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先求己
33191800000014

第14章 运动养生法

1.运动养生的原则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能增强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通过运动,还可以提升我们身体的整体素质,使我们在自然的状态下达到养生的目的。运动养生法能够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注重强调机体内外的和谐适度,协调统一。从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主要原则有三个方面:

——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

运动养生的练功要点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在这三个方面中,最重要的是意守,因为只有精神专注才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引导气血运行。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它们以意领气,以气动形。所以,在锻炼过程中,内炼精神、脏腑、气血;外炼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和谐、气血周流,从而使整个机体可得到全面锻炼。

——强调适度,不宜过量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来达到健身的目的,所以,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养生的作用;太大又会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记载着:“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这也说明了,适度的运动才能有益身体健康,如果过度的运动,则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有一家保险公司对五千名已故运动员的生前健康状况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些人四十五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有许多人的寿命甚至比普通人的寿命还要短。这是因为剧烈的运动破坏了人体内外运动的平衡,加速了身体一些器官的磨损,导致生理功能的失调,从而缩短生命的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由此看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如果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提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锻炼身体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经常锻炼而且不能间断,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流水不腐,户枢不蠢”,意思是说水常流方能不腐,户枢常转才能不被虫蠢。这说明了“动则不衰”的道理,也强调了经常性、不间断性的重要性。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能达到锻炼目的的。运动养生不仅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更是一种锻炼意志和毅力的方式。

运动其实也是一种体验幸福的方式。任何身体的运动,凡是可以消耗身体热量的任何一种运动,都可以使我们的体力和精神得到放松,并使我们体力充沛、增强自信以及有成就感等多方面的好处。

正确可行的运动,还要注意运动的渐进性、均衡性、对称性、交替性、季节性、持久性等多个方面。运动是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如果盲目无度的运动却只会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运动环境,控制运动量,还需把握运动强度,这些都是运动养生的关键,而为自己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这则是运动的核心。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才能更好的达到养生的目的。

2.易筋经

“易”是指移动、活动之意;“筋”泛指肌肉、筋骨;“经”,则是指常道、规范。顾名思义,“易筋经”就是指活动肌肉、筋骨,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从而增进健康、祛病延年的一种传统健身法。

相传易筋经是由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菩提达摩传授的,梁武帝执政时期,达摩北渡到了河南篙山少林寺,向弟子们传授易筋经。当时,只为了缓解坐禅修炼的困倦和疲劳,所以动作多以伸腰踢腿等通血脉、利筋骨的动作为主,其动作又多以模仿古代的各种劳动姿势为主,后来逐渐传播开来。唐代以后,历代养生书中,有很多与易筋经相关的记载,从而使之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术之一。建国之后,还有《易筋经》单行本出版,由此可见,易筋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所以才会被人民所接受。

易筋经因为广泛流传,所以其招式也各不相同,其中以易筋经十二式流传最为广泛。易筋经十二式的各式名称为:一式:捣杆春粮,二式:扁担挑粮,三式:扬风净粮四式:换肩扛粮,五式:推袋垛粮,六式:牵牛拉粮,七式:背牵运粮八式:盘箩卸粮九式:围关囤粮,十式:扑地护粮,十一式:屈体检粮,十二式:弓身收粮。

在十二式易筋经中,它所设动作基本上都是模仿古代的各种劳动姿势深化而成的。例如:春谷、载运、进仓、收囤和珍惜谷物等动作,这些都是以劳动的各种动作为基础形态编制而成的。它主要以形体屈伸、俯仰、扭转为特点,来达到“神筋拔骨”的锻炼效果。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是一种可以很好的纠正身体的不良姿态的方式,它可以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而对于年老体弱的人来讲,经常练习此功法,则可以防止老年性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和加强全身的营养和吸收,对各种慢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延缓衰老都很有益处。

易筋经还是集意念、呼吸、动作为一体的一种功法,特别重视意念的锻炼,活动中要求排除杂念,聚精会神,通过意识的专注,以达到“动随意行,意随气行”的状态,还可以用意念调节肌肉、筋骨的紧张力。其独特的“神筋拔骨”运动形式,可以使肌肉、筋骨在动势柔、缓、轻、慢的活动中,得到有意识的神、拉、收、伸。

长期练习此功,可以使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增强收缩和舒张能力,从而使身体的营养得到改善。与此同时,还可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五脏六腑调和,精神充沛,生命力旺盛。当然,这需要长期锻炼才能收到很好的功效,只有坚持不断的练习才可以达到使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耳目聪明,老当益壮的功效。

易筋经练功要领要注意把握:精神清静,意守丹田;舌抵上腭,呼吸匀缓,用腹式呼吸;静结合,柔刚相济,身体自然放松,动随意行,不要紧张僵硬;用力时应使肌肉逐渐收缩,达到紧张状态,然后,缓缓放松。每一点都很重要,不可忽视。

3.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又称“坐式八段锦”,形成于明代。最早出现在朱权编撰的《瞿仙活人心法》和冷谦的《修龄要旨》中,它非常巧妙地结合并吸收了明代以前功法中的一些典型单式,而使其成为传统内气功中最富代表性,也是流传较广的功法。

