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幽默技巧大观
33099100000021

第21章 设歧:引人误解的幽默技巧

所谓设歧,就是有意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分开来说,先保留关键性的部分,让对方产生暂时的误会,然后再点明本意(见谭永祥先生的《修辞新格》)。本文将设歧和设疑一分为二。

设歧与设疑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让对方误解,一个是让对方不解;前者重在制造假象,使人误入歧途;后者重在布置疑阵,使人如堕五里雾中。

如厦门大学出版社编辑的《幽默口才365例》载:

有一个英国勋爵因擦破了点皮,受了一点轻微的伤痛,就去召请著名的外科医生夏普。

夏普给“病人”检查后,立即吩咐勋爵的仆人赶快跑到药房去取药。

勋爵听到这急促的吩咐后,脸色都吓白了。他紧张万分地问外科医生:

“我的伤口看来很危险吧?”

“是的,如果您的仆人不尽快跑得话,那么我担心……”

“将会发生什么意外?”

“我担心,在他回来之前,您的伤口已经愈合了。”

医生夏普故意运用设歧,让他误以为很严重,然后来一个反转,夸张地说在仆人回来之前就可能愈合,幽默地讽刺了勋爵的大惊小怪。

清代褚人获的《坚瓠集·癸集》卷四载:

唐伯虎家对门有一富翁,因母亲过七十大寿,请唐写寿诗。唐提笔就写道:“对门老妇不是人,”富翁见了大吃一惊。但看见唐继续写道:“好似南山观世音。”这才放下心来。可唐写的第三句却又是“两个儿子都是贼,”富翁见了不觉又大惊失色,而唐紧接着又写的第四句却是“偷得蟠桃献母亲。”

唐伯虎写寿词,先否定后肯定,欲扬先抑,波澜起伏。

根据设歧的特点,可以把它分为如下三类:对立式设歧、反常停顿式设歧和模糊设歧。

对立式设歧

这种设歧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言语中的运用,它先对事物作出肯定,然后再加以否定,或先作出否定,然后再加以肯定。

如谭永祥先生的《修辞新格》中的用例:

甲:人人都说你很美。

乙:(高兴地)是吗?

甲:其实你并不美。

乙:(失惊地)哎哟!

甲:你不是美,你是迷人。

乙:(略喜)是吗?

甲:不过,你只能迷那些没有经验的人。

乙:(失望而且困惑)那是怎么回事?

甲:因为你跟他们一样的年轻,一样的纯洁,一样的朝气蓬勃,一样的活泼可爱。

乙:(心花怒放)是吗?

甲:而且一样的不懂事。

甲利用设歧,不断地由肯定到否定,一波三折,使听话人的心里发生由惊喜到惊愕的不断变化。这是先肯定再否定的例子。

张在新、张再义的《外国名人辩才趣闻》载:

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赴日内瓦出席印支战争问题日内瓦会议。一天他趁休息,邀请卓别林夫妇到中国使馆相叙,并共进晚餐。

席间,卓别林望着刚上桌的北京烤鸭诙谐地说:“我这个人对鸭子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是不吃鸭的。”众人听后,甚感不解,忙问其故。卓别林说:“我所创造的流浪汉夏尔洛他走路时令人捧腹大笑的步态,就是从鸭子走路的神态中得到启发的。为了感谢鸭子,从那以后我就不吃鸭了。”但当别人为这表示歉意时,他却微笑着转口说:“不过,这次可以例外,因为这不是美国鸭。”卓别林一席话,引得大家笑声不止。

卓别林面对北京烤鸭,大谈自己对鸭子的深厚感情,使人以为他真的不吃鸭,然后话锋一转,说这不是美国鸭,可以破例,喜剧大师的幽默,使在座的人如沐春风。

同书又载: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成名后,有许多人前来求教,李斯特也因此发现并培养了不少天才。

有一次,一位自负而实际上天资平平、学问甚浅的人来拜访他。他要求李斯特对他的作品发表意见。

李斯特耐心地听完了他的曲子,然后说:“在你的作品里,有许多优美的东西,也有些新奇的东西。”

这位“才子”大喜过望:“您真的这样认为?”

“很遗憾,”李斯特接着说,“这优美的不新奇,而这新奇的又不优美。”

李斯特先肯定说来人的作品中有“优美”和“新奇”的东西,使对方误以为这是对他作品的高度评价。转而运用了换序,说“优美的不新奇”,“新奇的又不优美”,前者蕴含着他抄袭了名家的作品,后者则是对他自己所写的内容加以否定。

反常停顿设歧

即在本来没有停顿的地方有意停顿,使人产生误解,然后再说下文。

如《演讲与口才》1985年第12期刊登了《某公讲话录音》一文,文中说“文革”期间,有一个县武装部派某人到农村基层去抓民兵工作。他下去后,自然开会作报告,他在报告中就用了反常停顿,以下是他的讲话:

民兵同志们:

我是首长(停顿,大家一听,是上级首长来了,热烈鼓掌)派来的。(听众大笑)我是来抓民兵(停顿,端起茶杯喝茶。大家一听,紧张起来,以为是某人犯了错误,要抓起来)工作的。(大家这才放松了绷紧的神经)这次来主要是给大家发枪的(大家一听是发枪,气氛活跃)。每人一支(停顿,大家热烈鼓掌)是不可能的,(笑声)两人一支(停顿,大家一听,心想:两人一支也不错,于是又鼓掌)也是办不到的,(失望)三人一支怎么样?(停顿,大家屏住呼吸,凝神细听)还是可以的。(又活跃起来)不过,是木头的。(大家又失望)那么,给在座的同志发一支真枪行不行?(停顿)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我要发给你们的,是比枪还要好,比炮还要厉害的(停顿)一句顶一万句的红宝书!

