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懂点医
33130300000010

第10章 Chapter 9 便血

什么是便血

便血是指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黑便与出血量的多少有关,一般认为消化道出血量超过50ml可出现黑便。呕血者多伴有黑便。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

便血的表现症状

便血可指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如果是上消化道和小肠出血,大多为暗红色或黑便,这是由于血液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中的铁在肠管内与硫化物相结合而生成硫化铁,并且由于表面常覆有一薄层粘液,故大便呈黑色柏油样。

但如果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多,使得肠蠕动增快时,由于血液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较短,血红蛋白没来得及和肠道内的硫化铁发生反应,因此,往往排出鲜红色或较鲜红色血便。大肠出血的性状也有所不同,结肠与直肠出血时,由于血液停留于肠内时间较短,血液常与粪便相混合,可排果酱样血便。直肠、乙状结肠出血,血液常附着于成型粪便表面。

急性大量便血,患者可出现急性失血性贫血或急性周围循环功能不全的表现。

另外,若排便后滴血,粪便与血不相混杂者,多见于内痔、肛裂、直肠息肉与直肠癌。

便血的原因有哪些

●下消化道疾病

1.肛管疾病:多为痔、肛裂等疾病。痔出血是由于排便时腹内压力增高,导致痔内静脉血压增高,加上硬粪块的直接摩擦使痔破裂所致。肛裂在儿童和成年人均常见,在儿童可见蛲虫感染引起肛周痛痒,儿童不堪忍受痛痒,抓破导致感染,粪便通过时,由于粪便摩擦伤口,引起剧烈疼痛和出血,因此伴有便血,量少而鲜红。成年人常由于久坐、缺乏活动,或者便秘,造成肛门周围出血,引起便血。

2.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这些疾病可引起不同部位肠粘膜的血管充盈、水肿、糜烂、溃疡出血,甚至坏死,表现为脓血便、血水便,甚至鲜血便。

3.肠道肿瘤:结肠癌、直肠癌、肠恶性淋巴瘤等这些疾病可因为癌组织发生破溃,或者淋巴瘤组织破溃出血,表现为鲜红色血便或伴有血液与脓液的血便。小肠良性肿瘤,如小肠神经纤维瘤、平滑肌瘤、腺瘤等出血较少,但如果瘤体较大可引起肠梗阻。小肠血管瘤感染、破裂可引起急性大出血。

●下消化道血管病变

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肠系膜动静脉血栓形成、肠扭转、肠套叠等,因肠部粘膜缺血、坏死、脱落、肠管发绀、水肿和大量的组织液渗出,肠壁坏死,大量血性液体渗出,可出现腹泻排出暗红色血便。

●全身性疾病

血便伴有剧烈腹痛,甚至出现休克者,应考虑肠系膜血管阻塞、出血坏死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肠套叠、肠扭转等。血便或脓血样便可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偶尔也可见于阿米巴肠病。

便血伴有皮肤、粘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以上是造成便血的常见原因,对中老年人来说,便血可能是直肠癌或其他疾病的信号,须引起足够重视。以下是几种癌症和相关症状,供读者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