十二段锦的显著特点是动静结合,动作轻柔优美,舒缓大方。它的练习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了导引、存想、行气、按摩等练习方法。十二段锦中每一招每一式都有很重要的不同功效。经常练习,对身体很有好处。

第一式:握固冥心

两脚自然交叉盘坐,两手微向上抬翻掌,手心向上,大拇指内扣,其余四指再卷握,握好后翻腕,拳心向上,轻放于两膝,闭目凝神,摒弃一切杂念,调匀呼吸。它要求握拳要柔缓,缓中见稳,头要正,腰要直。此式有固神气、养内脏的作用。

第二式:叩齿集神

坐式不变,缓缓开目,上下牙齿相叩36次,叩齿完毕后,两手向上抬起,十指交叉抱于脑后,以鼻吸鼻呼,细微匀长,意念中暗数鼻吸9次。叩齿时张口不可过大。叩齿有助健齿健肾,而且有聚气聚神、调节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第三式:天鼓声声

松开交叉的手,以掌轻压两耳,以食指叠在中指上,再用力弹击,此时耳内如闻击鼓声。左右交叉弹击二十四次,共闻四十八声。手指弹击玉枕穴,为脉所之处弹击要有力。此式可清脑明志,提高听觉能力,而且还有健肾功能。

第四式:摆撼天柱

两手下落,十指交叉置腹前,目视掌指交又处,调匀呼吸,同时以脊柱为轴,身体左拧,双手随之各左下方尽力推,目光随手而行,意念中如推重物,深吸气,身体放松复正,再拧身右推,左右对称24次。拧身推手时,双腿不可挪动,仍保持平稳,手掌推压时,全身用力,周身一气。利用气息鼓荡脉通,可以治头痛以及风湿。

第五式:龙行虎奔

松开交叉双手,大拇指与中指尖相合,两掌手心向上放到膝上,舌顶仁腭,意念内关,将口内津分作3次吞咽人腹,吞咽时以目光内视,并以意念相随送至脐下丹田。吞咽津液时要以意气相随。“龙”即津,“虎”为气,津下去时气亦随之,故称“龙行虎奔”。练习中口内产生的津液,吞咽入腹可滋养内脏。

第六式:背摩精门

以鼻深吸一口气,合齿闭注,两手相对搓热,分开后轻贴于腰两侧肾盂穴上,片刻后上下缓缓搓揉,同时徐徐从鼻中出气,意念中气贯肾脏,上下各搓9次,再以两掌轻贴肾盂,凝神静养。两手贴于腰两侧缓缓搓揉。肾为命之源,肾盂又称精门,为人体生命活动能源所在。此式有补肾健肾效果,对于神经衰弱、耳鸣头晕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第七式:火运脐轮

双手相叠于丹田,闭目调息,意念存想体内,引自然之气烧丹田,有热感时,细细从鼻放气,反复做3次。摒除杂念,以意领气,柔和自然。丹田为人体气源,气运丹田为人体内丹术之法,以人体精气为固,与神意结合,从而旺盛生命力。

第八式:摇转辘轳

双手松握拳,平端身体两侧,右臂保持不动,左臂划圆,先顺时针向前,再逆时针向后,各9圈,如摇辘轳;左臂保持不动,右臂划圆,前后各9次拳向后时吸气,向前时呼气,两拳略高于肩,沉肩坠肘,意念中将自己溶于自然之中,练习完毕,收手安坐。双臂划圆时,要均匀连贯,意念中如天地之气合于一身。练习一段时间后,手上会有阻力感。此式可开胸、除浊气,还可治疗肩周炎等。

第九式:舒足托掌

两腿平伸向前,手轻扶膝盖,静神调息,双手交叉,手心各上置于头顶,缓缓向上托起,随之细细呼气,再稳稳落下,同时吸气,如此反复托收9次。托掌时意念中如托巨球,以腰助力,全身配合。此式有理全身之气,仲筋拔骨,通合上下之效。

第十式:俯身攀足

两手轻扶膝盖,意在两掌,先由外各内,再由内向外,各揉按9次,双手沿腿部内侧前推,上体随之缓缓俯身,手握脚心涌泉穴,头部尽量下低,起身时吸气,前俯时呼气,反复5次,意念中头顶百会与涌泉相合。俯身时头昼下低,动作配合呼吸,并与意念相合。周身完整如一,浑然贯通。运气揉膝,防治下肢疾患,进而增强全身活动功能。

第十一式:鼓漱吞津

盘腿静坐,两手平放膝上,渐渐将意气收回体内,作顺腹式呼吸数次,舌顶上颚,至津液产生,舌在口中搅动9次,鼓漱36次,津液渐渐增多,将其分作3口,缓缓吞咽人腹,以意相随,送至丹田,如此反复2遍,共吞6口。舌抵上颚,不可过于用力,搅舌应柔缓均匀。此式可使全身气脉调匀。

第十二式:河车搬运

两手上下相叠,大拇指指尖相对,掌心空圆,轻合于小腹,意念存想于丹田,觉有温热感时,便引气循任肾二脉循行,如此反复周行3次。手相叠,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以意领气时应柔和自然。此式有通经畅气之功,除疾患之效。

4.八段锦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术,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它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早在南宋时期,就已有《八段锦》专著。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所以名为“八段”。由于这种健身动作可以强身益寿,祛病除疾,而且效果非常好,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锻,所以称为“锦”。

