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知识的内涵与特性
1.知识的内涵
知识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不同时代的解释不尽相同。随着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兴起,知识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由于知识的内在复杂性和开放性,对知识做一个明确的定义是很困难的。
在西方,最早诞生于古希腊的诡辩论认为,所有知识都来自于个人的经验,而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不同,因此知识仅仅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该论点被推翻,苏格拉底强调唯有一般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即所谓“德性就是知识”。柏拉图也否认了知识仅仅是一种感知的说法,他认为知识是经过证实的、正确的知识,即所谓“真理”或“绝对知识”。知识经济的提出,使得人们对于知识本质的认识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结合更加紧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1993)认为:“知识是可以改变事物或某些人的信息——或称为行动的基础,或使个人(或机构)具备采取不同的和更有效的行动能力。”在众多的定义中,达文波特和普鲁萨克(Davenport&Prusak)的定义较好的抓住了知识最有价值、最难管理的特征,认为“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语境信息、专家见解和直觉的非固定混合体,它为评估和利用新经验与信息提供了环境和框架,它源于所知者的头脑,并为之应用。在组织中,知识不仅常常内嵌在文件或存储库中,而且还存在于日常的活动、流程和规范中。”
在我国,关于知识的内涵也多种多样。以中国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在1998年3月《关于知识经济与国家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中的知识定义为例,认为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向、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知识中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2.知识的特性
学者对知识特性的归纳主要包括知识的内隐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专用性、路径相依性、模糊性等。虽然学者们总结知识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特性,但其间有相似性和相关性,如不确定性基本等价于知识的复杂性,路径相依性类似于知识的系统性,而专用性则在知识的内隐性和复杂性中得到体现。因此,知识内隐性或外显性、知识复杂性和知识系统性就可较好地概括知识特性。
知识内隐性或外显性是事物的一体两系,二者对立统一,即知识的内隐性程度越高,则外显性程度越低,反之亦然;知识复杂性与简单性相对应。知识复杂性反映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可以借助文字、图表、语言等载体传递知识本体。较简单的知识只需以少许信息即可将意义描述清楚,而较复杂的知识则必须通过大量的信息才能将意义解释清楚;知识系统性与独立性相对应,知识的系统性体现了被转移知识与背景知识的关联性。独立的知识只需描述该领域知识本身即可明白,而系统的知识需通过其他相关领域知识辅助才能理解。
4.1.2 知识的分类
在不同的研究领域,知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在管理学科中的知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
从知识的范围角度,可将知识划分为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内部知识是指为企业内部的团体与个人所拥有的,可在企业范围内自由共享、交流、利用,并可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各种知识。主要包括企业的宗旨、结构、生产方式、人员情况、雇员间的各种非正式联系、学习方式以及组织知识的建立方式等。外部知识是指那些位于企业外部的、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并能被企业所获取的各类知识。如客户知识、专家知识、合作网络的知识、政府的经济发展策略、本行业的科技发展情况及趋势、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等。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对企业外部知识的管理中,既可以通过客户知识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谋求与客户的共同发展;也可通过组建成知识联盟,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促进企业自身的知识创新与技术进步;或者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者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形成利益的共同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通过与企业竞争者共享知识,共同开拓和培育市场等等。
2.个体知识与团体知识
根据知识的隶属关系,可将知识划分为个体知识与团体知识。个体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者,也是知识的应用者和创造者。个体知识是指个人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诀窍、个人专利和发明、个人的生活常识和体验以及价值观等等。由于个体知识具有丰富性、复杂性与无序性的特点,个体往往无法(也无必要)将其全部理清,一般情况下,只有当需要时个体才进行思考、搜索、组织与创新。团体知识是指组织所拥有的知识,如产权知识、组织管理知识、市场知识等等。团体中的知识具有动态特性,它常围绕着企业的产品、服务、工序、技术、结构、地位及相互关系而变化,围绕组织的生产经营目标而产生改变。一般认为,企业团体知识的产生与创新,取决于对分散在员工头脑中的个人知识的整合力度。
3.专门知识和通用知识
根据知识的专业化程度,知识可被分为两类,即专门知识和通用知识。专门知识是在代理间进行转移要付出高昂代价的知识,通用知识则指无须高昂代价即可传播的知识。知识的转移成本取决于知识的种类、组织环境和技术等因素。通常认为,知识的转移成本越高,它就越专门化;转移成本越低,它就越通用。通用知识较易获得,而专门知识的传播和转移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知识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采取最有效的方式,以低廉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将恰当的知识传播给特定需要者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最优的决策。
4.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根据知识的属性,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或文字方式传播的知识,它是可以表达的,有物质载体的和可确知的。典型的显性知识主要是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可存在于报刊、书本、计算机数据库等之中。隐性知识或称为“经验类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如工作诀窍、经验、视点、形象、价值体系等),它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不易或不可能传播给别人,其特点是不易被认识到、不易衡量其价值、不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掌握。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5.按知识生命圈的分类
