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懂点医
33130300000078

第78章 Chapter 10 麻疹

什么是麻疹

麻疹俗称出疹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

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由飞沫传播。婴儿可从胎盘得到母亲抗体,出生后4~6月内有被动免疫力,以后逐渐消失;虽然绝大部分婴儿在9个月时,血内的母亲抗体已测不出,但有些小儿仍可持续存在,甚至长达15个月,会影响疫苗接种。

麻疹的表现症状

当易感者接触到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吸入麻疹患者含有病毒的飞沫后,一般会有为期10~14天的潜伏期,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会出现轻度体温上升。在发疹前一般会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咽部充血等症状,尤其是眼部的症状比较多,如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

发热后3~4天,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先是在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出现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面部会浮肿变形。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将随之好转。

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可痊愈。

家庭护理要点

●卧床休息

儿童患麻疹后,需要卧床休息。居室要安静、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儿眼睛,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但是要避免小儿直接吹风,以免受凉。室温不要太高,衣被不要太多,衣着适当,以免小儿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脱水,且出汗后易着凉,不利于麻疹恢复且容易并发肺炎。

●不要急于退烧

不要急于退烧,应让小儿自身调节,否则会影响健康。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一般首先应用物理降温,在小儿前额、腋窝、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经常更换。

●保持清洁

给小儿洗澡后,用温水清洗眼睛、鼻、口腔,以防并发鼻炎、中耳炎等病。如果小儿眼部分泌物多,以致结痂,使眼不能睁开,可用生理盐水清洗,每天3~4次,然后用金霉素眼膏涂于眼睑内。由于鼻腔内分泌物也增多,易结痂堵塞影响呼吸,可用棉花签清除结痂及分泌物,然后涂金霉素眼膏于两侧鼻腔内。

为预防口腔炎,稍大的小儿可用生理盐水漱口,婴儿用棉花签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每天2次。

●饮食宜清淡

饮食宜清淡,宝宝患病期间往往食欲不振,要给予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含高热量及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多喂开水,少食多餐。

不要进油腻荤腥食物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有消化不良,可暂食米汤。在恢复期可适当多进食高蛋白食物,以增加抵抗力。

●适量补充维生素A

麻疹小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小儿应补充适量维生素A。

●随时观察病情,及时就诊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皮疹突然隐退、皮疹出全而热度无下降趋热、咳嗽明显加重、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面色青紫或声音嘶哑、昏迷、惊厥、神志不清以及耳壳疼痛、耳腔有脓液流出,要考虑小儿发生支气管肺炎、喉炎、脑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应及时就诊。

麻疹的预防

预防麻疹最好的方法是注射疫苗。孩子8个月时接种第一次,1岁半加强第2针,6岁加强第3针。免疫力可持续4~6年,反应强烈的可持续10年以上,以后尚需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