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相墓手札
33107100000018

第18章

王坟镇离青州城的直线距离不过三四十公里,因为全部是崎岖狭窄的山路,在山上山下绕来绕去,骑马进去也要一天时间。

朱广文和蒲健一郎都是客商老板的打扮,绸缎料的对襟马褂,头戴黑色礼帽,腰里藏着家伙,俩人骑着马,后面跟随着两个跟班的伙计。

四个人到达三阳山下的王坟镇时已经是接近傍晚,于是在镇上唯一的一家马店里住下,准备第二天早上再去查看衡王墓。

“头顶莲花山,脚踩月牙河。”说的就是衡王墓。衡王陵背后峰峦拱卫,对面青山如屏,被簇拥在群山的怀抱中。王陵前溪流逶迤,河水自西而来,绕王陵转一个半月形的弯,再向东流去,这种半月形的河流拐弯,在方圆几十里属罕见。

自从最后一个衡王朱由棷束手就擒,顺治三年,朱由棷以谋反罪名被杀,衡王府被查抄,宫殿建筑夷为平地。但是衡王陵因为藏匿在深山里而得以保留下来,这也许就是衡王为什么把自己的灵寝选择在远离古城的原因。

衡王陵的不远处有一个小山村,这个村就叫王坟村,而村内大多数的村民都姓朱,据说是当年王陵守护人的后代。正是有这些王陵的守护人,衡王陵在经历了近三百年的风雨后依然保存完好。

当蒲健一郎远远地看到衡王陵前两座高耸的殿宇和一圈高大坚固的围墙时,睁大了眼睛,顿时被整个王陵宏伟的气势震撼了,他做梦也没想到在这偏僻的深山中竟然藏匿着一座如此气派的王陵。

在蒲健一郎的眼里,这不仅是一座王陵,更是一座金山,这座衡王陵的规模和气势丝毫不比他知道的一些帝陵逊色。

占地上百亩的陵寝外有三层围墙,外层最为高大坚固,是厚实的城砖砌成,高约五米,厚度有三米。再往里的两层是石墙,厚度不到一米,墙高不到三米,这层城墙据说是用了古老的黄米灌浆技术,即用米汤和石灰搅拌后灌入垒砌的石头缝隙中,干透后异常坚固牢靠。

三座高大巍峨的牌坊从王陵前一直延伸到围墙外面,一条青石铺就的甬道有三百多米长,数十尊石雕的守灵人和守灵兽,威严整齐地分列在甬道两边,再往两边是如林的碑碣,明代时每有祭祀、修葺、册封、旌表等大事,都刻碑以记。

作为中线的甬路两边,坐落着数座殿宇,其中最大的是王陵前,被称为东西宫的两座大殿,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朱红色的墙壁同帝陵没有任何区别。

甬路的尽头是用巨石垒砌起来的基座,上面是如同小山似的衡王陵,而且高大的王陵上古树参天,茂盛的枝叶遮天蔽日。

对于中国历史颇有研究蒲健一郎看到这座山丘似的陵墓,就能知道陵墓主人的身份,因为古代的中国对于坟墓的大小和形状都有严格的规定,是绝对不可逾越的。

《礼记.檀弓上》中记载,孔子曾见过四种坟丘。有呈四方形隆起,仿佛堂基一样的“若堂者”。有像坝体一样的“若坊者”,宽而低矮,中间稍微高出的“覆夏屋者”,还像斧刃一样的“马鬃封”。

坟丘的出现时间在春秋中期,孔子曾说过:古者墓而不坟。坟丘出现后并在坟头植树以为标记,这样合起来称为“封树”,坟头的大小、树木的多少成为死者身份的标志。

贵族以爵等为丘封的高度和植树的数目,无爵等的庶人“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到战国时期,封树就发展为“高大如山,树之若林”了,秦汉以后,几乎无墓不封不林了。

汉朝律法规定: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唐朝以后各朝代对从品官道庶民的坟丘都有严格规定:一品官为十八尺,庶民的坟高,唐朝为六尺,到了清代则为四尺。这也是俗语所说的“四尺坟头”的由来。

官爵越高,坟墓越大,历代的皇帝坟墓更是高大如山,因此被称为“陵”,反映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蒲健一郎和朱广文进入陵园后,将马交给两个随从,随后沿着甬道往里走,迎面遇到两个肩扛大扫帚的老头。看来这两个老人是看护王陵的人,难怪脚下的甬道这么干净,几百年了守护王陵的后人依然尽心尽意地履行着前人的职责。

