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聪明宝宝怎么教
32945700000021

第21章 宝宝2岁4~6个月

宝宝已能进行玩泥塑、拼插造形、涂涂画画、摆弄积木等活动,这些游戏可促进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

此阶段父母还应侧重培养宝宝独立意识、自尊心、自信心、同情心以及自控能力。

2岁4~6个月

早教专家说

听故事让宝宝更聪明

“大脑边缘系”负责生成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并催生这些情感所对应的行为,这一部位对于宝宝各种情感的健全发育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日本研究人员最近证实,父母一边观察宝宝的表情,一边给宝宝讲故事,可帮助宝宝生成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对于宝宝智商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父母要注意的是,所谓故事,是写“事”的,不能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或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及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更不要在讲故事时对人物或事件大加评论;而应该着力于故事中的人物在做什么,怎么做。讲故事时要注意推进故事情节的流动、进展,语言要富于生动性。

早教可以这样教

如何对待宝宝爱臭美

虽然宝宝才2岁多,但已经知道爱美了,尤其是女宝宝,有时候她会不肯穿衣服,但如果父母告诉她穿上衣服,她就会乖乖地穿上,还能指着衣服说“漂亮”。宝宝这时候很喜欢穿新衣服、新鞋袜,每当买了新的衣服鞋袜,会兴高采烈地穿上不脱。宝宝喜欢让人说自己漂亮,而且会说“宝宝漂亮”之类的话了,在不高兴时还会说句:“宝宝漂亮,妈妈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一种好现象,在宝宝幼小的心灵中,有了美的概念,这是宝宝审美能力的提高。爱美也是宝宝对自己的关注,是人的本能,父母要尊重宝宝的爱美之心。

但有一个现实问题是,好多父母担心宝宝过分爱美,将来在这方面花的时间太多,会影响学习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因此,父母可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在不与宝宝发生争执的前提下,适当控制宝宝的爱美之心,让宝宝对爱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免过分爱美误导宝宝。

防止周围环境影响。造成宝宝过于注重美的现象往往不在宝宝自身,而是来自周围的环境对宝宝的影响。如果大人喜欢在一起谈论衣服是否时髦,哪种牌子的衣服好,或者经常在宝宝面前试衣服等,会给宝宝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宝宝穿上某一件漂亮的衣服时,如果大人经常给予夸奖,甚至做出非常夸张的表示,会给宝宝一些暗示,“漂亮是可以获得夸奖的”,久而久之,导致宝宝过于关注外在美、服饰美,父母在这方面应该注意。

认识美的真正内涵。日常生活中,家长引导宝宝认识美的真正内涵很重要,要让宝宝明白,美不只是衣服好看,还有很多方面,如关心他人、听话、勤快等。父母平常可以对宝宝进行一些艺术教育,带宝宝欣赏美的作品,如画作、音乐等。在宝宝做出一些体现内在美的事情,如做家务,关心亲人等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

节约也是一种美。给宝宝买衣服不要过于追求品牌和价格,而要注重衣服的实用性和舒适性,选择适合孩子的衣服,淡化孩子在服饰上对美的追求;不要过多地给宝宝买衣服,衣服除非是小了或坏了,否则还可以继续穿。

限定挑衣范围。对于一些喜欢挑衣服的宝宝,家长可以有技巧地干预。如给宝宝两套或三套衣服选择,这样让宝宝在既定的范围内挑选,既满足了宝宝选择的欲望,又不至于给大人带来很大的麻烦。或者每天晚上将宝宝第二天穿的衣服拿出来,其他的衣服放在柜子里,不要让宝宝看见,时间长了,宝宝挑衣服的习惯就淡化了。

此外,还有其他方法,如给宝宝讲道理,告诉她,冬天穿裙子会生病,要吃药打针,会很疼的等。

用筷子可提升宝宝的智力

筷子是我国独特的一种餐具,是中华文明古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特征之一,许多专家指出,用筷子有助于宝宝智力发育。美国的一位家庭医生最近把使用筷子作为孩子必须学会的21种技能之一,而日本很早之前就把8月4日定为筷子节。

有一位对手脑关系作过多年研究的学者指出,要培养聪明伶俐、才智过人的儿童,就必须让他们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因为手指活动能刺激大脑皮质运动区,促使某些特殊、积极而富于创造性的区域更加活跃,从而进一步增强大脑的思维能力。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头上”。

