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生最爱读的成功励志
33145200000022

第22章 知色知欲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有“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四句。

色界的“色”不是颜色,也不是女色,而是代表着物质。佛法认为,我们对物质的认识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显色,即颜色;一是形色,即形状。任何物质现象都是通过显色与形色两个渠道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在佛法中将物质现象定名为“色”。

一位大师考问众弟子:“当何以处色?”

弟子甲:“我将远避人烟,永不见色,则终我此生,何色之有?”

大师曰:“眼中无色而心中常淫,避之千里,何益之有?”

弟子乙:“我见诸色,顿见白骨骷髅,肮脏恐怖,自不恋色。”

大师曰:“痴爱之时,白骨骷髅亦可艳胜桃花千倍,焉能不恋?”

弟子丙:“满眼本非色,见如不见。”

大师曰:“明明是色何言非,明明已见怎不见?自欺欺人!”

弟子丁:“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常围绕?”

大师曰:“如此你与草木山石等无情众生何异?”

弟子戊:“色是色,我是我。见所当见,见又何妨?避所当避,避又何妨!论之无益。”

大师赞许:“善哉善哉,汝知色矣!”世界充满着物质。对物质视而不见是逃避;把物质看成洪水猛兽是心虚。只有坚持色是色,我是我,彼此相安无事才是正确的对待世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