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懂点医
33130300000091

第91章 Chapter 5 脂溢性皮炎

什么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机体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皮脂过多地排出而堆积在皮肤上,使堆积处皮肤发生慢性炎症性的病变,好发于青少年,与体质有关。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性腺分泌紊乱有关,为雄激素分泌亢进所致。除此以外,有的认为可能与免疫、遗传、激素、神经和环境因素有关,与消化功能失常,食糖、脂肪过多,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细菌感染、B族维生素缺乏等有一定关系。

在皮脂溢出过多的基础上,继发的由真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细菌(唑疮丙酸菌)的大量生长繁殖侵犯皮肤或由皮肤表面游离脂肪酸的增加引起的皮炎,并发痤疮症状,还可继发对真菌、细菌的过敏反应,自身的免疫反应还可继发湿疹性病变与播散性脂溢性皮炎的发生,部分艾滋病患者也会出现脂溢性皮炎的常见症状。

脂溢性皮炎表现症状

脂溢性皮炎常见于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青年人,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损害倾向于褐色或淡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或结痂。由于部位和损害的轻重不同,基本损害为黄红色斑片,伴油腻性鳞屑和结痂,有不同程度的痒感。

常分布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背、腋窝、会阴等处,可泛发全身。随部位不同,表现也不同。

头皮开始为大片灰白色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逐渐扩展融合成界线楚的大斑片,严重者全头皮均覆有油腻性臭味与厚痂并可伴有脂溢性脱发。面、耳、耳后及颈常由头皮蔓延而来,为黄红色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疹。胡须部位的脂溢性皮炎有2种类型,一是毛囊口轻度红肿,伴小的淡褐色结痂,即“须疮”,顽固难治。另一种为播散性红色鳞屑,脓疱形成较深,波及整个毛囊。

躯干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后渐成中央为细糠状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大油腻性鳞屑的环状斑片,多发于前胸及肩胛骨间。皱褶部多见肥胖中年人,以播散性磨擦性红斑形式存在,红斑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四肢损害表现为湿疹性斑片。

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生后第一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溢出性红色斑片,上有黄痂,常在3周~2个月内痊愈。

家庭护理要点

●注意饮食,多喝水

因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消化功能失常以及食糖类、脂肪类食物过多有关,因此,患者应禁止饮酒,少食辛辣、鱼、虾、海鲜、羊肉、狗肉、驴肉等刺激性食物,限制脂肪性食物和甜食,如肥肉、奶油蛋糕等,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每天饮水1000ml以上。

●用硫磺香皂洗脸

每晚用温水洗脸,建议用的硫磺香皂洗脸,清除面部油腻,清洁皮肤。

●不要滥用药物

耐心坚持治疗,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激素类药物。可服用B族维生素类制剂,如维生素B 6、维生素B 2、维生素B 1.

外用药如复方硫磺洗剂,或希尔生液,具有去脂、消炎、杀菌、止痒的作用。

龙胆泻肝汤有清热、解毒、利尿的作用。潮红、渗液、结痂时可治疗,仅有痒而无渗出时,以养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