而用筷子正是锻炼手的复杂而精细动作的好方法,使用筷子时必须用力得当和动作协调,才能夹起食物并送至口中。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用筷子夹取食物的动作,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也是牵动着肩、肘、手腕、手指间等各部位的30多个大小关节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处的50多条肌肉的运动。

然而有些家庭迟迟不让宝宝用筷子进餐,主要因宝宝用筷子不熟练,边吃边掉饭粒,吃得太慢。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对的。

这时期正是宝宝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学习使用筷子,既可练习手指的各种动作,又可促进大脑发育,从而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是训练手脑并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另外,这时的宝宝也不满足用小匙进餐,喜欢模仿大人吃饭的动作,有用筷子的要求,家长正好因势利导,让宝宝学用筷子进餐。

及早培养宝宝自控力

自我控制是有意识地调节、控制、支配情绪以及语言行为的一种意志品质。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于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极为重要。自我控制能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孩子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让孩子从小学会控制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缺乏自制力的人做事总是不考虑后果,只顾眼前利益,而且在长期利益失去之后又不能保持情绪稳定,容易悲观、自责、沮丧甚至一蹶不振。如果在幼儿期间对孩子放任自流,一味地满足他们,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那将会消磨他们的自制力,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自制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习惯的形成。可以根据宝宝实际年龄和他的承受能力,试着让宝宝每天坚持做点儿他原本不太喜欢的事情,如练习绘画、坚持阅读等,慢慢让他获得自律、毅力,增强自制力。

首先要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宝宝生活有序,按时吃饭、睡觉,有一个时间观念。其次,帮助宝宝认识自己行为的对与错,让他知道“可以这样做,不可那样做”的道理,让宝宝用这些道理来辨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增强自我控制情绪能力。

再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不仅父母要以身作则,还要充分利用一些健康的儿童作品去影响宝宝。

最后,要及时肯定宝宝的行为,逐步树立起宝宝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

此外,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充分结合自制力、坚持度、自觉性和延迟满足这4项自控能力培养的要素。

这类游戏主要有操作类游戏,如自制拼图、拆卸旧物件、种小植物等;娱乐类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摸瞎、捉迷藏等游戏;运动类游戏,如走、跑、跳、钻、投、攀、爬等。

大动作能力

摘苹果

用彩色纸片剪一些苹果,在客厅里拉一根长线,将苹果用纸条和浆糊粘着,挂在线上,成一串,高度正好让宝宝能摘到。

给宝宝一个小桶,让宝宝提着小桶去摘苹果,摘上几个就送给妈妈一次。摘完了妈妈可一重新挂上,让宝宝再摘。

还可以换一些其他的可挂物,如挂一些小气球之类的东西,让宝宝去摘。多次训练以增强宝宝的大肌肉协调性。

平衡木

在房间里的地板上,按一定的间隔摆放8块墙砖,然后再在摆好的砖头上面放一块15厘米宽的木板,搭成一个简易的平衡木,鼓励宝宝在上面来回走动,大人要在旁边注意保护。

刚开始,父母可拉着宝宝的一只手,带着宝宝走,训练几次后,让宝宝再独自走。为了让宝宝保持平衡,可让他将上臂张开。

这时宝宝不仅跑得稳,而且动作要比以前协调,起跑时手的姿势正确,但不能持久,半分钟能跑25~35米。

跳皮筋

首先教宝宝背诵几首跳皮筋歌谣,如:

“周扒皮爱吃鸡,三更半夜来偷鸡,偷鸡不成蚀把米,乐得小鸡笑嘻嘻。”

“小皮球圆又圆,阿姨送我到公园,到了公园我不闹,阿姨说我好宝宝。”

“高跟儿鞋,高跟儿袜,我给高跟儿打电话,105,248,可惜高跟儿没在家,你找高跟儿有啥事,我的袜子扎了个刺。”

准备一根1.5米长的彩色皮筋,将皮筋拉在两个物体间,要拉得离地面很近,以免绊倒宝宝。妈妈拉着宝宝的手一边踩踏着皮筋一边念歌谣,让宝宝跟着妈妈的节奏跳跃、旋转。

足尖走路

先提起一个足后跟,学习用一个脚尖走,一只脚学会后再提起另一只脚后跟,学习用两个脚尖走路。

刚开始父母可面对面拉着宝宝的两手,让宝宝在父母的作用力下踮着脚尖走;训练几次,父母单手牵着宝宝,让他用脚尖走;最后让宝宝独自行走。

学习用脚尖走路要求将脚后跟提起,身体的重心从整个脚底移至脚的前半部,练习时要求身体伸直,不能前倾,否则在走路时抬起一足,身体重心就会完全落在宝宝另一脚底的前半部分。