明代以后,在有关养生专著中,多有记载,例如《修龄要》、《遵生八笺》等书中,都有八段锦的的相关内容。清代有人在《卫生要求》中,将八段锦略加改编为“十二段锦”。此外,还有“文八段”和“武八段”即坐式和立式等不同形式。为了使八段锦便于推广和流传,也有人将其编成歌诀,使其便与记忆。因为八段锦不受环境场地限制,随时随地可做,且招式简章易记易学,运动量适中,老少皆宜,而强身益寿作用显著,所以一直流传至今,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健身方法。

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它是形体话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方法。活动肢体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与呼吸相合,则可行气活血、周流营卫、斡旋气机,经常练习八段锦可以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等养生作用。

八段锦对人体有很重要的的养生作用,这从它的歌诀中就可以看出。例如“两手托天理三焦”,就说明双手托天的动作,对调理三焦功能是有益的。因为两手托天,使得全身伸展,又伴随深呼吸,有助于三焦气机运化,对内脏也有一定的按摩、调节作用,可以达到通经脉、调气血、养脏腑的效果。同时,还对腰背、骨骼有良好的作用。其它如“调理脾胃单独举手”、“摇头摆尾去心火”等等,都是通过宣畅气血、展舒盘骸以达到养生之目的。八段锦的每一段都有锻炼的重点,而综合起来,则是对五官、头颈、躯干四肢、腰、腹等全身各部位均进行了锻炼,对相应的内脏以及气血、经络起到保健、调理作用,是机体全面调养的健身功法。

练习八段锦的要求:呼吸均匀,要求做到白然、平衡、腹式呼吸;意守丹田,要求精神放松,注意力集中于脐;柔刚结合,要求全身放松,用力轻缓,切不可用僵力。八段锦是包括八节连续的健身法,具体内容为: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另外,还有一种坐式的“八段锦”,为明代冷谦所编,具体内容为: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

5.延年九转法

延年九转法是以自我按摩为主的组合动功。本法载于清初方开手辑的《颐身集》中。具体练法如下:

第一式:以两手中三指按心窝,由左顺摩圆转21次(见下图)。

第二式: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顺摩而下,且摩且走,摩至脐下高骨为度(见下图)。

第三式:以两手中三指由高骨处向两边分摩而上,且摩且走,摩至心窝。两手交接为度(见下图)。

第四式: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由下,直推至高骨,共21次(见下图)。

第五式:以右手由左绕摩脐腹21次(见下图)。

第六式:以左手由右绕摩脐腹21次(见下图)。

第七式:左手置左边软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定;右手中三指自左乳下直推至腿夹21次(见下图)。

第八式:右手置右边软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定;左手中三指自右乳下直推至腿夹21次(见下图)。

第九式:推毕盘坐,以两手握固分按两膝上。两足十趾亦稍勾曲。将胸自左转前,由右归后,摇转21次。毕,又照前自右向左摇转21次(见下图)。

全法非常精妙,例如摇身向左,即将胸肩摇出左膝,前向即摇伏膝上,向右即摇出右膝,向后即弓腰后撤,总不以摇转满足为妙。不可急摇,休使著力。凡揉腹时,须凝神净虑。于矮枕平席,正身仰卧,齐足屈指,轻揉缓动,将每一图做完为一度。每逢做时,连做七度,做完之后,遂起坐摇转二十一次,按照这样,清晨睡醒时做,称之为早课;午申做,为午课;晚间临睡时做,则为晚课。最好每天三课都要做,倘若有事,早晚两课必不可少。刚开始练习时,一课三度;三日后,一课五度;再三日后,一课七度。无论男女老少,都很适宜。

全图的说明非常清晰,生化之微,更是显而易见。天地本属阴阳,阴阳主宰动静,人身一阴阳,阴阳一动静,动静合宜,气血和畅,则百病不生,就可以尽享天年。如果为情欲所牵,永违动静,则需要动静结合,过动伤阴,阳必偏胜;过静伤阳,阴必偏胜。且阴伤而阳无所成,阳亦伤也;阳伤而阴无所生,阴亦伤也。既伤矣,生生变化之机已塞,非用法以导之,则生化之源无由启也。揉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症。补不足,泻有余,消长之道,妙应无穷,何须籍药烧丹,自有却病延年之实效耳。

6.分行外功诀

分行外功诀也是一种运动养生方式,它由以下各种功组成:

