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87

第87章 咬定目标始终不放松

语录

以亲之故而业举为累于学,则治田以养其亲者,亦有累于学乎?先正云“惟患夺志”,但恐为学之志不真切耳。

——《传习录·薛侃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如果说因为父母的缘故去参加科举考试可能会妨碍学习,而种田去赡养父母,难道也会妨碍学习?程颐先生说“惟患夺志”,怕只怕学习的志向不够坚定吧。

古人云:“圣贤之学,固非一日之具,日不足,继之以夜,积之岁月,自然可成。”就是说,圣贤的学问,本来就不是一天就可以通了的。白天不够用,就用夜晚来继续学习,日日月月地积累起来,自然可以完成。不错,再长的路,一步一步总能走完;再短的路,不去迈开双脚将永远无法到达。要想取得成功,只有咬定目标始终不放松,坚持不懈。古往今来,哪一个成功者们不都是这样?

曾国藩在《家训喻纪泽》中劝导:“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乐羊子到很远的地方求师学道,一年后,他回家了。妻子问其缘故。乐羊子说:“只是出门久了,想家,没别的事情。”妻子拿刀走到织机跟前说:“这绸布是蚕儿吐出来的丝,经过织布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积到一寸那么长,又一寸一寸不停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块绸布,那就会半途而废,白白浪费时间。你出外求学,半路上就回来了,那和割断这绸布有什么两样?”乐羊子被她的话感动了,回去修完了学业。

大画家齐白石年轻的时候爱好篆刻。一天,他去向一位老篆刻家求教。那位老篆刻家说:“你挑来一担石头,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些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也就刻好了。”齐白石真的挑来一担石头,夜以继日地练习篆刻。他一边刻一边拿篆刻名家的作品对照、琢磨。他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磨起了泡,仍然专心致志地刻个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头越来越少,地上淤积的泥浆越来越厚。最后,统统“化石为泥”了。

无论是做事还是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大学问的人,贵在有勤勉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成大事之人,贵在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只有时时保持进步的状态,随时才会有新的境界。努力、努力、再努力一点,坚持、坚持、再坚持一下,你会惊奇地发现:铁杵已经磨成针了,成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