根据各种知识对企业的战略重要程度、发展的潜力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将企业知识分成四种类型,即发展中知识(Promising Knowledge),核心知识(Core Knowledge)、基本知识(Basic Knowledge)和过期知识(Outdated Knowledge)。张福学著:《知识管理导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企业以不同的形式中发展着各种各样的新思想,一些新思想进而发展成为发展中知识,在适当的条件下,一部分发展中知识又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知识,通过扩散和传播,这些知识被逐渐地广泛应用到企业的某一个部门,在应用过程中,建立在这些知识基础上的企业独特能力将不断下降,最后,这些知识就会过时,不再被人们应用到经营过程中。企业知识的这种发展过程又被称为“企业知识生命圈”。
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分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7年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把知识分成四种类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编,杨宏进等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即事实知识。这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例如产品功能、市场份额等都属于这类知识,它是可以计量的,类似于通常所称的信息;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即原理知识。这是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理论,是人类思考的结果,如引力定律,供求定律等。这类知识一般在专门研究机构支撑着技术的发展及产品和工艺的进步,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范畴;知道怎么样做的知识(KnowHow),即技能知识。这是用于改变物质世界或做某些事情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技能、技巧和能力方面的知识;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即人为知识。它是指事实是什么和谁知道做某事等方面的知识,它包含了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分工的状态,属于通常所说的经验和判断范畴。
(Know What)和(KnowWhy)类知识属“显性知识”,它们可以通过读书、听演讲和查看数据库而获得。但(KnowHow)和(KnowWho)类知识属“隐性知识”,比较难于归类和量度,它们的主要获得方式是实践。
4.1.3 知识价值链
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活动,企业中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全球化的浪潮,价值链的理论重心开始不断转移,从有形到无形、从内部到外部、从微观到宏观。在传统价值链的分析过程中,基本增值活动也就是生产经营环节往往是重点。然而在新的企业价值链中,价值链环节的划分摆脱了实体的价值,转向信息、知识的价值,研发设计和配送等以知识、信息、速度等为衡量标准的环节也进入了核心价值环节。于是,有学者提出了“知识价值链”的概念。从现有一些文献看,对知识价值链给出严格定义的并不多,并且在知识管理的环境下,人们对知识价值链、知识链、信息价值链、知识过程等概念不加区分。知识价值链反映了组织中知识流程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主要包括知识采集加工——知识存储积累——知识传播共享——知识使用创新四个依次相互连接的核心环节,在知识流程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价值实现和知识的增值创新。
1.知识的采集和加工
知识价值链是从知识的识别和采集开始的,知识采集是知识管理的起点,它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获取。显性知识的采集如报刊、书籍的购买等;隐性知识的获取包括人才的招聘、员工的培训等。采集的信息和知识必须进行分类、分析、整理和提炼等加工处理,使无序知识转化为有序知识,形成对组织有价值的知识。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延伸,它的出现大大增强了人类处理数据的能力。
2.知识的存储和积累
无论对于组织或个人,知识积累都是对知识实施管理和创新的基础。因此,组织必须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积累。组织的知识系统要随时进行更新,需要而又缺少的知识通过引进人才或员工培训等方式及时获得,并汇成组织的知识库。
3.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与其他资产不同,知识不具有独占性,即你把知识传给别人以后,你还拥有这种知识,甚至通过互动,你的知识还会增加。知识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被消耗,而且还会增值。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一条简单快捷的通道,这不仅扩大了知识共享的范围,而且极大地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知识的共享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交互作用,即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通过共享化、概念化和系统化,并在整个组织内部进行传播,被组织内部所有员工吸收和得到升华;二是个人知识到组织知识的转化。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难于自动实现共享,必须以信息技术和交流媒介为基础,加强员工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构建学习型组织,使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实现组织内部知识共享。
4.知识的使用与创新
这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知识只有作用于实践,才能给人们带来价值。同时,也只有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扬弃,知识才能不断更新,适应人类改造世界的需要。一个组织能否充分利用组织的知识,能否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将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知识创新通过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积累新知识,达到创造知识附加值、谋取竞争优势的目的。知识的创新具有多个侧面,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市场知识等方面的创新。它不仅包括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R&D)、新工艺的创造应用,还应包括管理模式的变革、组织机制的重构等诸多方面。知识创新还是一个复杂的商业过程和组织过程,其背后的哲学是将技术能力与市场需要联结在一起。因此,知识创新并不仅仅是导致产品性能的改进问题,也不仅是流程改造、变革管理的问题,而是实现创新者竞争地位的根本性改变和谋求长远竞争优势的问题。
5.知识价值链的辅助活动