——心功

练习心功时,首先必须冥心,息思虑,绝情欲,以固守神气。

——身功

1.盘足坐时,宜以一足跟抵住肾囊根下,令精气无漏。

2.垂足平坐,膝不可低,肾子不可著在所坐处,凡言平坐高坐,皆坐于榻椅上。

3.凡行功毕起身,宜缓缓舒放手足,不可急起。

4.凡坐宜平直其身,竖起脊梁,不可东倚西靠。

——首功

1.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作响声,谓之鸣天鼓。

2.两手扭项,左右反顾,肩膊随转,二十四次,可除脾胃积邪。

3.两手相叉,抱项后,面仰视,使手与项争力,可去肩痛目昏。争力者,手著力向前,项著力向后。

——面功

用两手相摩使热,随向面上高低处揩之,皆要周到。再以口中津唾于掌中,擦热揩面多次。凡用两手摩热时,宜闭口鼻气摩之,能令皱斑不生,颜色光润。

——耳功

1.耳宜按抑左右多数,谓以两手按两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

2.平坐,伸一足,屈一足,横伸两手,直竖两掌,向前若推门状。扭头项左右各顾七次,可除耳鸣。

——目功

1.每睡醒且勿开目,用两大指背相合擦热,揩目十四次,仍闭住,暗轮转眼珠,左右七次,紧闭少时,忽大睁开,这样能保炼神光,永无目疾。一用大指背向掌心擦热也可。

2.用大指背曲骨,重按两眉旁小穴,三九二十七遍。又以手摩两目颧上,及旋转耳行三十遍。又以手逆乘额,从两眉间始,以入脑后发际中,二十七遍。仍须咽液无数可治耳目,也能清明。

3.用手按目之近鼻两眦,闭气按之,气通即止,经常行之,能洞视。

4.跪坐,以两手据地,回头用力视后面,五次,谓之虎视,除胸臆风邪,亦去肾邪。

——口功

1.凡行功时,必须闭口。

2.口中焦干,口苦舌涩,咽下无津,或吞唾喉痛不能进食,乃热也。宜大张口呵气十数次,鸣天鼓九次,以舌搅口内咽津,复呵复咽,候口中清水生,即热退脏凉。又或口中津液冷淡无味,心中汪汪,乃冷也。宜吹气温之,候口有味,即冷退脏暖。

3.每早,口中微微呵出浊气,随以鼻吸清气咽之。

4.凡睡时宜闭口,使真元不出,邪气不入。

——舌功

舌抵上腭,津液自生,再搅满口,鼓漱三十六次,作三口吞之,要汩汩有声在喉,谓之漱咽,灌溉五脏,可常行之。

——齿功

1.叩齿三十六遍,以集心神。

2.凡小便时,闭口紧咬牙齿,可除齿痛。

——鼻功

1.两手大指背擦热,揩鼻三十六次。可以润肺。

2.视鼻端,默数出入息。

3.每晚覆身卧,暂去枕,从膝湾反竖两足向上,以鼻吸纳清气四次,又以鼻出气四次,气出极力后,令微气再入鼻中收纳,能除身热背痛。

——手功

1.两手相叉,虚空托天,按顶二十四次,可除胸膈邪。

2.两手,一直伸向前,一曲回向后,如挽五石弓状,可除臂腋邪。

3.两手相捉为拳,搥臂膊及腰腿;又反手搥背上,各三十六次。

4.两手握固,曲肘向后,顿掣七次,头随手向左右扭,可以治身上火丹疙瘩。

5.两手作拳,用力左右虚筑七次,可以除心胸风邪。

——足功

1.正坐,伸足低头,如礼拜状,以两手用力攀足心十二次。

2.高坐垂足,将两足跟相对扭向外,复将两足尖相对扭向内。各二十四通。

3.盘坐,以一手捉脚指,以一手揩脚心涌泉穴,至热止后,以脚指略动转数次,这样可以除湿热,还可以健步。

4.两手向后据床,跪坐一足,将一足用力伸缩,各七次,左右交换,可以治疗股膝肿。

5.徐行,手握固,左足前踏,左手摆向前,右手摆向后,右足前踏。手右前左后。

——肩功

1.两肩连手,左右轮转,各二十四次。

2.调息神思,以左手擦脐十四遍,右手亦然。复以两手如数擦胁,连肩摆摇七次,咽气纳于丹田,握固两手,复屈足侧卧。

——背功

两手据床,缩身曲背,拱脊向上十三举。

——腹功

1.两手摩腹,移行百步。

2.闭息,存想丹田火自上而下,遍烧其体。

——腰功

1.两手握固,拄两胁肋,摆摇两肩,二十四次。

2.两手擦热,以鼻吸清气,徐徐从鼻放出,用两热手擦精门。

——肾功

1.用手兜裹外肾两子,一手擦下丹田,左右换手,各八十一遍。诀云: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数,其阳不走。

2.临唾时坐于床,垂足解衣闭息,舌抵上腭,目视顶门,提缩谷道,如忍大便状。两手摩擦两肾腧穴,各一百二十次,能生精固阳,除腰痛,稀小便。

古人有言:“大抵世人,以经营职业者,既不暇行;倚恃壮盛者,又不肯行。直至体气衰惫,终不及行,为可惜也。”世上很多人,如果因为年轻气盛身强体壮,不常锻炼身体,到身体不好的时候,才来惋惜就已经晚了。以上无论哪一条,不管什么人身体上什么地方有疼痛之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功法练习,可强身也可以预防疾病。

7.十分钟降压操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会很严重的危害人身体健康。根据中医养生学“平肝息风”的理论,对太阳、百会、风池等穴位加以按摩,可以调整微血管的舒缩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作用。日常生活中,抽出一些时间,坚持练习十分钟降压操,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其步骤如下:

1.预备动作。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自然端正,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2.按揉太阳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约做32拍。这样可以疏风解表、清脑明目、止头痛。

3.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用手掌紧贴百会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降血压、宁神清脑。

