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懂点医
33130300000084

第84章 Chapter 16 暑热症

什么是暑热症

暑热症为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疾病,又称夏季热。本病多发生在炎热和湿度相对较高的季节,多见于我国中、南部地区。

引起暑热症的原因有哪些

暑热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此年龄阶段的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因而发汗功能不健全,体温调节功能也比较差,不能很好地保持正常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以致排汗不畅,散热慢,难以适应夏秋酷暑环境,从而导致暑热症。

暑热症的主要表现

暑热症的临床表现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汗少为特征,秋凉后症状可自然消退。小儿得了暑热症,表现为发热、烦躁、易哭、唇干舌燥、口渴欲饮、饮水量多、小便次数多、量也多、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灼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疲乏嗜睡、形体消瘦。发烧可持续1~3个月左右,并且多在午后温度升高,到了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药而愈。

家庭护理要点

●保证居室的空气清新

居室应保持通风、凉爽,保持屋内空气清新湿润,必要时可使用空调,一般室温控制在26℃~28℃,但是不宜过低,以免小儿受凉。

●注意小儿的卫生

衣着上不要穿得过多过紧,要穿柔软、宽松的衣服,勤洗澡,勤换衣服和尿布,保持皮肤清洁。

●给小儿散热

出汗可以带走机体的热量,如果外界温度较高,而小儿持续不出汗,热量在体内积聚,会使小儿多个器官受到损害。所以如果小儿少汗或者无汗,可以洗温水浴,即以低于体温2℃左右的温水每日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钟,促进皮肤血管扩张,以帮助散热。

发热温度较高的儿童,一定要注意散热,一般可用物理降温法,在小儿前额、腋窝、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还可以用酒精棉球擦拭小儿的颈部、上臂、腋窝、大腿根处。

也可用药物降温,常用退热药有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但一定要遵医嘱。

●保证孩子的饮食营养

要保证孩子的饮食营养,一般情况下小儿食欲较差,所以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给孩子吃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乳类、蛋类、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给小儿多饮水,最好给服淡糖盐凉开水,还可以喝一些酸梅汤、绿豆汤等清热解暑的饮料。

●药物治疗

对暑热症小儿的治疗采用中药效果也较好,常用沙参、麦冬、知母、石斛、生石膏、竹叶、芦根、生地、太子参等中草药煎服。

另外,用鲜荷叶、鲜芦根、鲜竹叶、佩兰叶、藿香叶、薄荷叶等煎水频频饮之,效果亦佳。

预防措施

保持儿童居室空气流通,清洁凉爽,应常开窗,透阳光。对已患过本病的小儿,有条件的可在次年夏季来临时,移居凉快的地方住。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适当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以增强体质。

注意小儿体温变化,常用温水洗浴,以帮助降温散热。并可用鲜藿香、薄荷、青蒿、桑叶、荷梗、车前草、冬瓜皮、甘菊等中药煎汤代茶,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夏日多饮水,适时添减衣着,多户外活动,吸收新鲜空气,让小儿适应外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