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婴护理与保健
32943300000075

第75章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面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

首先,分娩损伤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足月胎儿分娩通过软产道时压迫子宫颈使之展平扩张,阴道、外阴均逐步扩大以便胎儿通过,如宫口未开全产妇过早屏气用力,特别是阴道助产或第二产程延长者,盆底肌、筋膜以及子宫韧带均过度延伸,张力降低,甚至撕伤,而分娩结束后未进行修补或修补不佳,导致支持子宫的筋膜及韧带不能恢复。其次,产褥期早期体力劳动分娩以后支持子宫的筋膜、韧带恢复要经过一定的过程,一般需要42天。如产后产妇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尤其是重体力劳动,致使腹压增大,而未复旧的子宫轴与阴道轴相一致,过高的腹压将子宫推向阴道,出现脱垂。再次,个别产妇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者营养不良也可以导致发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①下坠感与腰骶酸痛:子宫脱垂患者均有此症状,一般在走路、负重、劳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这是由于脱垂的子宫牵拉韧带、腹膜以及盆腔充血所引起。②阴道有块状物脱出:为Ⅱ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主要症状。轻症者仅于劳动时感到有块状物自阴道脱出,卧床休息后多能自动回缩或缩小;病情严重者,包块不仅容易脱出,且体积逐渐增大,休息后也不能回缩,常需用手还纳才能复位。③大小便症状:因子宫脱垂改变了正常的解剖关系,且常并发阴道壁膨出。患者常有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频,尿急等症状,也容易继发泌尿系感染。有时也可发生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④阴道分泌物增多:脱出的子宫颈和阴道壁,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充血、水肿、上皮角化增厚而分泌物增多,还可因摩擦而发生糜烂、溃疡,此时可渗出脓血性分泌物。

一、生活护理

1.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正确处理分娩,避免损伤。产后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

2.积极治疗慢性病,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

3.加强营养,多给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有计划地安排药食疗。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压。

5.配合治疗加强锻炼,子宫脱垂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要加强盆骨底肌肉的锻炼。改善骨盆底肌肉的紧张度。

6.注意休息。子宫脱垂Ⅲ度的病人,在服药期间,多卧床休息,每天不少于20 h。一般到子宫缩回正常,还要卧床休息1个月。以后也避免干重体力劳动。

7.注意清洁卫生。

二、验方治疗

1.茄子蒂10个。以上1味加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

2.人参30g,生黄芪30g,当归(酒洗)30g,土炒白术15g,川芎(酒洗)9g,升麻0.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人参10g,升麻10g,鹿角胶10g,山药15g,熟地15g,杜仲15g,当归15g,山萸肉15g,枸杞子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4.枳壳30g,黄芪30g,红枣30g,食糖少许。以上前3味加水煎浓汁,去渣取汁,加入食糖。代茶饮。

5.丹参15g,五倍子9g,诃子9g。以上3味加水煎煮,去渣,趁热熏洗患部。

6.生川乌10g,五倍子10g,醋100g。将川乌和五倍子加1500g水煮沸,再加醋煮沸,将药液置于清洁女式尿盆内,熏患处。

7.黄鳝1条,小米100g,精盐少许。将黄鳝去内脏,洗净切碎,与淘洗干净的小米和精盐一同煮成粥。日服1剂,空腹食用。

8.茶子末150g,醋250g。将醋煮开,再加入茶子末,待出味时倒入盆中,熏阴部,每日3次熏患处。

三、敷脐疗法

(一)方剂1

1.组成升麻、黄芪、柴胡、党参各10g,麝香0.3g,枳壳15g,陈醋适量。

2.用法除麝香另研外,诸药混合研成细末,以醋调和为膏状,备用。患者平卧床上,取麝香0.15g纳入脐孔穴中央,再将药膏敷在脐窝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3.说明本方适用于气虚型子宫脱垂。临床症状可见子宫脱垂,严重者脱出阴道口外,卧位休息时可收入,劳累时则坠出更加严重。自觉小腹下坠,神疲气短,心悸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方剂2

1.组成党参、桑寄生、杜仲、枳壳、蓖麻子各30g。

2.用法共研细末,醋调糊状,取适量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用5~7天。

3.说明本方适用于肾虚型子宫脱垂。症见自觉小腹下坠,尿频数,或头晕耳鸣,或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脉沉弱。