4.按揉风池穴。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缓解头痛之症。

5.摩头清脑。两手五指自然分开,用小鱼际从前额向耳后按摩,从前至后弧线行走一次为一拍,约做32拍。此法有疏经通络、平肝息风、降血压、清脑的功效。

6.擦颈。用左手掌大鱼际擦抹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再换右手擦左颈,一次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解除胸锁乳突肌痉挛,并降血压。

7.揉曲池穴。按揉肘关节处曲池穴,先用右手再换左手,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清热、降压。

8.揉关宽胸。用大拇指按揉内关穴,先揉左手后揉右手,顺时针方向按揉一周为一拍,共32拍。功效为舒心开胸。

9.引血下行。分别用左右手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旋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10.扩胸调气。两手放松下垂,然后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后扩胸,最后放松还原。

这十节降压操做一遍大约需10分钟,简单易学。按摩时穴位要准确,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经常练习,对身体很有好处,特别对高血压患者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值得推广。

8.散步

散步是指闲散、从容地行走,它是最简单、方便的运动方法,经常散步,有益身体健康。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没事常走路,不用进药铺”。散步是我国的传统健身方法之一,历代养生家们多认为“百练不如一走”。

《黄帝内经》里记载:“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这里的“广步”就是散步的意思,提倡人们早晨起床后应到庭院里走一走。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亦提倡“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令人能饮食无百病”。《紫岩隐书》中也有记载:“每夜人睡时,绕室行千步,始就枕。”这些说法都说明了通过散步来养生的方法在我国已有了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人们所喜爱而又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

通过闲散和缓慢的行走,四肢自然而协调的运动,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再加上轻松畅达的情绪,能使人气血流通,经络畅达,利关节而养筋骨,畅神志而益五脏。持之以恒则能身体强壮,延年益寿。

散步健身,对各种年龄的人皆适用,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脑力劳动者来说帮助更大。因为他们的身体条件较差,肌肉软弱无力,关节迟钝不灵活,采用这种简单、轻快、柔和、有效的方式进行锻炼,就更相宜。散步还对内脏有间接的按摩作用。散步时,为适应运动的需要,心肌加强收缩,血输出量增加,血流加快,对心脏起到了间接按摩的作用,能防治老年人心功能减弱等多种病况。

有位著名的心脏病专家曾说过,轻快的散步比慢跑有益处,而且是不论属于哪一阶层的人都能做得到。中医养生学家也通过研究发现:“轻快的散步20分钟,就可将脉搏的速率提高70%,效果正好与慢跑相同。”这些多说明散步有多方面的作用,有益人的身体健康。

散步时平稳而有节律地加快、加深呼吸,既满足了肌肉运动时对氧的需要,又使呼吸系统机能得以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膈肌活动的幅度增加,有类似气功的妙用,可增强消化腺的功能;腹壁肌肉的运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有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也可防治便秘。散步对脑力劳动者尤其有益,因为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而收到镇静的效果。可以说散步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思维的运动养生法。

除此之外,散步还是打开智囊的钥匙。散步能使身体逐渐发热,加速血液循环,使大脑的供氧量得到了增加,成为智力劳动的良好催化剂。血液循环加快产生的热量,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散步能促进思维的拓展,身体不断运动,脑力就会开动起来。大诗人歌德曾说:“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当我在散步时出现的。”这说明,散步与脑力的运用也是紧密相关的。整天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到户外新鲜空气处散步,可使原来十分紧张的大脑皮层细胞放松下来,得到了积极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散步确实有益于身心健康。适当的散步方式可以让散步发挥充分的作用。散步的要领如下:

首先,散步前全身应自然放松,调匀呼吸,然后再从容散步。若散步时身体拘束紧张,动作必僵滞而不协调,影响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其次,在散步时,步履宜轻松,就像在自家庭院里闲走一样,周身气血才可调达平和、百脉流通。散步时宜从容和缓,不要匆忙,百事不思。这样,悠闲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不仅能提高散步的兴趣,也是散步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次,散步必须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为,做到形劳而不倦。否则如果太过劳累,就会耗气伤形,达不到散步的目的。散步也有快步和缓步及逍遥步之分。这些都是根据散步的速度来划分的。每一种速度的散步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散步还分食后散步清晨散以及春月散步。每个季节和时段散步都能让人有不同的感受。

9.竞走

竞走是在普通行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的动作结构相同,都是由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交替反复进行。但竞走有它的特点,骨盆前后转动大,腰部有一定的扭动,两臂积极摆动,脚着地时腿充分伸直,步幅大,频率高,前进速度快。练习竞走能发展腿部肌肉的力量及髋关节的灵活性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培养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对身体有益的运动养生方法。

竞走运动扭臀摆臂,动作复杂,虽然一般只有年轻人才能胜任。但有关研究却证实,对老年健身者来说,竞走时落脚很轻,这对骨质业已疏松的老人特别合适。而且竞走是一项全身运动,全身几乎所有关节都可得到活动和锻炼,同时对心脏健康也特别有好处。此外,老人学竞走其实姿势也不必十分标准,一般只要做到双臂弯曲、双腿伸直、臀部微扭即可,并不比迪斯科难学,养生专家指出高龄老人在散步时不妨“穿插”一段“慢速竞走”,这样既可增加锻炼效果,又可提高趣味性,更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10.慢跑