用脚尖走路可促进各神经系统间的联系和协调,为以后更复杂的体能动作打基础。

精细动作能力

剪纸片

这个月的宝宝用剪刀剪纸的能力有所提高,如果父母在纸上画一条线,宝宝可能会沿着线把纸剪开,当然不会严丝合缝的。很早就练习使用剪刀的宝宝,到了这个月龄可能会用剪刀剪布了。

妈妈要给宝宝准备一些可以剪的材料:写字用的白纸、杂志纸、手纸、塑料袋子、布片等。给宝宝一把小剪刀,先让他剪容易剪碎的纸类,等宝宝能独自剪碎各种纸张后,再让他剪塑料袋和布片等比较柔韧的东西,让宝宝充分满足剪的欲望。

还可以在纸张或布片上画上简单的线条,教宝宝顺着线条剪开。刚开始剪直线,慢慢练习剪曲线和圆形。这是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父母不可指望宝宝在一次游戏中学会所有。

用筷子夹爆米花

选用竹筷,因为方形竹筷易夹住食物,而且无毒、轻便,易握紧;食物最好选用爆米花,很轻,上面有沟槽和裂缝,容易夹起来。

刚开始训练可在筷子尖上缠一根皮筋,增加摩擦力。给宝宝两只小碗,让他把爆米花从一只小碗中夹到另一只内,如一时夹不好,家长也不要责怪,让宝宝慢慢训练。

在吃饭时也让宝宝从用小匙子改成筷子,对由此产生的吃饭时间延长、食物撒落等情况,父母应给予宽容。

语言能力

认识植物

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宝宝认识各种植物,如父母和宝宝一起欣赏盆栽时,告诉宝宝那些是植物的叶子;到户外玩耍时,给宝宝介绍不同的花、草。

还可以准备一些植物画册,空闲时和宝宝欣赏绚丽的植物世界,并给宝宝描述各种植物的形状,告诉宝宝那些植物都生长在哪里,用来做什么的等。

在给宝宝做介绍和描述时要注意宝宝的反应,和宝宝互动,不时地提问宝宝,提起宝宝的兴致。

词语接龙

如果宝宝之前没有玩过这种游戏,父母中的一人先说词语的头,如牛奶,让另一人帮着宝宝开始接,如奶糖—糖纸—纸张—张开—开始等,宝宝的接受能力很快,父母演示几次,就会自己接了,但可能只是谐音,如“糖纸—知道”,由于宝宝认识的字儿还不多,这类谐音也算是正确。等宝宝词汇量丰富了,会写的词语多了,可再提高难度。

常见幼儿接龙词语:太阳,阳光,光芒,芒果,果篮;树干—干活—活动—动物;树木—木头—头上—上来。

刚开始父母要耐心指引,不能因为宝宝反应慢就替他接了,让他慢慢思考、寻找适合的词语。

数学能力

认识数字

用硬纸板剪20个小圆片,上边标上1至5,每个数字有4个圆片。将圆片打乱,让宝宝根据纸片上的数字分成5类。

刚开始让宝宝观察,父母做示范,如“这是1,放在这里,这个也是1,同样放在这里;这个是2放在这里”等等,父母要边分边念相应的数字,并出示图片让宝宝观看数字的写法。

然后指导宝宝自己分类,宝宝熟悉了这5个数字后就可独自完成分类。还可拿出从1到5的这5张图片,让宝宝按照从大到小,及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这个游戏让宝宝认识数字,练习数字排序,可促进宝宝的数学智能发展。

摆设餐具

吃饭前,可以给宝宝布置分配碗筷的小任务,如“今晚有5个人来家里吃饭,在这5个位置上各放1双筷子,我们需要几双筷子?5双?好棒!每双筷子有两支,那5双筷子一共就有10支了”“现在我们来摆碗,5个人需要几个饭碗呢?”父母协助宝宝摆好餐具后,可让宝宝清点每样餐具,巩固一遍。

如果吃饭中来了客人,就让宝宝按新增的人头添加碗筷,如果爸爸不回来吃饭,就让宝宝相应减少碗筷,为学习加减做准备。

这个游戏综合培养宝宝的加减乘除意识,有利于宝宝的数学智能发育。

知觉能力

蒙着眼睛找物

在一个布袋里装上铅笔、书本、橡皮、玩具鸭子、毛绒熊、积木等东西,妈妈用手将宝宝的眼睛蒙上,说出一种物品的名字,让宝宝从布袋里面摸出来。如“妈妈要书,宝宝给妈妈拿出来”一般情况下,宝宝熟悉的物品能很快摸出来,妈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如“铅笔是又细又长的”“毛绒熊软软的”等。