两个老人的年龄都在六十开外了,虽然都是剃着光头,依然能看到白白的头发根,看得出俩人的身体非常健壮。

蒲健一郎和朱广文的出现让扛着扫帚的俩人有些意外,脸上流露出惊奇的表情,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很少有人来这里参观或是祭拜衡王了。

朱广文朝其中一个老人招招手,大声说:“过来老头,过来问你件事情……”

看到朱广文的穿着打扮,还有他一脸骄横的表情,老人显然猜出他是什么样的人,两位老人慢腾腾地走过来,其中一个人慢悠悠地问:“两位客官,有什么事情?”

朱广文从口袋里摸出几块银元,在手里掂着说:“问你们一件事情,回答好了大爷我有赏……”

“呵呵……”其中一个老人冷笑了几声,“让我们叫你大爷,你不怕折寿啊。”

“你……”朱广文被一下子呛得没话说了。

蒲健一郎用眼瞪了朱广文一下,心想这个蠢货,连句话都不会问,不过他自己又不敢说话,生怕一张口让人家听出他是日本人。

看到蒲健一郎对自己不满的表情,朱广文心里有气也不敢撒出来了,于是换了一副嘴脸,笑嘻嘻地说:“老人家不要生气,麻烦问一下这里是不是衡王的坟墓啊?”

只见两个老人都带着讳莫如深的表情摇摇头。

“什么?这里不是衡王墓?”朱广文惊讶地说。

“我们从未听说过什么衡王墓。”其中一个老人冷冷地说。

朱广文指着不远处那座高大的陵墓问:“不是衡王墓,那是什么?难道是你们家的祖坟!”

说话的老人并不理会朱广文愤怒的表情,他摇着头轻声说:“哎,很多人都以为这里是什么衡王墓,说出来你们也不会相信下面埋的是什么……”

蒲健一郎终于憋不住了,急忙问:“老头,你的说出来我听听,下面埋得是什么?”

听到蒲健一郎的话后,这两个老人相互看来一眼,俩人显然都听出这个一身老板打扮的人是个日本人,此时两位老人都意识到这四个人来者不善。

其中一个老人看着蒲健一郎说:“衡王爵位世袭,在青州共传了六代七个王,按照明朝的制度,天子众子必封王,王之众子封郡王,衡王后世共有二十九任郡王,连同后代衡王,还有那些王妃,起码有好几十人,怎么可能在这里只有孤零零一座陵寝?以衡王的身份怎么会只把自己一个人埋葬了这偏僻的山野之中?这里只是一个假王陵,是为了掩人耳目的……”

“你胡说!”没等老人说完,朱广文就大喊了一声打断了他的话,“你……你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老人似乎并不生气,笑呵呵地说:“哈哈……既然你们不相信,干嘛还要问我们?”

说完,两位老人扛着扫帚就要离开。

蒲健一郎急忙抬手拦住两位老人的去路,“请等一等,你们还没有告诉我,那个土堆下面埋的是什么……”

刚才说话的那个老人停下脚步,神情平静地看着蒲健一郎说:“好吧,看你不像个坏人,那我就告诉你,这个巨大的土堆下面压着一个海眼。”

“海眼!海眼是什么东西?”蒲健一郎不解地问。

“就是与大海相通的泉眼,下面与东海相连,海眼里波涛汹涌,如果不小心打开了,大水立刻会涌出来淹没这里……”

朱广文马上用手指着老人骂道:“瞎扯淡,这些话哄骗三岁小孩还可以,想来蒙老子,马上给老子滚!”

一看朱广文像疯狗一样的要咬人,两个老人赶紧扛起扫帚匆忙离开了。

等两个扫地的老人走远后,朱广文转过身来对蒲健一郎说:“大佐阁下,您千万不要听这两个老混蛋的话,他们一定是害怕有人来挖掘衡王墓,故意编造谎话来吓人。”

蒲健一郎轻轻地摇晃着食指说:“不……不,他们前面说的话也有道理,帝王陵墓一般都是集中在一起的,很少有孤零零一个的,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那我们该怎么办?”朱广文显得有些丧气。

“先看看再说,我要把这里仔细地研究一下。”

“好,请大佐阁下这边走。”

朱广文一边说一边陪着蒲健一郎朝大坟那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