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33109000000095

第95章 学习是女孩自己的事情——让女孩明白,她在为谁读书

女孩的困惑

从小到大爸妈就知道问我有没有好好学习、考试考了多少分、年末有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我是一个人又不是学习的机器,在我看来他们催促我学习就是为了他们自己的面子,根本不是为了我。为什么上了中学后,我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的确,我们要想女孩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就要让她清楚明白自己是“为了谁”而学习。

学习显然是青春期女孩最重要的任务,因为10-18岁的她们经历的正是最重要的中学阶段,要面临升学、高考等人生大关,所以父母一定要在这个阶段让女孩明白,她到底是为谁而学习,这样她才能静下心来,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打拼。

事实上,很多父母并没有准确告诉女儿:“你是为了自己而学习!”而是错误地让女孩认为自己每天辛苦地上学是为了父母。于是,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那样,很多女孩每天愁眉苦脸地上学、面无表情地下课,嘴里不断地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或者父母的管束太严,她们在心里不断憧憬着能够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女孩们所表现出的状态,好像她们是父母的“童工”,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学习”,而老师是“监管员”。

有一个女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今天,来串门的邻居看到我就问:“娟娟,今年上高一了吧,学习怎么样啊?”我如实回答说:“一般!”接着这位邻居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可要好好学习啊,将来考上好大学给你爸妈争光,说不定还能出国留学呢!”我很认真地说:“我没想那么多,其实,我不打算考大学,我想考技校,当一个糕点师。”邻居一听,马上说:“当什么糕点师啊,好好考大学才有出息!”

可能对于大多数青春期女孩来说,“考大学”这类的学习目标通常都是父母或周围人强加给她们的,所以从内心深处来说,她们对此都有一种抵触感,认为那只是父母或老师的愿望。因此,我们必须要引导女孩正确认知“为谁而学”的问题,告诉她“你是为了你自己而学习”。

当然,简单地告诉女孩“你是为了自己学习”这句话可能效用不大,还需要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

方法一:别让女孩觉得她是为了父母而学习

一天,上高二的李玲突然对父母说:“我不想考大学,我想自己创业。”乍听到女儿这句话,李玲的父母很吃惊,但他们没有批评或者强制李玲去学习,而是很认真地告诉她:“对于你的决定我们表示尊重,因为你毕竟是为了自己而学习,而不是我们。但作为你的父母,我们希望你能对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且想要提醒你:任何事业的成功如果没有知识做基础,那道路是十分艰难的。”李玲听完父母的话想了很久,但她还是决定休学半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两个月之后,她就重回校园,她说她希望自己能够有足够的知识作支撑,为自己的目标重新努力。

著名教育专家林格曾说:“当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为了别人,无论是满足家长还是老师的要求时,学习的动力就会降低;当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能收获美感和满足感,不用被人催促和监督,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清楚:学习是女儿自己的事情,并且要相信女儿有能力承担她自己的责任,而我们只要从旁引导她,给她灌输正确的学习意识即可。

方法二:时刻告诉女儿,学习是为自己学

有一位父亲的教育经验是这样的:

女儿今年上初中一年级。一天晚饭后,她一直没去写作业,我就问:“今天你们老师没布置作业吗?”女儿说:“不是,我今天不想写作业。”我就觉得很奇怪,就问女儿原因,但是她也没有说清楚,就说自己不想写。于是,我对她说:“不想写就不写,反正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也是你自己的学习任务,完不完成和别人无关。不过,我认为这是态度和责任的问题,老师布置作业,你完成了,是对学习认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不完成,是对学习不认真、对自己不负责的态度,再说不写作业似乎对你也没什么好处。”

可能是女儿觉得我说的话很有道理,所以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她就回房写作业去了。

青春期的女孩对学习也都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如果父母强硬地让女孩学习,那么她可能为了和父母对着干,而选择厌恶学习。但如果父母引导她明白: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那么她的逆反心理可能会减少很多,而且也愿意主动、积极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