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女孩复述故事,
培养她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表现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女孩魅力的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表现力丰富、表达能力强的女孩更能引起别人的关注。给女孩讲有意思的小故事,并让她声情并茂、外加表演地复述,不仅能提高她的表达能力,更能增强她的表现力。
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充满挑战和竞争,从客观上要求每个人都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开拓进取,善于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由此对女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女孩自我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差,甚至不敢表现自我。这跟父母的教育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口语表达能力不佳的女孩,经常会害怕表现自己,时间久了可能会出现焦虑、退缩、烦躁等负向情绪;由于无法准确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需求,也很容易出现学习兴致低落、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的人格特征。
大家都知道,孩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如果能利用好这个时期来培养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则会让女孩从小就成为朋友当中的焦点。但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对孩子说“大人说话,小孩子少插嘴!”这样反而使她失去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言语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语境特征决定着儿童的言语特征、说话风格。聪明的父母应当通过控制语境,自觉地、有意识地调控孩子的言语,并适度给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她享受到表现的快乐,才不至于走向社会后不会说,不敢说。
即使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也应创造让女孩表达、表现的机会。每天在睡觉之前给女儿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还可以做一些小道具帮助她理解,或者模拟故事里的情节,让女儿参与其中。比如讲到《小红帽的故事》时,就可以让女孩扮演“小红帽”,奶奶扮演故事中的“奶奶”,爸爸扮演“大灰狼”,爷爷扮演“猎人”,妈妈在一旁解说。这样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又能加深女孩对故事的印象。
一个故事反复讲几遍,直到她听懂了,弄明白了,安静地进入梦乡。第二天晚上再帮助她复习一下昨天讲过的小故事,然后让她复述、表演,之后再接着讲下一个。
这既是家长跟女孩的交流互动,又能够促使她锻炼自己的记忆力,更能训练她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力,一举四得,何乐而不为呢?
讲故事,复述故事,不仅仅是在家里跟孩子在一起的一种娱乐和互动,最终目的是在打开她的“话匣子”,为她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表现力和表达能力不是一种表演才能,要培养女孩的这两种能力,父母需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们越来越“忙”,逐渐将跟女儿交流的任务交给了冷冰冰的毛绒玩具、电脑、电视,将给孩子讲故事的乐趣交给了小人书。在有许多成人的社交场合中,孩子更是被晾在一边。孩子没有讲话的外界环境,她也就缺乏口语表达的内在要求。其实,只要你不是在办公,就应让孩子参与大人的生活,必要时应多让孩子成为情境的中心,促使孩子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经常让孩子讲述自己的想法、经历。
妙妙今年4岁,是个文静的小姑娘。从一出生,父母就对她十分宠爱,爷爷奶奶更是把她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爷爷奶奶身体不是很好,父母上班后,很少带她出门,常常待在家里让她跟毛毛熊玩或者读故事给她听。妙妙的胆子很小,至今仍然很认生。如果到外面,遇见不认识的人一句话也不说,更不敢主动找小朋友玩。
家里一来客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妙妙都会显得很紧张,不敢接近客人,更不敢说话,经常躲在房间里不出来。在幼儿园,妙妙喜欢一个人玩,经常拿着一个玩具自己玩上大半天,很少跟小朋友讲话,更不用说在大家面前回答问题、表现自己了。老师经常鼓励妙妙,但也没有什么效果。妙妙的父母对此却不以为然,因为妙妙一回到家,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说有笑,不仅帮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还给大家表演在幼儿园学的一些歌曲和舞蹈。因此,父母认为这种情况等妙妙长大后会自然好转。
像妙妙这种孤僻、胆小、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的情况,被称为是儿童退缩性行为,这种行为的主要特征是:缺乏自信心;很少参与集体活动或参与集体活动有困难;胆小、害羞,不爱讲话,不合群;严重的甚至有自闭倾向。虽然看上去孩子是喜欢独处,但事实上,她的心中又常常会感到压抑、孤独和焦虑。
