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生八法:健康长寿的保健秘诀
32966600000123

第123章 冬季需避寒就温

冬季的“三点式”保暖

中医认为,人体三个部位头、胸、脚最易受寒邪侵袭,而进入冬季后,气温会骤降。因此在冬天保暖应讲究“三点式”。

1.头

头为“诸阳之会”。天气寒冷令血管收缩,人们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由此可见,头部保暖非常重要。因此,在冬季外出时一定要戴好棉帽。

2.胸

冬天风寒侵入人体,往往最先受累的就是胸腹,这里所说的胸准确地说应是胸腹部。在冬天,胸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从而引起心脏病发作。腹部保护不好会诱发胃肠病,因此胸腹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3.脚

人们常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冬季保暖应从脚下做起,尤其是在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更应加强。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能。冬季肾脏机能正常,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引发疾病。所以养生重点在养肾。

1.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虚衰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对症方法进行。肾阴虚者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肾阳虚者应选择羊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

2.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都是由肝肾所支配,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达到强肾健体目的。

数九寒天防冻伤

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气温可达零下30℃左右。因此,人们免不了要发生冻伤。冻疮是冬季容易发生的一种皮肤损伤,易发生在手指、手背、足跟、脚趾、耳轮、鼻尖、面颊等暴露部位。那么,一旦发生冻伤该如何救治?

1.发生冻伤后,皮肤会有发红、发白、发凉、发硬等现象,此时应用手或干燥的绒布轻轻摩擦伤处,以加强血液循环,减轻冻伤。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雪团揉搓冻伤部位,因为这样会使身体散发更多的热量,反而会加重病情。冻伤的手可放在腋窝下加温,也可将冻伤部位浸泡在40℃~43℃温水中30分钟左右。

2.如果出现身体冻僵,心跳呼吸停止的现象,不要立即将伤者抬到温暖的地方,而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并摩擦病人肢体。待病人恢复知觉,再抬到较温暖的地方继续救治。病人清醒后,可以喂热茶、热糖水、热牛奶饮料或姜汤等。颜面冻伤时,应用上述同样温度的水浸毛巾持续湿敷。

冬季抗寒有秘方

1.常喝白开水:冬天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有利尿排毒之功效。

2.常喝枣姜汤: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可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3.坚持冷水洗脸:可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的作用。

4.床头常放柑橘或薄荷油:柑橘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祛除空气中病毒。也可用薄荷油一小瓶,置于枕头边,用漏气的瓶塞盖好,让薄荷气体慢慢散发,有治头痛、鼻塞的功效。

5.夜卧桑菊枕:冬桑叶和秋菊可清目醒脑治感冒。用其作枕芯,不仅能促进睡眠,还能防治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