这个游戏可训练宝宝的触知觉能力。

认识远近、上下、前后

晚上睡觉时,问宝宝:“被子在哪里?”“褥子在哪里?”并引导宝宝回答:“被子在宝宝的身上,在上面。”“褥子在宝宝的身下,在下面。”

和宝宝一起走路时,问宝宝:“妈妈在哪里?”“爸爸在哪里?”并引导宝宝回答:“妈妈在宝宝的后面,在后面。”“爸爸在宝宝的前面,在前面。”

指着宝宝看窗外的东西,告诉宝宝“远处那是高楼,很远”,“近处那个是大树,很近”或“那个汽车跑远了,宝宝看不见了,很远”,“那位叔叔走过来了,到宝宝跟前来了,走近了”。

思维能力

由部分猜全部

准备一些宝宝熟悉的动物图片,如鸭子、熊、猫咪等,将这些图片拿给宝宝看,让宝宝先熟悉一下图片和名称。

然后妈妈拿出一张猫咪图片,用白纸捂住猫咪的半边身体,留出猫咪的尾巴和后腿,问宝宝:“这是什么呀?宝宝能认出来吗?”让宝宝观察露出来的部分,看宝宝能否判断出这是什么。如果宝宝不能马上辨认出来,妈妈可以引导宝宝仔细观察,如“宝宝看,这是谁的腿呀?喵喵”等宝宝猜出来后让宝宝看一下猫咪的完整图片,加深印象。

用同样的方法,让宝宝猜其他图片,隔段时间更换一些图片,保持宝宝的兴趣,同时增加宝宝的视野。让宝宝从露出的部分图片中判断整个图片名称,可培养宝宝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个还能做什么

准备一些日常用品,如哇哈哈瓶子、纸张、毛线等,拿出一样问宝宝:“这个东西能干什么?”并引导宝宝回答出多种答案。如:妈妈拿出一团毛线问宝宝:“毛线是做什么的?”宝宝可能会回答:“是给宝宝织毛衣的!”妈妈可继续问:“还能做什么呢?”宝宝可能回答:“还能给宝宝织帽子!”等。这时妈妈可诱导宝宝继续回答,如“还可以把宝宝的玩具系在小床上”“还可以给宝宝编手链戴在手上”“还可以做成毛线球滚着玩”等等。这个游戏可培养宝宝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绪与社交能力

小小好帮手

独立性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好的人在伙伴中比较受欢迎,父母平时要让宝宝在平凡的劳动中学习一些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这有利于宝宝独立能力的培养。

两岁半的宝宝对周围的事物已经认识了不少,他的两只手已很灵活,所以家长可以让他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最初的家务劳动是自我服务,比如自己吃饭、穿衣、洗手等;慢慢过渡到为家人服务。如:

妈妈洗衣服时,让宝宝拿来香皂;爸爸下班回来时,让宝宝给爸爸放包;奶奶生病了,让宝宝给奶奶擦汗;爷爷喝水时,让宝宝给爷爷取来杯子等等。

这个年龄的宝宝已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喜欢帮家人扫地、擦桌子、洗菜,但是刚开始时很多事情做不好,家长一定要耐心,不能怕麻烦而不让他做,这样会使他失去做家务的兴趣。家人平时有意留给宝宝一些活儿,指导他去干,当宝宝按照大人要求做了后,一定要夸奖或鼓励。

二人三足

准备一根绳子或布带子,妈妈与宝宝站在屋子的一头,并用绳子或布带将自己和宝宝的一只脚绑在一块,然后两人挪动着用“三只脚”向屋子的另一头走去,爸爸当裁判。

妈妈可以和宝宝事先商量好,行走过程中喊“1-2-1”口号,让宝宝和妈妈一起踏着口号走,这样才能顺利前进。告诉宝宝要听妈妈的话,遵守约定,否则乱走乱跑的话,两人就走不动了,让宝宝明白了合作方法后,开始向前走,到达终点时爸爸要欢呼鼓励。

前进过程中,妈妈要放慢速度,尽量与宝宝互动,教宝宝与自己合作,二人手拉手,一起喊口号,一起开始迈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