对于儿童的退缩行为,父母如果不给予高度的重视,任其发展,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女孩的情绪变化,多跟她交流,从小培养她的独立能力,多给她做事和表现的机会,树立她的自信心;同时鼓励她跟别人交流,参与小朋友们的活动,还可以带她去串门、逛公园,引导她尽量习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女孩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不可急于求成,要从女孩小时候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她从小就成为众人当中一颗耀眼的小星星。
2
女孩天生怕寂寞——
重视女孩的交际能力
女孩是害怕寂寞的天使,她更需要别人的关注,更需要跟人交流,需要得到别人的共鸣。良好的交际能力是女孩得到认同、立足社会的一项技能,一种资本,需要从小培养。这要求父母善于交际,给女儿做好示范。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成功,人际关系占百分之八十五,而专业知识仅占百分之十五。”
然而,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孩子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越来越不利于个体的交往,甚至两家人对门住了很多年都不知道对方是谁,更别说见面打招呼或者串门了。以至于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紧张、焦虑、孤独、信任感缺乏、依赖心重等负面情绪。特别是独生子女,明显地表现出交际能力差。有的孩子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善于或不愿意与同伴交往;有的孩子任性、霸道,常常在交往中与同伴发生冲突,甚至伤害同伴等。
女孩是天生的公主,从小就希望得到众星捧月的待遇,她们害怕没有人关注,害怕没有人交流。交际能力对于女孩来说,意味着理解,意味着关爱,意味着被人需要。
女孩更需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一个有良好交际能力的女孩在社会上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交际能力强也更显出了一个女孩的魅力。
社会学家认为,3-7岁是个体社会交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女孩是社会发展中的另外半边天,交际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她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实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让女孩学会交往,是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涵涵的妈妈带着她在家门口的公园玩独木桥时,一个小朋友从对面过来,一句话也没说就把涵涵推下了独木桥。
涵涵当时满脸委屈,很气愤地想打那位小朋友,但是当她看见妈妈冲她微笑着摇了摇头。于是,她停下来想了想,走到那个小朋友面前说,“小朋友不能推人,独木桥是大家玩的,你这样做不好。”那位小朋友的家长连忙不好意思地让她的孩子说“对不起”。
涵涵马上回应“没关系,要不,我和你一起玩吧?你在前面走,我跟在你后面。”说着,还拉起了那个小朋友的手表示友好。矛盾就这样解决了。
显而易见,涵涵的妈妈平时教给了她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才让她一看见妈妈摇头就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而且做得很好,不仅独立解决了矛盾,还多了一个朋友。
培养女孩的交际能力,父母的言传身教最重要。
如果父母经常把“你好”、“请”、“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挂在嘴边,那么女儿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会习惯性地运用这些言语。同时,教给女儿一些主动结交朋友的方法,如,把自己的食品、玩具拿出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主动和别的小朋友商量游戏的玩法,以便自己的女儿能加入其中。
朋友在一所小学当老师,她一个同事的女儿今年8岁了,在学校里跟小朋友们相处得特别好,大家都喜欢跟她一起玩。大人跟她说话的时候,她总是很有礼貌,很大方,大家都夸奖她懂事。
听小女孩的妈妈说她原来不是这样的,有点自闭,不喜欢跟小朋友们玩,不敢跟陌生人说话,总是一个默默地待着。她的妈妈发现女儿的状况后,就经常带她到公园或游乐园去玩,看到一群小朋友在开心地玩耍,她就让女儿过去主动跟小朋友说:“小姐姐,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得到允许后,为了表达对小朋友的谢意,她便会拿出妈妈给她准备的精美小贴画,在他们每个人的手背上贴一张,像盖了一个章一样,小朋友们都很高兴,于是都喜欢跟她玩。
另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在公园看到长辈,妈妈就教她主动打招呼“阿姨好!”“叔叔早!”……慢慢地,女孩的自闭消失了,变得很会跟人相处,也喜欢跟人相处,如今出落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美人了。
我想,女孩妈妈的这种教育方法,是很值得父母们借鉴的。孩子都是喜欢奖励的,小女孩的妈妈精心为她准备了漂亮的小贴画,小朋友答应跟她玩,她便会“奖励”给他们,这样的奖励对小朋友们来说意义非凡,比父母给的更能让他们珍惜。同时,让她主动跟长辈打招呼,锻炼她的表达能力。这样,慢慢地,女孩变得开朗大方,人见人爱了。
