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48

第48章 人的认识没有统一的标准

语录

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

——《传习录·陈九川篇》

“解读”

王阳明认为,如果您到人的内心世界去寻求所谓的天理,这正是常说的理障。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基本的看法。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是各种人物组成的大杂烩。有经验或者说经历丰富的人都明白,不同的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不一样的,由于看者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同样的事情得出来的结论就不同。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只有人民才有最终的发言权,而人民到底是谁呢?人民是指大多数人吗?好像也不完全正确。即使是,我们既不能说大多数人的意见代表着正确的观点,因为有时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然我们又不能说少数人代表着正确的方向。

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社会也有其运行的规律。我们一直在说,要掌握客观规律,而对规律的认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我们对小孩的要求与对大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样的我们对他人的要求也应不同,不能说,我们对某件事物的认识,就代表着是正确的方向,或者说就是真理。从认识来说,真理离开了原有的条件,它就不是真理了,我们的原有结论就不正确,也许他人那里有不可言说的秘密,得出的结论可能与我们不同,也许是相反,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人与我们的看法保持一致。

认识是如此,人生更是如此。我们常说,一个人怎么活,是他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主要是因为我们无法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他没有妨碍他人,我们应该表示认同。于是,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比如,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的喜欢做官,有的喜欢做医生,有的想从事娱乐行业,也有的人觉得这些都不好,不如当乞丐等等,这些都是别人的选择,我们不能在心里有半点纠结。比如,赚钱的方式,有单干的,有大家合作的,有开公司的,有做服务的,有走一般渠道的,有另辟蹊径的,有老老实实的,也有投机取巧等等。再比如,小孩上学择校,有的找各种关系、打通各种渠道;有的通过共建方式;有的通过孩子的努力,用各种证书来解决;有的通宵排队;有的干脆买学区房;还有的说我不干了,我到别的城市去等等,我们不能强求必须采取某一种方式,更不能否定任何一种方式。

这个世界是多么奇妙,人生的境遇也是如此,有高潮、有低潮,有顺利的,也有不顺的,可能对大多数来说,不顺的时候可能更多。人的一生,从胎儿、婴儿、孩童、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这个过程诠释了生命的真谛,它包含了酸甜苦辣,凸显着人生得意的光芒和失意的暗淡。世界本身就是如此,如果我们总用一种效益坐标来判别人生的状况,前进为正,后退为负,上升为优,下沉为劣,那么,我们就永远不能读懂人生。沉浮动静皆人生,放下心理负担,轻装前进,好好的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