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晋江县志道光本
33046300000233

第233章 杂志上(1)

自古载籍所登,经经纬史,性道文章之备,礼乐刑政之华,炯乎如日月丽天,山河附地矣。若乃《齐谐》之书述于蒙叟,小说九百起自《虞初》。龙门传荆卿本于当时,《燕丹子》三篇嗣此。《西京杂记》、《东京梦华》、《国史补》、《辍耕录》诸书,皆足以资闻见,考风俗,不特瑰奇璚诡如《洞冥》、《拾遗》、《夷坚》之琐琐者也。晋江人才奋起,征文考献,其大者既大书特书矣。至于一节之行,足传芳馨;一言之微,亦征博雅,往往流连景慕,若见其人。谈数之资,亦游艺之助,岂如晋人清谈空虚无补哉!志杂志。

《泉山通志》引颜师古《汉书注》,指此为越王所保之泉山,非是。《汉书·朱买臣传》云:“发兵浮海,直抵泉山。”师古注云:“泉山,即今泉州之山。”自师古时言,乃唐贞观初之泉州,今福州也。又谓北山之巅,乃东瓯王避汉兵之处。然东瓯王即东越王余善,为汉兵所攻,自所保之泉山南徙大泽中,繇王居股杀以降汉,亦无由至此山也。隆庆府志。

陈笋湄大玠曰:史记东越王退保泉山。颜师古以为泉州之山。曹能始《名胜志》谓师古当贞观时,未有泉州之名,应在福州。余考睿宗景云之先,闽下游统称晋安,而福州则无所谓泉山者。能始福人,私而欲争之耳。可见果属名胜地,非其有犹将冒之,以夸天下来世,而况居桑梓听其倾坠,不能接武前人而增新之,此非生其乡者之愧哉。陈大玠《修建泉山清源洞碑记》。

泉郡志云:东出海门,舟行二日程,曰澎湖屿,在巨浸中,环岛三十六,如排衙然。晋人多侨寓其上,苫茅为庐,推年大者为长,不蓄妻女,耕渔为业,牧牛羊散食山谷间,各嫠耳为记。讼者取决于晋江县。城外贸易岁数十艘,为泉之外府。后屡以倭患墟其地,或云抗于县官,故墟之。今乡落屋址尚存。初闽人自乐其土,虽有长材秀民,通文学,习吏事者,相率不肯出仕。及常衮为观察使,设乡校,课文章,乡郡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者,衮必具宾主之礼,亲加讲导,延泉名士欧阳詹辈教育劝勉,闽俗一变,每岁贡士与内州等。《闽书》。

德宗贞元八年,是岁壬申,兵部侍郎陆贽知贡举,所取二十二人,贾棱为首,欧阳詹第二人。是榜为宰相者三人:王涯、李绛、崔群。赋题《明水》,诗题《御沟新柳》。《登科记》。

欧阳詹少与里人王式、吴播、薛寿、郑简、康暐、王云卿相善。诸公见詹性行文辞,劝其赴举,詹不应。

后詹为观察常衮、州将薛播所知,诸公佥以白詹父博罗丞,令其赴举京师。詹父特与诸公会于龙首山妙峰

堂,询议可否,诸公益决其行。父乃遣詹随计吏,明年遂登第。《闽书》。

詹举进士,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故刘昌言诗曰:“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世以为荣。《渔隐丛话》。

余在白门时,编刻《欧阳詹诗集》,自谓无遗矣。偶阅全蜀艺文志,詹有《新都行》云:“缥缈空中丝,蒙龙道傍树。翻兹叶间吹,惹彼花上露。悠扬丝意去,苒蒻花枝注。何计脱缠绵?天长春日暮。”原本所遣,尚俟续补。《笔精》。

欧阳四门《初发太原途中寄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此古乐府体也。黄璞乃有太原函髻之谤,谓公悦一妓,卒以此陨身,好事者喜传之,不信韩退之、李习之、李贻孙三公而信璞,何哉?《清源文献》。

闽川欧阳澥者,四门詹之孙也。澥娶妇经旬而辞赴举,久不还家,诗云:“黄菊离家十四年。”又云:“离家已是梦松年。”又云:“落日望乡处,何人知客情?”自怜十八年之帝乡,未遇知己也。亦为燕诗以献主司郑愚侍郎,其词虽为朝贵称羡,尚未第焉。其诗曰:“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唐诗纪事》。

许稷挟策入关,遇舍人陈诩、四门助教欧阳詹、校书郎邵楚苌、侍御林藻在京师闽川举子,醵酒食,会诸先达。詹以稷乡人亲故,特与俱。诩酣戏稷曰:“今日之会,子何人斯?辄冒其间。”稷投杯愤悱,曰:“男儿患不能立志霄汉,岂有扃鐍?王侯出处,岂必常耶?叨此一飱,稷之过矣。”哕酒而出,入终南山读书,三年出就府荐,遂擢第。《闽川名士传》。