当今社会,由于家长的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只顾忙自己的事业和工作,而跟女儿相处、沟通的时间有限,忽视了她交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孩子正处于成长期,正是锻炼交往能力的好时期。由于父母的忽视,她们又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交流,女孩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重视和锻炼,她就会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孤僻冷漠、没有安全感、自我封闭。
女孩的人际交往能力、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她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自尊。要培养女孩的交际能力,父母应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乐于与人交往的榜样。跟女儿一起外出时,父母应有意识地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方式。如,热情友好地跟邻居、朋友打招呼;上公交车时主动排队,不推挤别人;被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或是碰了一下时,能够接受别人的道歉,并友好地说一声“没关系”等。整个过程都会被孩子记在心里。等她遇到相同的情况时她就知道如何自如应对了。
另外,家长需要在家庭中给女孩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遇事有商有量。父母应当成为女孩的朋友,要让她敢说、爱说,有机会说话。当无法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时,也不要敷衍,应该学会倾听。并尽可能多的为她提供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同时,鼓励她以积极的态度去接触身边的人和事,及时表扬她的每一次进步,鼓励她参加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从而使她逐步学会与人交往。
总之,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要想做到一个人成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要想让女孩更好地立足社会,实现她的人生理想,就要让她学会与人合作。要让她善于合作,就必须培养她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女孩要活泼、调皮,不是蛮不讲理
活泼、调皮的女孩惹人爱,蛮不讲理的女孩让人无奈。女孩要活泼、调皮,但不是蛮不讲理。当女孩蛮不讲理时,父母不要一味责备和训斥她,因势利导会更好,待她平静之后跟她谈心,用巧妙的方法“制服”她。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女孩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活泼、调皮的女孩是可爱的,即使她长得并不是很漂亮,也会很招人喜欢;蛮不讲理的女孩让人头疼,即使她长得再漂亮,也会让人不敢恭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培养方式,直接决定了女孩是活泼、调皮,还是蛮不讲理。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岁左右时开始有独立的愿望,并萌生自我意识。他们不愿意事事被父母管束,会对父母的摆布或包办产生反感。当大人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把内心的不满一股脑地发泄出来。
另外,孩子只不过初步具备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对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事情还不能完全理解,再加上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有些事情她也说不清楚,当大人强迫她做一件事,或不答应她的要求时,她就会用蛮不讲理的发脾气来宣泄。
人小脾气大的女孩,除了脾气倔之外,还有点“小聪明”。她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总结出了一套规律:只要先撒娇,再胡搅蛮缠,最后发一通脾气闹一番,什么目的都能达到。
蒙蒙的爸爸是一位软件工程师,经常要出差。有一次,公司派他出差去杭州,5岁的蒙蒙拽着爸爸一定要跟去,爸爸放下皮箱,耐心地解释道:“爸爸公务在身,下次再专门带你去玩,好不好?”蒙蒙说:“不好,不好!”,还不依不饶地嚷着要去,爸爸急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讲道理。”蒙蒙大喊:“不讲理就不讲理!”
爸爸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女儿说话的方式有问题,于是忙笑着说:“你跟爸爸一起出差,家里就只剩下妈妈一个人了,妈妈就会像那个独自离开家的丑小鸭一样孤独、寂寞,遇到坏人也没人可以商量,你说怎么办呢?”这下蒙蒙不闹了,还像个小大人一样说:“我要保护妈妈。”
还有一次,蒙蒙感冒了,医生给开了一些药,并嘱咐要多喝水。但是,不管大人怎么劝,她就是只喝饮料,不喝白开水。妈妈急中生智,对蒙蒙说:“你现在生病了,身体里到处都是小病菌,吃了药以后,药只能停留在肚子这里,打不着身体其他地方的小病菌。”蒙蒙一听就着急了,赶紧抱着妈妈问:“妈妈,那我该怎么办呢?”妈妈故意不紧不慢地说:“只有喝白开水,才能把药输送到全身,消灭那些捣乱的小病菌。”蒙蒙听后忙对妈妈说:“快拿白开水给我喝!”每喝一口都要问一遍:“水这会儿把药送到哪儿了?”直到妈妈说送到脚趾头为止。
面对女儿的蛮不讲理,父母通常会以生气、斥责来迫使她就范,蒙蒙的爸爸妈妈却以讲故事的形式,平息了她的无理取闹,更重要的是让她懂得了一些道理。
