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幽默技巧大观
33099100000023

第23章 折绕:曲径通幽的幽默技巧

林语堂先生在《论中西画》一文中说:

“文章无波澜,如女人无曲线。天下生物都是曲的,死物都是直的。自然界好曲,如烟霞,如云锦,如透墙花枝,如大川回澜;人造物好直,如马路,如洋楼,如火车铁轨,如工厂房屋。物用惟求其直,美术则在善用其曲。”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在道理上都有相通之处。比如说道路,就交通而论,以笔直畅达为好;就审美而论,以曲折有致为好。所以,公园里的路大多曲径通幽。同样的道理,我们说话写文章,如果直抒胸臆,尽可一吐为快。但是,在社交过程中,出于礼貌原则,往往要说得含蓄委婉。有时,为了幽默逗趣,也故意把话说得折来绕去。所谓折绕,就是不直截了当地表白,而是采用迂回曲折的说法来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方式(见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例如:

在一次招待外宾的宴会上,有一道杂锦汤,看上去是万绿丛中数点白,来自阿拉伯的客人问那白色是什么?翻译一时忘了鸡蛋一词,便急中生智地说:“这是公鸡夫人的孩子。”外宾先是一愣,然后会意地大笑起来。

杂锦汤中的白色物是用鸡蛋清做成的,翻译由于忘了阿拉伯语中的鸡蛋一词,便绕了几个弯子还有些词不达意,但是当外宾明白了他所说的是何物时却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折绕可分为四类:一是所属式折绕;二是对应式折绕;三是推导式折绕;四是行为换述式折绕。

所属式折绕

即在说及具有所属关系的人和事物时,只说相伴随的供人使用的事物,让人意会到它的主人;当要表达某一行为的结果时,不是一语道破,而是述说伴随事物的变化。

如文雅的《世界五千年幽默总集》外国卷载:

林肯在斯普林菲尔德担任律师期间,有一天他步行到城里去。一辆汽车从他身后开来时,他喊住了驾驶员,问:“能不能行个方便替我把这件大衣捎到城里去?”

“有什么不能呢?”驾驶员回答说,“可我怎么让你重新拿到大衣呢?”

“这很简单,我打算裹在大衣里头。”

林肯不直说自己要搭车,却通过主从关系的联想,说要把自己穿的大衣捎回去,而自己则裹在大衣里,这种颠倒主次的说法,新颖别致,诙谐幽默。

宏达的《世界经典幽默与漫画》载:

“你丈夫到赌城去了吗?”玛莉问她的朋友道。

“是的。”白洛克太太回答道。

“他赢了还是输了?”

“他去时只坐一部价值三十万元的小汽车,回来时却坐了价值五十余万元的大巴回来。”白洛克太太低声回答。

白洛克太太的回答,可以使人想像到她丈夫输掉了那辆小汽车。

邹敏文、文化林摘编的《中外古今笑话幽默大全》载:

田纳西州一妇女给店主安德罗先生去电话:“安德罗先生,我让孩子上你那儿买2磅葡萄,可只剩1磅半,是你的秤有毛病,还是你根本就没有称?”

“太太,我的秤挺准,而且我称得也很仔细。你是否称一下你孩子的重量?”

店主不说孩子吃了葡萄,却建议那位妇女称一称孩子的重量,显得既含蓄又风趣,体现了对顾客的充分尊重。

对应式折绕

即不直接说出某一人和事,而是说出与之对应的人或事物,让人从中悟出或者推导出来。如明代钟惺的《谐丛》载:

有一个姓卢的先生晚年丧妻,再娶了一个年轻的祝氏,然而祝氏以为这门婚事不如意,每天皱着眉头。卢先生见了问道:“你是不是嫌我年纪大了?”祝氏回答说:“不是。”“那是不是嫌我官职卑微?”祝氏回答说:“不是。”卢先生不解:“那是为什么?”祝氏说:“不恨卢郎年纪大,不恨卢郎官职卑,只恨妾身生太晚,不见卢郎年少时。”

祝氏进行了换位思考。不直截了当地说她的丈夫年纪大了,却说自己出生太晚,年龄太小,不能看见丈夫年轻时的样子。弦外之音,还是嫌丈夫年纪老了。

明代江盈科的《雪涛谐史》载:

一人非常欣赏自己妻子的漂亮,但又不好意思公开夸耀,于是经常对人说:“我家小姨子真是天下绝色,与我妻子站在一起,别人都无法分辨谁大谁小。”

据方黎的《世界笑话精选365·日本》记载,日本也有一个与此相似的笑话:

蜡烛铺老板的儿子杉太郎娶了天下第一美人为妻。每遇到一个人,他就极想夸耀一番,可他又不愿露骨地炫耀,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法。在同行的聚会上,杉太郎说:“我不久前娶了妻,名叫静子,她的妹妹喜美是个大美人,可她俩站在一起,分辨不出谁是姐谁是妹!”

