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59

第59章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世上的因缘所困

语录

万缘脱去心无事。

——《传习录·徐爱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不被人世间一切因缘所牵挂,心中就没有任何烦恼了。

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永远没有伟大这个概念,但为什么我们总喜欢强调自己的存在?原因是我们不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无法将功名利禄放下,将胜负成败看得太重,自然无法感受生命的真谛,生活也就变得并不轻松。

一个小沙弥问一位高僧:“师傅,你悟道修行、修身养性有什么秘诀吗?”

高僧答道:“有。”

“那么你的秘诀是什么呢?”小沙弥继续问道。

高僧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可是,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秘诀呢?每个人都是这样啊。”

高僧答:“当然是不一样的!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高僧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无法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由此可见,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这需要修行,需要磨练,一旦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在任何场合下,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谈到修行,也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就会犯“过犹不及”的毛病,最后也达不到修行的目的。

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依样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说道:“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的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

世间万事万物就是这样,也许我们拼命去追求,仍然达不到目的,相反,不想、不争,不经意间反而成功了。的确,事物的发展有其自然的规律,有时并不是我们主观努力能达到了,不介入事物发展的过程,任其发展可能才是更好的。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可见,脱去万缘,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遇事多往好处想,以宽容心对待他人,也许我们在芸芸众生中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