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越简单越好
33116800000023

第23章 有自己的是非标准做一个能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的人(2)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可谓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我们若想成为社会的弄潮儿,就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随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调整自己,了解自己需要哪些知识来武装自己,并以最快的速度为自己充电。这是当今时代人们在社会立住脚跟,并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素质。

自我投资十分重要,因此,在必要的投资上不能舍不得花钱,因为你要想到它给你带来的效益可能远远超过你为它所投入的。现在的人们学电脑、学英语、学开车成为时尚,即使一时用不上,但他们明白“知识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往往在你需要时,比如在应聘一个重要职位的时候,才发现现学是来不及的。所以平时就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了解什么是当前社会中最有用的知识,就要尽快地去掌握它。这样机会到来时,你才会发现你比别人有更大的筹码和胜算。

以前人们求职更多的是注重高收入,眼下,更长远一些的因素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司能不能提供正规的培训,使自己得以不断提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在不少单位的招聘广告中,都把“培训机会”写在了显赫的位置上。

随着信息时代新知识的膨胀性扩展,企业管理人员最终意识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必须通过不断的开发,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完成再生及再利用,否则这种“易耗型资源”将会随时消耗殆尽。美国《Complnerworld》杂志日前的一项以从业人员为对象的调查显示:在高工资之外,人们更渴望公司提供培训教程。该杂志表示,管理者必须与从业人员进行更有效的交流,提供使专业人员提高技能的机会以及由公司负担的学习进修机会。

实际上,在单位不能满足自己时,有心计的白领们早已自掏腰包开始接受“再教育”。工商管理、计算机、财务、英语等都是比较热门的项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作一种“补品”。在以后的职场冲浪中,这些培训将化作各种资格证书,在求职或跳槽时增加自己的“分量”,有时学历证书反倒排在了后头。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5年就会变成低薪!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人才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概念,由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要才是人才”。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改变。

因此,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已表明,现在的人才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已经由原先的纯英语人才转向更青睐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等复合型人才;行业更是如此,由原先的单一人才转向更看重 管理、IT 产品研发等复合型人才,单一型人才的地位眼看难保。

做一个浑身充满勇气的人

在勇气面前,任何困难和挑战都是它的手下败将。

勇敢地面对挑战,像战士一样勇敢地面对工作中的一切艰难险阻,才是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本色。

勇气,是通往成功的第一座桥梁。

每一个成功者都知道,在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中,绝对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上总会有暗礁险滩,会有狂风恶浪,当然也有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也会存在无所适从,甚至胆怯的时候。但那或许只是一瞬间的事,他们从不会因此而退缩,更不会轻言放弃。

而没有勇气的人如一只“惊弓之鸟”,事业上、生活中的任何一点点风吹草动和坎坷磨难,对他来说都是一场浩劫,一场无可避免的灾难,都是足以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的巨大恐惧。

美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在取得成功之后,便成了众人羡慕的人物。有的人觉得他是由于运气,或者是得益于有影响的朋友的帮助,或者说他本身就是一个管理天才,或者他具有常人所认为的形形色色的“秘诀”——所以福特成功了。

事实上只要了解一下福特的行事风格,就可完全知悉他成功的“秘诀”。

多年前,亨利·福特决定改进著名的型车的发动机的汽缸。他要制造一个具有铸成一体的八个汽缸的引擎,便指示工程人员去设计。可是,当时所有工程技术人员无不认为,要制造这样的引擎是不可能的。虽然面对的是老板,他们还是一口回绝了这样的“无理要求”。

听完技术人员的介绍后,福特没有气馁,他用无可反驳的语气说:“无论如何要生产这种引擎。”

“但是,”他们回答道,“这是不可能的。”

“我是绝不相信任何不可能的。去工作吧!”福特命令道,“坚持做这件工作,无论要用多少时间,直到你们完成了这件工作为止。”

被他的气势感染,负责技术的员工只好去工作了。如果他们要继续做福特汽车公司的职员,他们就不能去做别的什么事。六个月过去了,工作没有任何进展。又过了六个月,他们仍然没有成功。这些工程人员愈是努力,这件工作就似乎愈是“不可能”。

在这一年的年底,福特咨询这些工程人员时,他们再一次向他报告他们无法实现他的命令。

“继续工作。”福特义无反顾地说,“我需要它,我决心得到它。哪怕它是一只老虎,我也有勇气擒住它!”

