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常常看见一些人家在门口倒贴着“福”字。若是有人告诉主人:“你家的‘福’倒了”,主人定会十分欢喜。
原来倒贴的“福”字正是象征“福到了”之意,这是一句大吉大利的“口彩”。
民间形成贴福字的习俗说法不一。有的说起源于姜太公封老婆为穷神。传说姜太公老婆是个八败命,到一家穷一家。
在姜太公封神时,老婆说:“别人都封了神,为啥不封我?”姜太公说:“你到一家败一家,封你什么神呢?也罢,要封就封你为穷神吧。”老婆不高兴,说:“封我穷神,叫我蹲在啥地方呢?”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这件事传了出去,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写“福”字帖在门上。这样穷神就不敢进门,家业就不会败了。
在民间生活中,趋福避祸是人民的普遍心愿。过去,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只能乞求神灵赐福。甲骨文中的“福”字,形状就像一双手将酒罐捧向祭坛,表示向神灵祈福。旧时民间信仰中有福禄寿三星,其中的福星指的是木星,即岁星,古人认为岁星能带来幸福,故有“福星高照”的成语。古代还有福神,传说他本是唐代(一说汉武帝时)的道州刺史,名叫阳城(一说杨成),他管辖的道州地界侏儒很多,每年要选数百侏儒去宫中充作宫奴,以供玩乐。阳城不忍人民妻离子散,上奏皇帝:“本土只有矮民,没有矮奴”。感动了皇帝,从此不再选送侏儒。当地人民感激阳城之恩,画其图像而拜之,将他尊为福神,道教神谱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其中的天官也是福神。在民间美术中,“天官赐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母题。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就是庆贺天官的节日。
所有民族都有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但每个民族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民俗中,人们最理想的幸福生活包括五个方面: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即“五福”。民间艺术中有许多以“五福”为母题的吉祥图案,其中“五福”常以五只蝙蝠的形象来表示:五只蝙蝠抬一个“寿”字,叫做“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和一只竹盒,叫做“五福和合”;
两个儿童将五只蝙蝠往坛子里装,叫做“纳福迎祥”,一只鲜桃与五只蝙蝠在一起,叫做“多福多寿”。以“福”为母题的吉祥图案更是不可胜数:佛手与桃子在一起叫“福寿双全”,蝙蝠与铜钱在一起叫“福在眼前”,儿童仰看天上翻飞的蝙蝠是“翘盼福音”,老人怀抱敲謦的儿童是“福缘善庆”……有趣的是,在西方民俗中,蝙蝠的形象与中国恰恰相反。西方民俗中的蝙蝠往往是食人妖魔,象征着黑暗与邪恶的努力;而中国民俗中由于“蝠”与“福”同音,这种见不得阳光的丑陋动物,却成了幸福与吉祥的代表。
出于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人们往往将心目中视为美好的东西加上一个“福”字。有福之人被称作“福人”,有福之地被称作“福地”。道教的仙境,有所谓“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佛教认为多积善行可得好报,如同播种可得收获一样,所以将做好事叫做“种福田”,僧侣的袈裟又叫“福田衣”。清中叶时,将“福”、“寿”字与鹿肉一同赏给大臣,也是迎合民俗中希望“福禄寿”齐全的心理习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至今仍然是民间常见的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