唐柳冕,河东人,贞元十三年为福建观察使。冕生长河东,徒见其地多马,谓闽中羊马不息,奏置牧区于东越,名万安监。又置五区,泉州悉索部内马驴牛羊之数,合万余,游畜之。不经时死耗略尽,复调充之。民间怨苦,坐无状,代还。《闽书》。

俗传罗隐出语成谶,着有异迹,若罗裳山之画马石,深沪之石壁山书字,及建安书筒滩所载。予初尚未信其果此罗隐与否,及读杨文敏《书筒滩记》,已稍信之。因阅黄滔赠隐诗:“三征不起时贤议,九转终成道者言。”方知隐学道修真人也。《闽书》。

泉州杨廷式,字宪臣,唐末明经登第,为京官,求太常博士,及除太子舍人,怒甚,将诘责宰相。同里翁承赞闻之曰:“吾进士及第,宏词登科,求一直馆学士不可得,廷式何人,敢望太常博士?”贻书贺之。廷式亦悟曰:“黄逋村中,何尝有太子舍人?”乃受命。廷式既避乱南归,颇能以清苦名节自立云。《福建通志》。

颜仁郁,泉州人,仕闽为归德场长。时土荒民散,仁郁抚之。一年襁负至,二年田莱辟,阅三岁而民用足。有诗百篇,宛转回曲,历道人情,邑人途歌巷唱之,号颜长官诗。其《劝农诗》曰:“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十国春秋》。

泉州鲁司寇庙廷有皂荚,州人举进士,观其荚多寡以为应。梁贞明中忽生一荚有半,人莫测其祥,是岁陈逖进士及第。时黄仁颖初以学究应试,至后唐同光中亦及第。半荚之枝,遂成全荚。徐铉《稽神录》参《闽书》。

初,审知从子延彬刺泉州,徐寅每同游赏,及陈焱、倪曙等赋诗酣酒为乐,凡十余年。寅有《贺清源太守王延彬诗》云:“蘂珠宫里谪神仙,八载温陵万户闲。心地阔于云梦泽,官资高却太行山。姜牙兆寄熊罴内,陶侃文成掌握间。应笑清溪旧门吏,年年扶病掩柴关。”又:“武荣江畔荫祥云,宠拜天人庆郡人。五色鹤绫花上勅,九霄龙尾道边臣。英雄达处谁言命,富贵来时自逼身。更待春风飞吉语,紫泥分付舆陶甄。”《十国春秋》、《钓矶集》合纂。

延彬,邽之子,忠懿之犹子也。邽死,袭其父封于泉。性多艺而奢纵,日服一巾栉,日易一汗衫。能为诗,亦好谈佛理。词人弹客谒见,多为所阻。初,邽领兵至泉州,舍于开元寺,始生延彬于寺之堂。既生,而有白雀一栖于堂中,迄延彬之终,方失其所在。凡三十年,仍岁丰稔,每发蛮舶,无失坠者,人因谓之招宝侍郎。朝廷赠延彬云中节度使。及卒,复葬云台山。迄今闽人谓之云台侍中。有诗曰:“两衙前后讼堂清,软锦披袍拥鼻行。雨后绿苔侵履迹,春深红杏锁莺声。因携久酝松醪酒,自煮新抽竹笋羹。也解为诗也为政,侬家何似谢宣城?”人多诵之。《稗史汇编》。

五代,詹敦仁劝王氏入贡。王氏宠予以官,作《辞命篇》曰:“争帝图王事总非,中原失统可伤悲。往来宾主如邮传 胜负干戈似局棋。周粟纵荣宁忍食?葛庐频顾谩劳思。江山有待早归去,好向鹪林择一枝。”《清源文献》。

闽王氏亡国,留从效继领留后,虽称藩南唐,实雄据一隅。先是,留陂人陈智广者,中和初居九座山,不茹荤,所言祸福必验,留从効待之甚厚。尝有谶云:“卯下田,力交连,井中坐,二十年。”从效果据泉州,如其言,而后灭。《全唐诗纪》。

陈洪进在泉州,日方昼,有苍鹤翔集内斋前,每引吭向洪进。洪进视之,有鱼鲠其喉。以手探视之,鱼犹活。鹤驯扰斋中数日而后去。人皆异之。《宋史》。

詹琲《追和秦系辞张建封诗献陈洪进》曰:“谁言悦口是轻肥?独酌鹅儿噉翠微。名利薄于秋纸扇,羊裘暖甚紫罗衣。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击壤太平朝楚客,凤山深处觅光辉。”《清源文献》。