最后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在这种勇气面前,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成了它的手下败将。

当然,制造这种发动机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后来这种发动机装到最好的汽车上了,使福特和他的公司把他们最有力的竞争者,远远地抛到了后面。

福特的勇气给了技术人员必然成功的心态。他的勇气也让参与研制开发的人员没有任何退路可走。“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们只能孤注一掷,只能成功。

敢于应对挑战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把一个个奇迹变成了现实,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一个人做事就是要具有福特那样的气概,怀有非凡的勇气、决不罢休的气势,在人生战场上劈波斩浪。

做一个讲规则的人

在以规则为纲的社会里,你会轻松、自由的生活;而在一个不太重视规则的社会里,生活却是一件相当累人的事。

其实,这不怪生活中没有规则;而是人们不习惯遵循规则。贪图方便的人,总以为蔑视了规则,自己就获得了优先他人的便利,结果呢,他给别人制造了麻烦,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其实,生活中的不便,相当大一部分是人们互相制造的。

有的人视规则为儿戏,不拿规则当回事;有的人视规则为橡皮泥,随意拿捏。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秩序的社会、法治的社会。它要求其公民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各级组织所制定的规章、制度,遵守公共生活准则。否则,和谐的社会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难以成为现实。

一个曾在德国留学的学生讲过这样一件事,他说:

“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熟睡了。这时,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就差跑起来了。”

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假如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500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夫妻。

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

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规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规则。”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规则的世界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以原则为纲的,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做事有做事的原则,不懂原则,不按规矩办事,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系统功能紊乱,社会也就不称其为社会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有其特定的原则。虽然大多数人都清楚这些规矩和惯例,但并不是所有人在所有的时间都能够很好的遵守。他们就像那位留学生一样,常在自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时候忽略这些原则的重要性,不仅给别人添堵,也给自己制造麻烦。没有规则,我们将没有安全,没有发展的机会与平台,更谈不上什么成功。是规则和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不断成长的平台,使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近。

该出手时决不犹豫

机遇是一位神奇的、充满灵性的,但性格怪僻的天使。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绝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坐等成功的到来,机遇只能擦肩而过。

曾有一个人一天晚上碰到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告诉他说,有大事要发生在他身上,他会有机会得到很大的财富,在社会上获得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到一个漂亮的妻子。

这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这个奇异的承诺,可是什么事也没发生。这个人穷困地度过了他的一生,最后孤独地老死了。当他上西天后,又看见了那个神仙,他对神仙说:“你说过要给我财富、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漂亮的妻子,我等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

神仙回答他:“我没说过那种话。我只承诺过要给你机会得到财富、一个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一个漂亮的妻子,可是你让这些从你身边溜走了。”

这个人迷惑了,他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神仙回答道:“你记得你曾经有一次想到一个好点子,可是你没有行动,因为你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这个人点点头。

神仙继续说:“因为你没有去行动,这个点子几年以后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一点也不害怕地去做了,你可能记得那个人,他就是后来变成全国最有钱的那个人。还有,你应该还记得,有一次发生了大地震,城里大半的房子都毁了,好几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里,你有机会去帮忙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怕小偷会趁你不在家时,到你家里去打劫、偷东西,你以这作为借口,故意忽视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而只是守着自己的房子。”这个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神仙说:“那是你去拯救几百个人的好机会,而那个机会可以使你在城里得到多大的尊崇和荣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