报告人在讲话中,在不该停顿的地方有意停顿,让民兵不断产生误会,然后再说下文,这虽然有过于做作、哗众取宠之嫌,但却收到了很好的致笑效果。

萧飒、王文钦、徐智策三位先生编写的《幽默心理学》中载:

在一次英国下议院的辩论中,工党与保守党为了一项议案唇枪舌剑,争论不休。最后双方一致要求首相丘吉尔表态。丘吉尔缓缓地站了起来,双手撑桌,慢条斯理地说:“我,赞成——”话音未落,工党议员鼓掌叫好。谁知,丘吉尔又一板一眼地吐出了两个字“保守——”,这回轮到保守党欢欣鼓舞了。等到保守党静了下来,丘吉尔又说了下文“秘密”。直到此时,全场起立,拍手叫好。

丘吉尔巧妙地利用句中反常停顿,先让工党误以为支持他们,继而让保守党产生错觉,等他说完了人们才发现,他不支持任何一方,而是另有主张。这滑稽的讲话,使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气氛顿时得以释放,在欢声笑语中接受了他的主张。

清代石成金的《笑得好》中载:

有一个军人穿着布衣布鞋游寺庙。僧人把他看作是普通之人,不加礼遇。军人见此情景,便问僧人:“我见你这个寺庙,也很破旧,如果缺钱修造,可取化缘簿来,我好写布施。”僧人大喜,立即献茶,态度极恭敬。等到在化缘簿上书写,头一行才写了“总督部院”四个大字,僧人以为是大官微服私访,惊恐地跪下。那人在“总督部院”下面又添写“标下左营官兵”六字,僧人见他是个士兵,脸就一恼,站起不跪。又见添写“喜施三十”,重新跪下。等到添写“文钱”二字,僧人见布施很少,随即又起立不跪,将身子一扭,脸又变恼。

军人见寺庙里的僧人非常势利,便借写化缘簿之机,利用停顿,戏弄僧人,让他一会儿跪,一会儿起,一会儿恼,一会儿喜,丑态百出,原形毕露。

模糊设歧

模糊设歧就是利用语言或体态语的模糊性,让人产生暂时的误解,然后再说出本意。如:

1991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艺晚会中有一组游戏:让五位妻子辨认从屏风后伸出的自己丈夫的手,结果有的认对了,有的认错了。当主持人请被认对了的丈夫谈感想时,那位丈夫说:“还是原装的好。”当请被认错的丈夫谈时,这位丈夫却说:“还是换一下好。”观众听了大笑。主持人追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我是说换一下位置好。因为我更熟悉妻子的手,这样就不会认错了。”观众恍然大悟,气氛十分热烈。

前一个丈夫说“还是原装的好”,而后一个丈夫说“还是换一下好”,两相对照,使人误以为他要换一个太太,经他解释观众才明白,他说要与太太换一下位置。

冯梦龙的《古今谭概·雅浪部》载:

杜甫的儿子宗武把自己写的诗拿给阮兵曹看,没想到阮兵曹看后,拿一把石斧连同诗作一并还给了宗武。宗武说:“斧,是父斤。那是让我将诗交给父亲,让他帮我斧正了。”阮兵曹听见后,说:“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是要你用斧子砍断自己的手。这只拿笔的手如果还存在,那么,天下的诗名又在杜家了。”

阮兵曹读了杜宗武的诗后,不加评论,却拿来了一把石斧给作者,使作者误以为是要父亲斧正,谁知阮兵曹却是要作者用斧子砍断自己的手,否则,“天下的诗名又在杜家了”。今天看来诗圣的儿子杜宗武并无名诗传世,阮兵曹的夸誉言过其实,但他这种设歧的方式却别出心裁,堪称幽默。

徐卓呆先生的《笑话三千》中载:

一客人傍晚时来到一家酒店就餐,他尝着刚刚端上来的鱼肉,颇有感慨地说:“早知道这样的饭菜,应当早一星期就来了。”

酒店经理听了很高兴地说:“承蒙称赞,想不到先生竟会这样喜欢。”

客人接着说:“谢谢夸奖!我的意思是如果早一星期来,鱼和肉就该是新鲜的了。”

客人也是先用模糊语言让经理误以为是赞美,然后说出本意,批评菜肴不新鲜。

萧飒、王文钦、徐智策三位先生编写的《幽默心理学》中载:

阿富汗流行这样一则笑话:

“我要日日夜夜为俄罗斯人干活。”一个阿富汗人对卡尔迈勒政府官员说。

“为了同苏联的友谊,你所做的一切都会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位官员兴高采烈地说,“你是干什么工作的?”

“我是个掘墓人。”他答道。

前苏联曾经出兵占领过阿富汗,阿富汗的人民对此自然不满,我们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要日日夜夜为俄罗斯人干活。”从这句话看,似乎阿富汗人对俄罗斯充满了感激之情,出人意料的是他只是个掘墓人,他希望埋葬俄罗斯人,幽默的表达中隐含着对俄罗斯人的仇恨。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设歧与魔术有某些相似之处,它们都具有心理上的“欺骗性”,由于这种“欺骗”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无损于人,因而,人们不仅没有受骗上当的感觉,而且还惊奇于“欺人耳目”的高超技巧,乐此不疲。

设歧是误解与正解的对立统一,先有意进行误导,调动对方的心理预期,使之做出错误的猜测或判断,然后来个急转直下,说出与之相反或迥异的结论,通过这两者的对照形成反差,给人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