慢跑也被人们称为健身跑,它作为强身健体的手段早已在世界广泛流传,它是获得智慧、健美、长葆青春的法宝,也成为现代生活中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选用,尤其适合老年人,是一种不学就会但是效果显著的的锻炼方式。

慢跑对锻炼心肺功能很有好处。它可以加强和改善心脏的泵功能,提高心肌的兴奋性,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跳变慢,心排血量增加;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和促进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肌营养;可防止或减少心绞痛发作,对防治冠心病有较好的作用;能改善大脑皮质功能,调节皮质和内脏的联系,改善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性,调节血管收缩、舒张功能,使血管弹性增加,有利于血压的稳定,患有高血压者可促使血压逐渐下降;由于慢跑时吸入的氧气量比静坐时多8倍,所以练习慢跑可使肺活量明显增加,肺泡得以充分地活动,可有效地阻止肺组织弹性的衰退,改善和提高肺功能;慢跑还可降低体重,改善脂肪代谢,降低血中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含量,并能促进已经沉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固醇逐渐消退,因此它对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疾病大有好处。

慢跑一般分为预备活动、慢跑和放松三个阶段。开始时适当进行准备活动,缓慢地活动一下肢体,使全身肌肉放松,并使心跳和呼吸适应运动的需要,一般3分钟就可以了;跑步时脚步要轻快,双臂摆动自然,要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吸要深长、细缓有节奏,每跑2步吸气1次,再跑2步呼气1次,健身跑的速度为每分钟120米左右,以自己不觉得难受、不气短、能边跑边与别人说话为宜。初次锻炼时,慢跑1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待逐步适应后可增至20分钟左右。最好是每日坚持锻炼1次,有困难者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锻炼的时间逐渐增加。慢跑结束后不宜马上停下来,而应缓慢步行或原地踏步做些放松整理活动,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跑步适宜的时间是清晨,应以慢跑为主,并要量力而行。对于体质较差或以前缺乏锻炼的老年人,可先采取走、跑交替的方式,待逐渐适应后再行全程侵跑。跑步的距离由近到远,速度由慢到快,以自觉全身舒畅为度。如果不能外出锻炼时,可选在室内进行原地跑锻炼,只要坚持不懈,效果一样好。

11.登山

上登山运动不仅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而且也是一种陶情冶性的浪漫旅行,既可以一览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可以健身。登山运动可以使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得到锻炼,使其功能大大提高。

登山运动可以增强人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使人体造血功能得到改善,从而使身体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心脏输出血液量和肺活量加大。在登山时,由于高度不断增加、氧气逐渐稀薄,这对增强人体在缺氧情况下的耐力是大有益处的。

登山运动对增加肌肉、韧带力量,尤其是腿部、脚、踝的力量有很大帮助。通过登山锻炼后再走或跑会感到轻松有力,而且不易受到损伤。

登山运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作用也很明显。有神经衰弱的人,通过登山,头晕、失眠、乏力等不适会很快消失。食欲不振的人通过登山,吃饭会感到特别香甜,消化吸收功能也会得到增强。

登山运动还可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工作效率。当人登上高峰,极目远眺时,顿时会有十万峰峦登脚底,二三星斗落胸前之感。那种成就感和那种愉快的心境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然而登山又是一项十分费力的运动,所以匀们要注意鲁山前先热身,后放松,开始爬山锻炼时,切不可一上来就全力以赴,要循序渐进。通常要先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然后按照一定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大运动强度,避免呼吸频率在运动中发生突然变化。锻炼结束时,要放松一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肌群能力,使血液从肢体回到心脏。

登山时强度不宜过大,爬山时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钟为宜;身体不太好的朋友如果情绪太兴奋,不顾自己的体力爬得太快,容易造成心动过速,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特别是对于心脑血管功能不太好的人,还有可能出现危险。爬山时,还要多注意自己的脉搏。当感觉心跳有些快时,摸着手腕脉搏数15秒,再将脉搏数乘以4.无论多大年龄的人,只要每分钟脉搏次数在(220-年龄)×60%~(220-年龄)×85%的范围之内,运动就是安全的、有效的。如果超过最大心率的85%,就应该适当地减慢爬山速度,同时做做深呼吸和放松,整理动作,等到心跳恢复正常再继续。

对于年老或体弱的人不妨照下列办法试试,可能对登山会有所帮助:

1.走上坡路时,尽量让脚跟用力。

2.需要时要手脚并用。

3.爬坡时,脚可呈八字式迈步。

4.上坡时,可用手掌压在大腿下部助力。

5.拄拐棍也能省力。

12.舞蹈

舞蹈是一项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运动,也是一种适宜的体育锻炼。在欢乐悠扬的旋律中翩翩起舞会使人精神愉快,心旷神怡。

优美潇洒、千姿百态的舞姿及其伴奏乐曲,或其中表现出的“舞蹈语言”和情调,令跳舞的人感到无限的浪漫。8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广泛流行迪斯科舞,除青年人外,也深受中老年人的欢迎。人们在这种独特的音乐声中自由发挥,跳起优美、欢快、活泼的舞蹈。还有一种迪斯科健身操对中老年人也非常适合。

