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懂点医
33130300000123

第123章 Chapter 1 甲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甲型肝炎的病毒在体外抵抗力较强,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毒而得病。甲型肝炎潜伏末期和黄疽出现前数日,是病毒排泄的高峰。

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他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中的甲肝病毒,如果未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就会污染周围环境、食物、水源或健康人的手。

另外,患病者的手(如潜伏期的炊事员)及带病毒的苍蝇,也能污染食物、饮水和用具。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饮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患甲型肝炎。

感染甲肝病毒后,首先在消化道中增殖,又可继续在血液白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繁殖,甲肝病毒由肝细胞通过胆管进入肠腔,从大便排出。

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不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对于居住环境拥挤,人口稠密,环境卫生差的学校、工厂、农村、托幼机构的人群或家庭中,更容易发生甲型肝炎的感染。

甲型肝炎的表现症状

罹患甲型肝炎后,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还伴随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有发热的症状,伴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甚或呕吐,常有上腹部不适、腹胀、便泌或腹泻。

尿色逐渐加深,末期尿色呈红茶样。瞳膜及皮肤出现黄染,且逐日加深,然后逐渐下降。大便颜色变浅。经过一段时期后,进入恢复期,黄疸消退,精神及食欲好转。有一些慢性肝炎患者病程较长,可达半年以上,有轻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等症状,一般没有黄疸。

家庭护理要点

发现甲型肝炎患者后,要立即进行消化道隔离,直至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一般不小于40天。病人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剩余食物,经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后倒掉;接触病人后应严格消毒双手;甲型肝炎病人的餐具、洗漱用具要单独使用并单独刷洗消毒。

●保证足够的休息

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即在发病后1个月内,除必要的进食、洗漱需要活动外,其余时间都要卧床休息。每日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避免病情反复或恶化。

●注意饮食

1.急性期不应勉强多吃:可口服一些葡萄糖、水果汁、麦芽糖或蜂蜜,待食欲好转后逐步恢复普通饮食。可以先给牛奶、藕粉、水果、番茄、甘蔗、西瓜水或橘子汁等,逐步添加蛋白及适当的脂肪。

夜餐不可以进食不易消化的高蛋白及高脂肪的饮食,以防诱发胰腺炎。

病人以清淡饮食为宜,给予低脂肪、低盐、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及半流食;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水果、果汁、面条、稀饭、饼干等,宜少量多餐。

2.随着病情的改善,逐步增加蛋白质的供给如蛋类、牛奶、豆浆等,但每日蛋白质不应超过20g。

3.禁忌食品有酒类、油腻食物、刺激性食物和蛋白及脂肪过高的食品:如羊肉、狗肉、螃蟹、鳖等。饮酒可严重损伤肝脏,使肝炎加重或病情迁延。进食中注意饮食卫生,绝对防止食物中毒,以免肝炎加重。

4.避免暴饮暴食:病人处于恢复期后,一般食欲好转,容易忽视生活与进餐规律,此时,应避免病人暴饮暴食;防止发生一次暴食后加重病情,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体重最好维持在病前水平或略增,防止诱发脂肪肝。

个人食具、剃刀修面用具、漱洗用品等应与其他人分开。非必要时不输血或血液制品。

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可疑食品及未煮熟的海鲜,做到饭前便后在流动水下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