陈洪进献地表云:“臣闻峻极者,山也,在污壤而不辞;无私者,日也,虽覆盆而必照。顾惟遐僻,尚隔声明,愿归益地之图,辄露由衷之请。臣所领两郡,僻在一隅,自浙右未归,金陵偏霸,臣以崎岖千里之地,疲散万余之兵,望云就日以维勤,畏首畏尾之不暇,遂从间道远贡赤城,愿倾事大之心,庶齿附庸之末。太祖皇帝赐之军额,授以节旄,俾专达于一方。复延赏于三世,祖父荷漏泉之泽,子弟享列土之荣。棨戟在门,龟组盈室,虽冠列藩之宠,未修肆觐之仪。暨江表底平,先皇厌世,会婴犬马之病,尚阻云龙之庭。皇帝陛下,钦嗣丕基,诞敷景命,臣远辞海峤,入觐天墀,获亲咫尺之颜,迭被便蕃之泽。六飞游幸,每奉属车之尘;三殿宴嬉,屡挹大樽之味。旬浃之内,雨露骈臻。至于童男,亦荷殊奬恩荣。若此报效何阶?志益恋于君轩,心遂忘于坎井。臣不胜大愿,愿以所管漳泉两郡,献于有司,使区区负海之邦,遂为内地,蚩蚩生齿之类,得见太平。伏望圣慈,授臣近地别镇。臣男文显等早膺朝奖,皆忝郡符,牙校宾僚,久经驱策。各希元造,稍霈鸿私。”太宗优诏嘉纳之。《宋史》。

陈洪进据漳、泉二州,有沙门行云者谓人曰:“陈氏当有五侯之象。去此五年后,有戎马千万众,前歌后舞入此城,喜而不怒。”泉人闻之疑:洪进所营二州,何以容五侯?当克汀、建以自益耳。后洪进入朝,献其地,改镇徐州。文颢通州团练使,文顗、文顿、文显三人并受诸州刺史。王师入城,作笳鼓为乐,悉如其言。《八闽通志》。

刘昌言,泉州人,极有才思,当下第作诗,落句云:“唯有夜来蝴蝶梦,翩翩飞入刺桐花。”后为商州记室,王禹偁赠诗曰:“年来复有事堪嗟,载笔商州鬓欲华。酒好未陪红杏宴,诗狂多忆刺桐花。”盖为是也。刺桐花深红,每一枝数十蓓蕾,而叶颇大类桐,故谓之刺桐,唯闽中有之。《青箱杂记》。

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一〕学见称,其诗多类白乐天。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西昆体,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二〕君亦不能到也。《六一诗话》。

王文穆罢相知杭州,朝士送之诗,惟陈从易学士云:“千重浪里平安过,百尺竿头稳下来。”冀公爱之。《侯鲭录》。

江西俚俗骂人有曰“客作儿”。按陈从易《寄荔枝与盛参政》诗云:“樱桃真小子,龙眼是凡姿。橄榄为下辈,枇杷客作儿。”盛问其说,曰:“樱桃味酸,小子也;龙眼无文采,凡姿也;橄榄初涩后甘,下辈也;枇杷核大肉小,客作儿也。”凡言客作儿者,佣夫也。《能改斋漫录》。

晋江曾鲁公公亮,楚公会子也。初草堂僧戒行高洁,楚公遇之甚厚。僧曰:“愿后身为公子报公。”时楚国夫人方娠,一夕,梦僧来访问讯。遽寤,子公亮生,则僧已示寂矣。《闽书抄》。

曾鲁公公亮自嘉佑秉政,至熙宁中尚在中书。年虽高而精力不衰,故台谏无非之者。惟李复圭以为不可,作诗曰:“老凤池边蹲不去,饥乌台上噤无声。”公亦去。《名臣言行录》。

曾鲁公庆历间道杭州,至天竺瞻礼,中途兄衣素妇人,谓同行僧元达曰:“上座同曾舍人来耶?舍人五十七入中书。”语讫不见,已而如其言,实观世音灵现也。既而蔡端明襄出守杭州,曾公以钱十万为匾。求蔡公书“灵感观音院”。咸淳《临安志》。

黄龙山产蔬菜特美,故曾鲁公有“饭思白石红桃米,菜忆黄龙紫芥心”之句。《诗话总龟》。

泉州城,五代时留从効重加版筑。傍植刺桐,岁久繁密,其木高大,枝叶蔚茂。初夏时开花鲜红,叶先萌芽而花后发,则年谷丰熟。廉访丁谓至此赋诗,后郡守王十朋续之。二诗皆详见《物产注》、《闽省通志》,参《梅溪文集》。

韩魏公生州治,陈了翁两随侍来守郡,二名贤生寄于此,皆郡人所喜谈者。《方舆胜览》。

王沂公曾,字孝先,晋江人,武肃王审邽六世孙。少随父兄官于益都。父卒,贫不能归,因家焉。咸平中,甫冠,联捷三元,历官左仆射大学士,称社稷臣,相业具国史本传。宝元初冬,有大星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谧文正。嗣曾孙判贺州,晔回居泉州。《闽书抄》。

本朝翰林苏公绅尝题润州金山寺云:“僧依玉鉴光中住,人踏金鳌背上行。”时公方举大科,识者以人踏金鳌背上行,乃荣入玉堂之兆,已而果然。公位止于内相,岂亦诗之谶耶!《青箱杂记》。

苏子容爱元、白、刘宾客辈诗,如“汝洛唱和”,皆往往成诵,苦不爱太白辈诗。曾诵《汝洛集九日送人》云:“清秋方落帽,子夏正离群。”以为假对工夫,无及此联。又举刘梦得《送李文饶再镇浙西诗》,以为最着题。《诗话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