(三)方剂3

1.组成升麻、枳壳各等量,小茴香、丁香、黄酒各适量。

2.用法将诸药共研为细末,以黄酒调和如膏备用。用时将药膏如蚕豆大2块,以1块贴敷患者脐中(神阙)穴,另1块贴于子宫穴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2天换药1次,至病愈方可停药。

3.说明本方适用于妇女多种原因的子宫脱垂。

(四)方剂4

1.组成五倍子、蓖麻仁各12g,麝香0.1g,胡椒、雄黄各3g。

2.用法将药物研细末,调拌面粉或鸡蛋清、姜汁,外敷肚脐,纱布包扎固定。

3.说明主治子宫脱垂。肾虚配五味子12g,升麻6g;气虚配桑寄生20g,鸡血藤30g。

(五)方剂5

1.组成枳壳、升麻各15g,五倍子、小茴香各10g,青盐6g,麝香0.3g。

2.用法除麝香另研外,其余诸药混合研为细末,过筛备用。用时先取麝香0.15g纳入患妇脐孔内,继取药末撒于麝香上面,盖以槐皮,再用彝麦面粉加温水调成糊(调之糊膏),将药糊圈脐1周;把预先制备的艾炷放在槐皮上,点燃灸之,每日1次,坚持常灸,至病愈才可停药。

3.说明本方主治妇女子宫下垂,也治脱肛。

(六)方剂6

1.组成何首乌30g,公鸡1只。

2.用法杀鸡,去毛及内脏,把何首乌研为细末,外包纱布,放入鸡腹腔内,置锅内煮至鸡肉离骨,取出药末,肉中加盐及调料,将肉和汤分次吃完,再把鸡骨和药末调匀,用油或水调成膏贴肚脐,外以纱布及胶布固定。

3.说明本方适用于轻度I、Ⅱ度子宫脱垂。病程短、无并发症者效果较好。

(七)方剂7

1.组成蓖麻仁10g。

2.用法蓖麻仁醋炒研细,以等量热饭捣和成饼,敷脐部布带固定。每日敷药1次,以子宫复位,疗效巩固为度。

3.说明主治阴挺(子宫脱垂)。

(八)方剂8

1.组成蓖麻仁4.5g,雄黄4.5g。

2.用法上药共捣烂成膏,其中一半贴百会穴上,另一半贴脐中神阙穴上,以纱布包裹,连用2~3天。

3.说明本方主治子宫脱垂。百会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九)方剂9

1.组成蓖麻仁30g,胡椒3g。

2.用法共为细末,米醋浸湿,炒热包脐部,1周后除去。

3.说明本方主治子宫脱垂。

(十)方剂10

1.组成蓖麻仁30g,麝香0.3g。

2.用法捣烂后敷贴百会穴及脐部,收效后即去药。

3.说明本方主治子宫脱垂。

(十一)方剂11

1.组成五倍子10g。

2.用法上药焙干研细,掺黑膏药中贴脐。

3.说明本方主治子宫脱垂。

四、药膳调养

(一)党参小米粥

1.原料党参30g,升麻10g,小米50g。

2.制法先煎党参、升麻去渣,后入米煮为粥。空腹进食,每日2次。益气升提子宫。

(二)黄鳝小米粥

1.原料1条黄鳝,小米50~100g,细盐少许。

2.制法先将黄鳝去内脏,洗净细切,后加盐与小米同煮为粥。空腹食。益气补虚。

(三)首乌小米粥

1.原料何首乌30g,鸡蛋2个小米,50g白糖适量。

2.制法将首乌用纱布包裹,与米同煮粥;粥熟前捞出药包,将鸡蛋打入,并加白糖少许,调匀,煮熟即可。日服2次,空腹服。益气养血。

(四)枳壳糖浆

1.原料炒枳壳60g,升麻15g,黄芪30g,红糖100g。

2.制作将上3味药加水800g,煎取500g,加入红糖即可。每次服20g,每日3次。补气,升举脾胃清阳之气。

(五)何首乌煨鸡

1.原料雌鸡1只,首乌50g,盐、油、姜、料酒各适量。

2.制法雌鸡去内脏洗净,首乌研末,白纱布袋包好,纳入鸡腹内,加清水放瓦锅内煨热,再取出首乌袋,加盐、油、姜、料酒调味即成。每日分2次服。吃肉饮汤。益血强肾,滋阴益肝,补精填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