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炎黄子孙都盛行拜年贺岁的习俗,互祝“新春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和“恭喜发财”等等。这一习俗,源流深远,可以追溯到唐宋年代。唐人元旦诗云:“富贵祝来何何遂”,可知当时好友新岁见面,多是互祝“富贵”;
宋代诗人陆游曰:“行人相贺新年健”。可见,古人当时已经互祝“身体健康”,至于互道“恭喜发财”,又始于何时?
据说,一位自称“老中国通”的洋人威廉·亨德,从英国伦敦来到中国,曾住在广州,参加美国人在广州开办的旗昌洋行,先当店员,后成为股东之一。
威廉·亨德于1842年退休回国,写了《洋人在广州》一书。
其中一段提到:“在满清时代,广州十三行一些吃洋务饭的中国人,每逢过年的时候,都会到洋人的商馆去拜年,这些贵宾们穿的都是清一色的蓝色制服,手里拿着一具帖盒,入门便是打拱作揖,口里不停讲着‘恭喜发财’。”
“在当时,只有吃洋务饭的人到商馆里来拜年;商馆里的洋人,一向是不回拜的,因为这是中国人过新年,不属于洋人。但我由于年轻好奇,对于中国人拜年的打拱作揖,大讲‘恭喜发财’特别感兴趣。我想,这些吃洋务饭,做洋买卖的商人,可能由于发财心切,才发明了这句祝词。有一次,我到一个做洋买卖的中国人家里去拜年,也讲一句恭喜发财,成了洋人过华人新年的第一人。”
这是100多年前威廉·亨德描写广州十三行过农历新年的情景。可见当时广州人已开始互祝“恭喜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