丈夫利用姐妹俩同出一源,相貌上有相似之处,便借彼夸此,手段还算很高明。

徐卓呆先生的《笑话三千》载:

陆某善说笑话。邻居中有一个妇女生性不爱笑。他的朋友激他说:“你如果能说出一个字让那个妇女笑,又说一个字让那个妇女骂的话,那么我愿用好酒好菜招待你。”

一天,那个妇女站在门口,恰好门前卧着一条狗,陆跪着向狗叫了一声:“爷!”妇人见此情景不禁好笑。陆又抬起头来向妇女喊了一声“娘!”妇人听了顿时破口大骂。

如果说陆某把那个妇女逗笑是因为他的荒唐的话,那么,他把妇女惹骂则是他让人推导出她与狗是夫妇关系。

推导式折绕

即利用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推导,先说原因,后说结果,或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让人意会到弦外之音。

如元大非等编辑的《幽默术》载: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掉多少桶啤酒?”

“35桶。”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

“那么,”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顾客不直说杯里的啤酒太少了,而是通过因果关系的联想,即多倒啤酒就能增加销售量的联系,先说结果,然后再说要达到这一结果的条件,从而既幽默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文雅的《世界五千年幽默总集》外国卷载:

曾经当过国务卿的美国五星上将卡特利特·马歇尔在他驻地的一次酒会上,要给一个小姐送行。

这位小姐的家就在附近不远,可是马歇尔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把她送到家门口。

“你来这里不很久吧?”她问,“你好像不太认识路似的。”

“我不敢那样说,如果我对这个地方不熟悉,我怎么能够开一个多小时的车,而一次也没有经过你家门口呢?”马歇尔微笑着说。

这位小姐后来嫁给了马歇尔。

马歇尔不直截了当地说:我认识路,开车兜风这么长时间,只是想和你多呆一会儿。而是按照逻辑推理来反问对方,让对方去回味自己的用意。

行为换述式折绕

即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某一行为,而是拐弯抹角地暗示。

如宏达的《世界经典幽默与漫画》载:

一个怕羞的男人,始终没有勇气向他所爱的女人谈情说爱,但她却非常了解和热爱他,常常制造机会,让他表示出他的爱,但他却始终无法利用她所提供的机会。

有一天晚上,他和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照例又是无语。她忍不住又制造机会对他暗示道:“据说男人的一只手臂的长度,与女人的腰围相等,不知你信不信?”

“是真的吗?”他答道,“可惜我没带一根绳子来量一量。”

女子是在旁敲侧击,示意男友拥抱她,只可惜当局者迷。

瓜田先生的《幽默语言操作》用例:

一个泥瓦匠曾为皇宫翻盖过屋瓦。一次,他在喝得酩酊大醉时说了一句:“沙皇陛下在我的屁股底下。”因而被告到法院。

法院判了罪,记者要报道,又不能重复那句侮辱皇上的话,真是费尽了心思。一个聪明的记者写的消息十分得体,被各报纷纷采用。消息说:“泥瓦匠安德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因为他泄露了有关沙皇处所的令人不安的消息。”

记者不能直接引用泥瓦匠的话,以免对沙皇犯下不敬之罪,于是绕着弯子说,由于有泥瓦匠的话相对照,读者不难发现,报道实际上肯定了泥瓦匠的话。

孙绍振、汤化的《幽默学全书》载:

一天,美国喜剧演员格劳乔·马克斯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干活。一位贵妇人路过,以为他是个园丁,想雇用他,便问道:“园丁,这家主妇给你多少报酬?”

“噢,我不收钱。”马克斯抬头微笑着回答,“这家主妇只让我陪她睡觉。”

马克斯不直说自己不是园丁,而是这家的主人,却拐弯抹角说出上面的话,有可能引起别人的误解,当真以为他和女主人有暧昧关系。

最后,让我们做个分析:折绕何以有幽默的魅力呢?笔者以为:

其一,折绕融入了折绕者的语言智慧。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是折绕者在回答问题时说的,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组织好语言,不能不说是机智敏捷。

其二,有道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刘熙载在《艺概》中也有阐述:“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折绕正是这样的效果,它避免了直来直去,一览无余,给人以新颖别致、跌宕多姿之感。

其三,调动了听读者的参与意识,让人在参悟、回味中明白说话人的用意,从而产生一种破译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