不是女儿蛮不讲理,只是她还不理解父母讲的道理。
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跟成人有着极大的不同,她常以自我为中心,内心充满着缤纷的色彩和离奇的幻想,她所感知的世界是不完整的、未定型的,并用游戏的心态或角色体验去探索世界。而成人的思想意识已经形成,逻辑思维性强,多以社会或家庭角色来实现自我定位。孩子理解不了大人的世界,虽然大人也是从孩童时期走过来的,但经过多年的磨砺,也不一定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一些在成人的世界里合情合理的解释,到了孩子眼中,却不一定能起作用。
有位家长从实践中总结出这样的经验:“要和小不点讲道理,说服她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讲她通过想象力能够理解的理由。例如,她害怕一人睡觉,可以这样对她说‘宝贝,别怕,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在门外保护你呢’;孩子不爱吃蔬菜,可这么说‘小朋友要多吃蔬菜,不然的话,就只能长拇指姑娘那么高’。”用这样的方法哄孩子,效果是很不错的。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度,编的故事最好能唤起她的同情心或责任感,这样既能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又能适当地对她进行一点情商教育。
当女孩蛮不讲理,父母对她进行教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切不可对她进行斥责或体罚,因为这无异于火上浇油,要知道刚是不能克柔的。同时,要紧紧拖住她,不要让她撒野,毁坏物品或伤害自己,帮助她控制难以自制的情绪,让她一动不动地待上5分钟,爆发的情绪就会慢慢平息下来。等她发过脾气过后,跟她谈心,让她认识到发脾气的危害,学会以理智驾驭感情。平时,对女儿提出的合理要求应主动给予满足,坚决抵制不合理的要求,用沟通让她明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总之,做父母的要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培养一个活泼、调皮的女儿,但不是让她学会蛮不讲理。
4
大自然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大自然包罗万象,是一本绚丽多彩的展示在女孩身边的大百科全书。可以说,大自然是女孩最好的朋友。女孩是大自然中的精灵,需要与大自然为伴,在大自然中汲取营养。父母们再忙也要常带女孩回归大自然。
大自然是一幅蕴藏着无限“玄机”的悠长画卷,更是一本十分宝贵的大百科全书。大自然对儿童来说魅力无限,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作为父母掌上明珠的女孩,更是需要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享受大自然给她带来的快乐,在大自然中汲取营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竭力做到在孩子们打开书本读音节之前,先读几页最美丽的书——大自然”。
大自然可谓包罗万象,包含天文、地理等各个学科,是一个生动有趣、可以直接接触与感知的客观世界,更是一本绚丽多彩、展示在孩子身边的大百科全书。在这里,他们会看、会听、会摸、会闻,会有许多发现,更会有丰硕的收获。
但如今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的女孩,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甚至有些连什么是土地都不知道。她们心目中的土地就是宽阔的马路,要不就认为是花园里的黄泥。只有在亲近大自然这个好朋友的过程中,女孩才会变得更聪明、更健康。
然而每当女儿提出到大自然中去的想法时,很多家长都以工作太忙、太累,要做家务、没时间等理由一拖再拖,不主动给她走进大自然的自由和机会。要知道,电视、书本上的大自然离孩子太遥远了,想象永远比不上实践。
有些家长等女儿长大之后才明白,但是后悔也来不及了。在女孩最应该接触大自然,最应该发现大自然异乎寻常的美的时候,却错过了大好时机,其实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没有精力,而是被日常的世俗纷扰把家长的情趣都快磨没了。
女孩本来就应该属于大自然,让她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她会变得开朗、宽容、积极向上。
带着女儿到大自然中去,让她好好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如果你从未有过这样的经验,或是你曾经有过,只是在忙忙碌碌中淡忘了这样的闲情逸致,那么现在开始还不算太迟。
去年国庆节在郊外爬山时,遇到有两对父母带着各自的女儿也来爬山。
前面那对父母带着女儿走得很急,偶尔停下来喘口气,又赶紧催促着孩子上路:“快点!加油!还差一点就到了!”当他们一家人下山时,后面那家人还在半山腰。
“妈妈!您看这个!后面那家的小女孩指着地上的一个空蝉壳给她的妈妈看。然后全家人蹲在地上仔细地观察着孩子的新发现。
“这样爬山要爬到什么时候?”前面那对父母看到这种情形不禁若有所思地摇摇头。
前面那对父母带女儿去爬山也许纯粹是为了休闲或者健身,这种爬山是以“到达终点”为目的。这种方式无可厚非,只是一味赶到目的地反而会错过沿途的许多风光。而后面那家人爬山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能不能到达终点并不重要,关键是玩得尽兴,时时停下来看看路上有什么好玩的东西,跟女儿一起欣赏沿途的风光景致。
我想,带女儿爬山的目的应该如后面那家人,爬山不在于到了什么地方,最重要的是让女儿享受到大自然给她带来的快乐,陪她观察沿途的风景和有趣的事物。当她因为看到路旁石头缝里的一朵小野花而驻足片刻,说明她观察细致,有一颗怜爱之心;当她看到地上的一只小蚂蚁而巧妙地绕过时,说明她善良,有一颗仁爱之心;当她因为天空的云彩而欢呼雀跃时,说明她懂得在低头“爬山”时不忘抬头看看蓝天,有一种开阔的眼界……这样的女孩怎么会不可爱,不受人关注呢?