跳迪斯科时人的身体摇摆幅度比较大,四肢伸屈灵活有力,可使全身大小关节,如颈、背、肘、腕、指、髋、腰、膝、踝关节等得以充分的活动和锻炼,对中老年人易患的腰腿疼、肩周炎和颈椎病等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同时有且于锻炼颈、肩、背上下肢肌肉的力量。跳舞还能使人心情舒畅,兴致勃勃。情绪愉快能使大脑皮质得到很好的休息,可以消除精神紧张,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对延缓大脑衰老过程十分有利。

交谊舞也称交际舞,是国际广泛流行的一项舞蹈活动。跳交谊舞时动作轻盈大方,简洁朴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能给人们营造一种非常良好的情绪氛围,使人乐而忘忧。优美悦耳的舞蹈音乐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把舞蹈动作和音乐的旋律融合在一起,能产生一种特殊的使精神振奋的效能。

跳交谊舞还是一项较好的体育运动和健身方法。有人做过试验,跳1小时华尔兹相当于步行2000米的路程。跳舞时,人处于运动状态,心肌收缩加强,心脏输出血量增加,血流增快,对心脏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同时,运动时呼吸变得加深加快,能改善呼吸器官功能。此外,跳舞对预防中老年人易患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消化不良等颇有益处;还有助于改善人体脊柱功能,预防弯腰弓背,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促进动作的灵活性,使脑力活动得到调节。

参加跳舞运动要注意以下事项:

1.舞场的选择要宽敞通风,温度适宜。舞场过小或人员太过拥挤时,室内空气变得污浊,使人有憋气感,同时也容易传播呼吸道传染寅。因此舞场必须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每次跳舞的时间不宜太长,要掌握间歇。长时间处于光线暗淡、节奏强烈的环境中,人的情绪往往因过度兴历而容易导致疲劳感。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3.要避免舞蹈动作过度旋转、摇摆或肢体关节的扭动。中老年人或患有高血大压、心脏病的人,更要注意动作适度和量力面行。

4.参加舞会前不要吃得太饱,更不要喝酒、吃大蒜和腥味较重的食品,更不能在跳舞场抽烟。跳舞时讲话要轻声,与舞伴的距离不要太近。

5.参加舞会要注意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要在舞场随地吐痰、乱丢果壳。患有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传染病的人不应参加舞会。初孕妇女最好不跳舞,尤其是跳迪斯科等运动量大的舞,容易造成流产。

13.骑车

我国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在城市,在农村,在乡间小路,在拥挤的街道,随处都可看到骑自行车者来去自如。任意驰骋的身影。自行车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又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

自行车锻炼的好处是不限速度、不限时间,主要目的是加深呼吸、放松肌肉,从而达到缓解身心疲劳的作用。由于自行车运动的特殊要求,手臂和躯干多为静力性的工作,两腿多为动力性的工作,在血液重新分配时,下肢的供给量比其它地方较多,心率的变化也依据踏蹬动作的速度和地势的起伏而不同。身体内部急需补充养料和排出废物,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时增加2~3倍。如此反复练习,就能够使心肌发达,心肌收缩有力,心脏变大,血管壁的弹性增强,从而使肺勇气量增大,肺活量增加,肺的呼吸功能得到提高。

在快乐骑游的时候,记得不要把身体压得过低,这样会限制腹式呼吸,同时由于两手扶把外于支撑状态,也会限制胸式呼吸。

健身车具有自行车不可比拟的优点,可自由发挥自己的骑行速度,还可通过健身车上的电子表观察每时每刻的速度、时间、心率值等,骑健身车对中老年人和女性有一种安全感。

骑健身车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项目,不仅能健身,而且还有较强的辅助医疗作用。运动者可用来防止肥胖或减肥。骑者可选择不同的骑行方法以达到提高心血管功能的作用,具体练法是:自由骑行每天骑行时间不低于半个小时,速度可控制在不让呼吸节奏明显变化为宜。

骑健身车几乎不需要任何技术,只是锻炼目的不同,骑行的方法不同而已。以下是健身车的几种锻炼骑法:

——间歇骑行法

间歇骑行具体做法如下:

先慢骑5分钟,休息2分钟;以60%的强度骑行5分钟,休息3分钟;以80%的强度骑3~5分钟,休息5分钟;以50%的强度骑行5~10分钟,加深呼吸,缓解劳动。

——强度骑行法

这是男性比较喜欢的一种健身方法,可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同时对提高腿部肌肉力量与耐力,塑造完美的腿形也很有帮助。

先热身骑行5分钟,再以80%的强度骑行5分钟,休息3分钟;再以100%的强度骑行2~3分钟,休息3分钟;以60%的强度骑行5~10分钟(注意主动地、深度呼吸,以缓解疲劳)。这种骑法对心血管系统刺激较大,所以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进行。心脏病患者、中老年人骑行时要慎重。

——力度骑行法

主要是模拟山路的环绕骑行,如缓坡、丘、斜坡等。骑行时对腿部的力量要求较强,需有一定的基础。开始时最好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锻炼,并且要持之以恒。

14.游泳

游泳是一项在水中进行的运动,不管是小孩还是老年人都非常喜欢游泳。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游泳需要调动全身的关节和肌肉:脊柱、四肢关节、胸肌、双臂和双脚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由于水的浮力作用,人体在水中不会有太重的负荷,发生意外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人处在水中时,不无形中又按摩了身体的各个部位,长期游泳对皮肤和血管都很有益处。

