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懂点医
33130300000044

第44章 Chapter 4 肛裂

什么是肛裂

肛裂是指肛管皮肤深及全层的裂开,形成梭形裂口的病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多见于30~40岁中年人,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

长期大便秘结的病人,因粪块干而硬,不易排出,排便时用力过大过猛,排出时裂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

肛裂的发生与季节也有关系。冬季气候干燥、寒冷,人体的皮肤粘膜抵抗力减弱,弹性与韧性降低,加上进食的蔬菜、水果不多,容易发生肛裂。

肛裂的主要表现

肛裂的典型表现主要有疼痛、出血、便秘,以及肛门瘙痒等症状。初起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一小裂口,有时可裂到皮下组织或直至括约肌浅层,裂口呈线形或棱形,如将肛门张开,裂口的创面即成圆形或椭圆形。

排便时干硬粪便直接挤擦溃疡面和撑开裂口,似刀割样疼痛,且疼痛剧烈,粪便排出后疼痛短暂缓解,经数分钟后,由于肛门括约肌受刺激后产生反射性痉挛,继而出现较长时间的强烈疼痛,数小时后可自动缓解。其他如下蹲、坐行或增加腹压的突发性活动可引起肛裂的间隙性、周期性疼痛。

排便时,粪便直接摩擦积压裂口导致出血,在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一般出血不多,粪便上染有血丝,或便后鲜血点滴,手纸带血,因肛裂长期或大量出血而导致贫血的病例也不鲜见。

由于恐惧排便时的剧痛,患者往往有意推迟排便时间和次数,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完全吸收,大便变得干硬,而此时排便,则会使裂口创伤加重,裂口加深,疼痛加重,出血增多。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裂口溃疡面或皮下瘘管的分泌物,或肛门腺体流出的分泌物刺激肛缘皮肤,引起肛门湿疹和肛门搔痒。

家庭护理措施

肛裂病人对解便往往有特殊的恐惧感,因为怕解便疼痛、出血,有意忍着,致使大便干燥,不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调理饮食

合理安排膳食,有利于保证大便通畅。适当增加一些主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多吃燕麦、玉米、荞麦等粗粮,少吃加工过于精细的食物,少食或忌食辛辣和刺激饮食。

常食用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菠菜、土豆、莴苣等可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排便。多饮水可保证胃肠道有丰富的消化液分泌,有利于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一些具有补血润肠作用的食物如桂圆肉、大枣、胡桃、木耳、桑仁、松仁等可以常食,也可以制成药膳食疗方食用,如桂圆肉粥、松仁炒玉米、胡桃炒瘦肉等,可以润肠通便,促进裂口愈合。

●定时排便,注意卫生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以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肛门处卫生,便后应及时清洗肛门,勤洗澡,勤更换内裤,可有效地防止感染。热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保持局部清洁,方法是在较深的盆具内盛40℃的温开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让病人坐入盆内约15~20分钟。

也可用中药熏洗,苦参30g、川椒10g、明矾6g、黄柏30g、龙胆草20g,煎水薰洗。每日1次。外敷黄连膏等药。

预防措施

对肛裂应提倡早期防治。有人一生不患肛裂,其经验在于保持大便软化,饮食规律,多吃粗粮,多吃蔬菜和水果。

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改掉久蹲强努的不良习惯。这是预防肛裂的根本办法。

女性月经期应注意卫生,妊娠期也要防止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