在知识价值链运作过程中,除了主要的知识活动外,还要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知识价值链的有效运作离不开辅助活动的展开。其辅助活动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4.1.4 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1.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如巴斯(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Bassi,Harnessing the Power of Intellectual Capital,Training&Development,1997(12):51.奎达斯(P。Quitas)等则把知识管理看作“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P。Quitas,P。Lafrere and G。Jones,Knowledge Management:A Strategic Agenda,Long Range Planning,1997,Vol30,No。3.。维格(K。Wiig)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K。Wiig。,Intergrat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Long Range Planning,1997,Vol。30,No。3.达文波特(T。H。Davenport)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达文波特:《知识管理的若干原则》,http://www。bsti。ac。cn/KMChina。htm。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乌家培教授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乌家培:《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载《中国改革报》1998年11月18日。邱均平和段宇锋则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贮、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邱均平、段宇锋:《论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载《图书情报工作》2000年第4期。
综合国内外关于知识管理的认识,可得出几点共识:一,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管理;二,知识管理的过程是创造知识和创造价值的过程;三,知识管理取决于人的作用和集体的智慧;四,知识管理能够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并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基于这几点,将知识管理的概念界定如下:知识管理是收集、加工、积累、传播和共享组织中的知识来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以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活动,包括知识的管理和运用知识的管理。
2.知识管理的特征
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不但继承了信息管理思想的精髓,又结合人本管理这一新的管理理念而予以创新。因此,知识管理本身就有不同于以往管理的独特之处。知识管理的特征,学者们多有总结,如盛小平认为知识管理具有以下六个特征: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重视知识创新;重视知识资产的贡献;重视社会整体发展目标;重视知识集成管理;重视效益模式的转变。盛小平:《试析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载《情报资料工作》1999年第5期。潘芳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管理的11个特征:重视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共享;重视知识资产的作用;知识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重视知识集成管理;重视效益模式的转变;重视社会整体发展目标;更新观念;培育文化;技术集成;支持决策;管理量化。潘芳莲:《试谈知识管理的特点》,载《情报科学》2000年第7期。巢乃鹏认为知识管理具有人本性、资源性、技术性和文化性四大特征。巢乃鹏:《知识管理——概念,特性的分析》,载《学术界》2000年第5期。
综合来看,知识管理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和人才是知识管理的最大资产和推动力;知识管理是价值高昂的价值创造活动;知识管理注重组织集体知识的共享与创新;知识管理注重精神激励,组织创新的主体被赋予更大权力与责任;知识管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
4.1.5 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的内容十分庞杂,有多种认识和理解,已有研究对我们认识知识管理的内容有启示。如盛小平将知识管理体系概括为七个方面:(1)知识生产管理;(2)知识组织管理;(3)知识传播管理;(4)知识营销管理;(5)知识应用管理;(6)知识消费管理;(7)人力资源管理。盛小平:《试析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载《情报资料工作》1999年第5期。朱晓峰、肖刚指出,知识管理大致包括六个内容: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知识管理与核心业务结合、知识管理的具体工具、知识的获取和检索、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管理评测。朱晓峰、肖刚:《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探讨》,载《情报科学》2000年第2期。左美云等人将组织的知识管理概括为如下十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创新管理;(2)知识共享管理;(3)知识应用管理;(4)学习型组织;(5)知识资产管理;(6)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7)知识管理的技术与工具;(8)知识产品的定价与版本;(9)知识员工的管理;(10)学习与创新训练。其中前三个方面是知识能力的表现;第四、五、六个方面,都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去讨论知识管理在组织的应用;第七个方面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探讨知识管理的支持软件或工具,比如知识地图或知识导航系统就是很好的工具;第八、九、十个方面,分别从单项管理的角度讨论知识管理在组织的应用。左美云、许珂、陈禹:《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英特尔公司在一份关于“二十一世纪半导体制造能力”的报告中也提出了一个知识管理模型。它认为知识管理可以被分成4个大的领域,即知识创造(包括调查研究、集体讨论、战略规划、综合集成等),知识的获取和结构(包括数据和知识数据库、索引、培训开发、成文报告、知识管理工具等),知识分发(包括互联网和内部网、教育和培训、电子邮件、读物、浏览器和用户界面、安全预防等),知识应用(包括问题解决、战略规划、决策制定、管理和规则等)。綦振杰编译:《英特尔的知识管理模型》,http://www。bsti。ac。cn/KMChina。htm施乐公司在调查60名知识管理工作者后,列出了最重要的10个知识管理领域,即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对知识共享责任的宣传,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将知识融入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将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建立专家网络,建立和挖掘客户的知识库,理解并计量知识的价值,利用知识资产。
IBM公司的知识管理研究院则将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团体和团队、知识战略、专家网络管理、客户知识、技术的目标、知识经济、创新、灵活性和响应能力、社会资本等9个方面。IBM公司在每一个领域内主要进行一些最基本的研究,以求建立未来跨国公司的学习框架。綦振杰编译:《IBM知识管理研究院的九大研究主题》,http://www。bsti。ac。cn/KMChina。htm尽管人们对知识管理内容的理解还不一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知识管理的核心对象就是知识。广义上讲,知识管理内容包括和知识相关的诸多活动,如知识设施,知识人员,知识特征,知识获取、存储、交流和利用的所有活动;狭义上讲,知识管理内容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