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彻底地放松,回归到自己最本质的状态。孩子也一样,只有在大自然中,她才能感受到最原始的生命力:不管是正在发芽的树枝,还是潺潺的流水;也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狂风暴雨,大自然的神奇没有经过近距离接触,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只有身临其境,她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和自然的联系,获得一种发自内心的超然快乐。
要让女孩认识自然,父母可以买一些有关自然的书籍给女儿看。但认识自然绝不只是拥有书本知识而已,大自然有它奥妙的一面、美丽的一面,是要去接近了之后才能体会的。
带女儿接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对住在大城市的孩子来说,森林和深山当然有点不现实,但是一块空地或是一个小公园就也是可以的。
你可以把不同的树和落叶指给她看,看看蚂蚁或小虫,或者让她和你一起感觉微风拂面。在散步的时候尽可能让她去注意一些小地方:像细小的声音、小虫、飞鸟等等。你可以问她:“你看那些小蚂蚁在做什么呀?”“你有没有听到一个细细的声音?”让孩子做一点简单的描述。等她开始对一些东西好奇时,她便会开始问你“为什么?”对于你知道的问题,可以马上回答她,遇到你也不懂的,一定不要装作很懂,“信口瞎编”,可以帮她把问题记下来,等回家后再跟她一起找书或去图书馆查资料。这样不仅让她学会了一种查资料的方法,懂得了严谨的态度,也在无形中给她树立了一个诚实的榜样。
另外,帮助她了解自然运作的法则也很重要。例如四季的运转、蚂蚁的生态,以及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等,像是树木和气候的关系、食物和动物的关系。你们可以选择一棵树来记录它四季的变化;也可以在家里种一些蒜苗,观察它们的生长……
同时,还要让女孩懂得欣赏自然、保有自然之美,向大自然学习,并教她学会一些保护自己、保护自然的方法。
总之,大自然是女孩最好的朋友,只有融入大自然中,女孩才能保持最真的真善美。
5
陪女孩回味童年
儿童的心没有受过任何污染,是清新澄澈的。大女孩更喜欢小时候被人宠着的感觉,渴望拥有一颗童真的心。家长时常陪女儿一起疯,一起回味童年,不仅可以使自己“返老还童”,更能让女孩永远保持一颗纯真无邪的心,充分体会到公主的感觉。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没有受过一点污染的物质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使被人们宣称为绿色食品的东西也并非完全是“绿色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绿色”人物更是凤毛麟角。
只有儿童的心是澄澈的,她们在幼年阶段还没有受到世俗的熏染,不了解成人世界的烦恼。人也只有在孩童时期才是无忧无虑的,所以很多人都羡慕孩子,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说“好累呀,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真想回到童年时期,永远不要长大”。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更希望自己不要长大,她们也总是在有意无意地保持着一颗童真的心,这也许跟女孩的天性有关。比如,喜欢小时候玩的毛绒玩具,喜欢做家里的“小公主”,喜欢赖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喜欢别人称她为“小姑娘”……
女孩无论长到多大,即使出嫁为人妻了,在父母眼里仍然是孩子,对女孩的疼爱更多一些。所以,父母们不要刻意不理会女儿的“胡闹”,不如陪她一起疯,一起大笑,带她回味回味童年,让她永远保持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而不被世俗的无奈困扰。
跟女孩在一起,家长不妨变“小”一点,有童趣的父母最受女孩的欢迎。
