢痹

“原文”

背为阳,四肢亦清阳司之,阳微则恶风怯冷肢痹矣。(387)

于术 桂枝 生姜 附子 炙草 大枣

阳明络空,风湿乘之,右肢痹痛,且发红痱。(470)

生芪皮 赤芍 花粉 归身 桂枝

阳微少护,形寒恶风,肩膊酸,宜辛温和之。(351)

川桂枝木 生于术 泡淡生干姜 茯苓肢痹。(597)

蠲痛丹

痛痹肢浮,形凛恶风。(1124)

蠲痛丹

向来孱弱,花甲又遭拂意逆境,致心营脾卫暗伤,阳明络空,右肢酸,不能举,心中洞然,当以甘缓益虚,勿以肢痹而用搜剔之品。(977)

黄芪 当归 茯苓 炙草 枸杞 枣仁

营痹气弱,右肢不舒。(604)

黄芪皮 片姜黄 煨姜 于术 当归身 海桐皮 桂木 南枣

痛在下体,湿着居多。(980)

杜仲一两 川萆一钱 独活五分 金毛脊五钱 附子一钱五分 虎胫骨三钱 牛膝一钱五分 晚蚕砂三钱

膝痛如烙,下虚湿袭于经隧使然。(381)

金毛脊 杜仲 米仁 虎胫骨 黄柏 萆

此肾虚腿痛,法宜温补。(772)

杞子 杜仲 沙苑蒺藜 肉苁蓉 牛膝 巴戟 羯羊内肾小茴香

“按语”

肢痹者乃肢体关节疼痛、酸楚或活动障碍之证。《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故治痹以祛除风、寒、湿邪为要。然叶氏治痹又有独到之处。

1 祛邪忌用劫汗泄阳

叶氏治痹虽重视风、寒、湿三气,但少用羌活、防风、葛根之类辛温散邪之品,发汗祛邪。认为用此类,会“再泄其阳,必致增剧矣”,故叶氏治痹,祛风多用:桂枝、独活、海桐皮等;散寒多用:桂枝、附子等;除湿多用:萆解、海桐皮、独活、晚蚕砂、苡仁等。

2 重视扶正气,调营卫

叶氏认为“风湿肿痹,举世皆以客邪宣散,愈治愈剧,不明先因劳倦内伤也。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参术益气,佐以风药,气壮托出其邪,痛斯止矣”。故叶氏治肢痹重视扶正气,调营卫,每用白术、茯苓、黄芪、大枣、炙甘草等。亦有因劳倦内伤者,则治以甘缓补虚(如:977条)。

3 分上下而施药

风性向上,叶氏治上肢痹痛,药用桂枝、片姜黄等;湿性重着,故曰“痛在下体,湿着居多”,治下肢痹痛,侧重祛湿,多用独活、牛膝、蚕砂、米仁、黄柏等(如:980条),且重视补肾壮骨,用杜仲、狗脊、虎骨等,尤多用虎胫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