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懂点医
33130300000124

第124章 Chapter 2 乙型肝炎

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乙肝是传播最为广泛的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慢性感染及病毒携带者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浓度很高,微量血液进入易感者体内即可引起感染,因各种原因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器具注射均可造成传播。此外,皮肤划痕、针灸、纹身、共用剃刀、牙刷等均极易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可由母亲在婴儿出生时及出生后的一段时间传给孩子,病原体也可在成人及孩子间相互传播而感染整个家庭。

乙型肝炎的表现症状

罹患乙型肝炎后,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有发热的症状,伴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甚或呕吐,常有上腹部不适、腹胀、便泌或腹泻。尿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尿色呈红茶样。瞳膜及皮肤出现黄染,且逐日加深,然后逐渐下降。大便颜色变浅。

经过一段时期后,进入恢复期,黄疸消退,精神及食欲好转。多数乙型肝炎病人可以完全恢复,只有少数病人不能摆脱疾病,并发展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可能是病毒携带者,也就是说,即使他们的自觉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仍可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家庭护理要点

急性肝炎早期应卧床休息,即在发病后1个月内,除必要的进食、洗漱需要活动外,其余时间都要卧床休息。生活应规律,每日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避免病情反复或恶化。

对乙型肝炎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后备用,以防止传染。

●发病期间不应勉强多吃

发病期间不应勉强多吃,可口服一些葡萄糖、水果汁、麦芽糖或蜂蜜,待食欲好转后逐步恢复普通饮食。

补充足量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豆芽、猪肝、蛋、奶类、鱼、西红柿、豆类、酵母、蕈类等。

宜少食多餐,逐步增加。禁忌食品有酒类、油腻食物、刺激性食物和蛋白及脂肪过高的食品,如羊肉、狗肉、螃蟹、鳖等。

●饮食应节制,不要过分摄入脂肪

饮食应有所节制,如过分强调营养,会导致脂肪肝。无并发症的慢性肝炎应选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新鲜瓜果、蔬菜、适量瘦肉、鱼及兔肉等。饮食禁忌同急性肝炎。此外,还应少食甜食及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如肥肉、蛋黄、猪内脏、鳗鱼、鱿鱼、螃蟹、蛤蜊、带鱼及乌贼鱼等。

饮食应低盐、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例如藕粉、果汁、米汤、面条、饼干等。饮食宜少量多餐,以流质半流质为宜。

●戒烟、酒

要戒烟、戒酒,尤其是饮酒可严重损伤肝脏,使肝炎加重或病情迁延。

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育龄妇女应作产前检查;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预防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一针疫苗后,6个月注射第二及第三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