女孩天生都是爱美的,有些小女孩喜欢扮成大人的样子装成熟,她们认为那样是美的;大女孩更喜欢拥有一颗童真的心,觉得那样才是可爱的。
萱萱今年才5岁,据她的妈妈说,每天晚上吃完饭,他们都会带着萱萱,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每个人都有分工,萱萱和妈妈负责准备水果,爸爸负责调台。每当爸爸调到生活时尚频道,萱萱就抓着爸爸的胳膊不让调了,盯着里面那些漂亮衣服、精美首饰的展示,还有阿姨们的时装表演,眼睛都不眨一下。看完之后,还会偷偷地去妈妈的衣柜里翻出花花绿绿的衣服、丝巾、帽子,对着大镜子,自己玩换装游戏,学电视里面的阿姨表演“时装秀”——在大床上走来走去。
萱萱搭配出来的衣服,让她的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好好的衣服必须把上面拉下来一点,露出肩膀,下面卷起来一点,露出肚脐眼。我帮她把衣服拉好,她还不高兴。我只能跟她说:衣服穿得不整齐容易着凉,会生病。等到你长大了,像妈妈一样高了,才能穿这样的衣服。”
女孩爱美,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太小的时候,她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不知道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这需要父母从小就要对她进行言传身教,从小培养她正确的审美观,尽量少让她接触成人化的节目,以免过早地把她培养成为“小大人”。
童真的女孩即使不是很漂亮,也会有几分可爱的魅力,聪明的父母懂得让女孩保持她的本色,让她自由发挥,这样成长起来的女孩才是自然美,而非矫揉造作。
娜娜今年18岁了,用她妈妈的话说“没有一点儿正经劲儿”,当然说这句话的时候无不带着自豪和骄傲。
娜娜长着一张娃娃脸,脸蛋粉扑扑的让人一看就喜欢,还经常躲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每当这个时候,妈妈总是会捏一下她的小鼻子说:“你这个鬼丫头。”然后母女俩开心地在一起聊天,或者妈妈听她讲在学校的一些见闻。
为了让娜娜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娜娜的父母征求她的意见,把她的卧室布置得很温馨,墙面全部贴了干净的淡粉色墙纸,上面还粘了很多娜娜自己用彩纸剪的星星和桃心,星星和桃心上写满了她喜欢的名言和诗词。另外,她们还专门给娜娜准备了一个装毛绒玩具的箱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毛绒玩具:白雪公主、泰迪熊、小猴子、米奇等等,大的、小的,红的、白的、黄的……
18岁的女孩已经成年,估计要是在古代的话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但我们很幸运地生活在现代,女孩的地位提高了很多,越来越受到父母、家人和社会的重视,真正成为了父母的掌上明珠。
大多数女孩都拥有一颗童真的心,或喜欢撒娇,或喜欢毛绒玩具,或想让父母天天围着自己转,或喜欢猫狗等小动物,或看到感人的电视剧会忍不住大哭……如在大街上看到有人领着一只小狗,她们会不自由自主地过去逗逗;在路边看到一对正在乞讨的母女,她们会产生同情之心,而丢下一枚硬币;看到电视剧里的男女主人公冲破阻力终于在一起,而为他们流下激动的泪水……这些都不禁会让人对女孩产生怜爱之心。
家长怎样对待女儿的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孩是否能拥有一个完整而美丽的人生。父母要真正走进女儿的内心世界,帮助她们保持天然和本色,让她们少一些规矩约束缚。在女孩可爱的心里,需要有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小小世界。
女孩的品质,小则关乎她个人的一生,大则关乎整个家庭的前途和命运。富养的女孩高贵典雅,往往会有富贵祥和的命运;穷养的女孩缺少韵味,往往会有坎坷曲折的命运。据调查发现,很多成功女性在少女时代,都具有尊贵大气、坚强乐观、宽容善良、镇定自若、勇往直前等性格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与父母给她们营造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