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71

第71章 做人做事要走正道

语录

世之人从其名之好也而竞以相高,从其利之好也而贪以相取,从其心意耳目之好也而诈以相欺,亦皆自以为从吾所好矣,而岂知吾之所谓真吾者乎!夫吾之所谓真吾者,良知之谓也。

——《悟真录之一·文录四》

“解读”

王阳明认为,世上的人,有的借他人的名声来拔高自己,有的见有利可图就想去获取,有的投其所好而去诈取,都认为自己所作所为都听从我的教诲而来的,然而他们眼中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我所倡导的是讲良知、讲正道。

这个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真的是不择手段。有的借他人的名声来拔高自己,有的见有利可图就想去获取,有的投其所好而去诈取,等等,各种手段都有,最缺的就是不从正道获取。

汉武帝时,公孙弘矫饰善变,朝廷上下,众所周知。有一次,汲黯实在看不惯他的矫情做作,直言对皇帝说:“公孙弘位在三公,俸禄很高,却盖一床布被,这不明摆着在骗人吗”?皇上就以此事问公孙弘,弘说:“实有此事,不过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我记得管仲坐齐国之相,有三归之台,奢侈豪华超出了一般国君;齐桓公做霸主,也僭越了礼数。晏婴为齐国之相,一顿饭从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妻妾也不穿丝织品,齐国不也治理的很好吗?我身为三公,而盖布被,实在是有损汉官威仪。汲黯对我的忠告很对,他真是个大忠臣,要是没有汲黯对皇帝的忠诚,陛下您哪能听到这样的真话呢?”

公孙弘这种节俭律己伪善做法,给他博得了好名声,世人夸他贤明。当然,也有人为此而丢掉了性命。孔子曾经这样说子西:“不受功利所左右,才能胸怀宽广;保持本性而不动摇,才能保持住纯洁的品行。内心不正直,做事也就不能正直;内心正直,做事才能正直。子西恐怕还是难以避免灾祸。”后来,楚国发生内乱,楚国的大夫白公逃到了吴国,子西把他召回楚国了。不久之后,子西却发动叛乱,结果被杀。

事实上,人生的规则也正是如此奇妙,不在实处下功夫,迟早会吃大亏。有一个书生因为像晋人车胤那样借萤火夜读,在乡里出了名,乡里的人都十分敬仰他的所作所为。一天早晨,有一人去拜访他,想向他求教。可是这位书生的家人告诉拜访者,说书生不在家,已经出门了。来拜访的人十分不解地问:“哪里有夜里借萤火读书,学一个通宵,而清晨大好的时光不读书却去干别的杂事的道理?”家人如实地回答说:“没有其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要捕萤,所以一大早出去了,到黄昏的时候就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