游泳不仅能使许多肌肉和关节都参加运动,使整个身体都得到锻炼,不仅促进肌肉丰满结实、健壮有力、骨骼粗壮、关节灵活、体态匀称健美,还可收到陆上运动难以达到的效果。特别是冬泳,在零下10~20℃的寒冷冬天,跳入冰水中游泳,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锻炼了意志,效果更佳。

游泳的时候,整个身体都泡在水中,水有一定的压力,胸部也要受到水的压力,呼吸肌就必须克服这种压力才能更好完成呼吸运动,供给人体运动时所需要更多的氧气。这比在陆上运动时锻炼呼吸的效果更好,肺活量也会增加许多。

水的传热性比空气强25倍左右,人在12℃的水中停留4分钟所消耗的热量相当于在同样温度的空气中停留1小时所消耗的热量。人在20℃空气中感到不冷不热正合适,而在20℃的水中会感觉冷得打颤;人在35℃的空气中会感觉闷热,但在35℃的水中则冷热适宜。因此,游泳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更多。这对提高食欲和消化功能、排泄功能、神经的调节及减肥都有很好的效果。

游泳时由于皮肤表面的血管受到水的压力,从而促进了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回心脏的速度加快,心脏也必须加倍工作才能满足游泳时所消耗热量和氧气的需要,因此,心脏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游泳多在室外进行,整个皮肤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可能获得大量维生素D,能防治佝偻病、软骨病。紫外线还能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从而可以防治贫血。同时,游泳还能清洁皮肤,增强皮肤抵抗力。到江河湖海中去游泳,不仅可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还能锻炼意,培养情操,一举数得。

游泳带给我们诸多好处,但是在选择游泳场地时,必须把安全和卫生问题放在第一位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运动效果,否则便会给我们带来危害。

游泳场必须远离工厂和住宅区这些污染源,其最适宜的地点是在水流的上游。另外,游泳场的面积和水深也有一定的标准,面积不能太小,水不能太浅,水中不能混有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

洁净的水大多是蓝色或无色的,没有气味,在这样的水中游泳是比较安全的。但也有例外,比如水流速度大就会带有泥沙,水呈淡黄色,这样的水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危害,但最好先除去泥沙。

游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游泳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千万不要急急忙忙往水里跳。

2.儿童必须在成年人的带领下去游泳。

3.患有心脏病,肺病,肾脏病,高血压,癫痫,中耳炎或其他慢性病及妇女月经期,患妇科病期不宜游泳。

4.患有严重沙眼,红眼病,头癣,脚癣等传染病者,应治愈后再游泳。

5.空腹及刚吃过饭不宜游泳。

6.大雾天气不宜游泳。

7.不了解水情的天然泳场不宜游泳。

尽管游泳是较安全的运动项目,但有时也会给锻炼者带来不适。下面错误,如何处理游泳中的不适:

——游泳时腿抽筋或脚抽筋

下水前不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的不充分;在低温的吕中呆的太久;夏天人体出汗多,体内盐分缺失;身体疲劳等都会引发抽筋现象。

抽筋后容易引起溺水,这是非常危险的。预防抽筋其实也很简单,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先往身上泼一些冷水,让身体适应一下再下水,在冷水中也不要呆太久。出汗多时及时补充盐分,身体疲劳时最好不要去游泳。一旦发生小腿抽筋,千万不要惊慌,以仰泳慢慢游到水浅的地方或岸边,把抽筋的腿伸直,大拇指尖向上翘,或用手抓脚尖向上扳,并按摩小腿,过几分钟就会好。

——水进入呼吸道

因游泳技术不熟练,掌握不好呼吸节奏,水容易进入呼吸道。

有时呛水会发生呼吸痉挛,甚至使人窒息。预防的办法是在没有熟练掌握游泳技术前,不要到太深的水中去游泳;不要在水中打闹嬉戏。即使发生了呛水也不要惊慌,要努力保持身体平衡,改变身体游泳的姿势,尽量将头部露出水面,使呼吸通畅,做踩水动作,这样溺水的危险就能被消除。

——耳朵进水

游泳时不小心可发生耳朵进水,耳朵进水有可能引发中耳炎。排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把头偏向进水耳朵的一侧,然后用手使劲捂住进水侧的耳朵,屏住呼吸,突然将手放开,耳道中的水就可以被吸出;可以采取同样的姿势在原地单足跳跃,将水震出;还可以用棉签伸入耳道将水吸出。

——中暑和日光性皮炎

一旦发现头晕、恶心、浑身乏力或呕吐的症状时,应马上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菜热或者服用一些治疗中暑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仁丹,解暑片等)。日光性皮炎是因为皮肤暴晒太久而出现的发红、疼痛等现象,严重时还会脱皮。预防的办法是下水前涂晒用品。如果已经出现了以上症状,应该马上到阴凉处或者用衣物遮盖有不适感的皮肤。

游泳时最好每隔20~30分钟,上岸休息一会儿,晒晒太阳。上岸后应用毛巾擦去水,披上浴巾,以防受凉。总的游泳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以免过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