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长寿的钥匙(下)
32879600000015

第15章 治疗癌症重在三“早”

一些人对于自己的健康过于自信,似乎自己与医生无缘。事实上,对健康人进行防癌教育十分重要。治愈癌症,不使其危及生命,最好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称“三早”,指在貌似正常的人群中,将一些已经患了早期癌症的病人识别出来,采取适当的检查后明确诊断,从而及时治疗。这又被称为癌症的二级预防。

“三早”,不仅使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也使治疗的创伤和痛苦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费用亦可能降低。以乳腺癌为例,中晚期需行根治切除术(整个乳房和胸大小肌需切除),术后干瘪平坦的胸部对患者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而且上肢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在早期,可行保守手术保留乳房(仅切除肿块和周围少量正常组织),术后无论是外观或功能与健侧相似,而疗效相当满意。

以下事例更能说明“三早”的重要性。

(1)江西省靖安县普查普治子宫颈癌

1974年~1983年进行了五轮子宫颈癌普查,对象第一轮为已婚妇女,第二、三、四轮为30岁以上的已婚妇女,第五轮为40岁~70岁的已婚妇女。两年为一轮。方法:肉眼观察,常规做宫颈刮片,并做细胞学检查,必要时做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极少数病人需做宫颈锥形切除再送病理检查。10年间普查75000余人,年患病率第一轮为1104/10万人口,到第五轮为519/10万人口;年发病率第二轮为761/10万人口,到第五轮为95/10万人口;死亡率于1974年~1975年为40/10万人口,到1982年~1983年为10/10万人口,死亡率下降了75%。

宫颈癌早期(0期+Ⅰ期)在第一轮占10.53%,第五轮占66.67%。临床+细胞学检查+活检病理检查,宫颈癌的检出率为80.61%。对可疑病例,在需要时,再加宫颈锥形切除后做病理连续切片检查可提高宫颈癌检出率。在普查中发现的癌和癌前病变都安排了治疗。

靖安县的工作,普查普治达到了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提高了早期癌的发现率的目的,挽救了许多人的健康和生命。

(2)北京市普查乳腺癌

1986年~1990年对一定范围内30岁~64岁的北京妇女普查乳腺癌。第一次普查后过2年进行第二次普查。方法:培训专业普查队进行体检、X线干板照相,必要时做针吸细胞学检查和其他检查。他们有计划地将接受检查的妇女分为3个组。第一组是特检组:每个人都给X线干板照相;第二组是他检组:在体检发现可疑时才做X线干板照相;第三组是自检组:教会受检查的妇女自己检查,当发现可疑时做干板照相检查。为了评价普查方法的效率,同时做了该地区3年回顾性乳腺癌患病及死亡率调查,以资对照。

5年间共普查98000余人次。发现乳腺癌74例,乳腺癌检出率以特检组最好,他检组第二,自检组第三。在74例癌中,Ⅰ期癌占57.7%,比当时住院病人,Ⅰ期乳腺癌只占乳腺癌总数的25.1%高1倍多。在第一次普查后一年内发现新乳腺癌病人12例,算作漏诊,第二年内又发现新乳腺癌3例。

(3)上海市普查胃癌

1986年~1990年以上海市45岁~64岁男职工5万人作普查组,另有25000人作为对照组(对比用)。方法:电子计算机模式初筛,有可疑胃癌者做X线照相(胃缩片),对照相检查可疑者做导光纤维胃镜检查。5年内实查69000余人,发现胃癌病人104人,检查阳性率为79%~85%,胃癌漏诊率为15%~21%,早诊率为28.81%。胃癌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48.60%。

计算机初筛筛去85%的受检者,X线照相又把余下受检者筛去88%,再余下的受检者做胃镜检查并做活体组织病理学诊断,胃镜检查完成率为该查病人的75%。

(4)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普查食管癌

1974年11月对林县姚村公社30岁以上居民适查人口14000余人普查食管癌。方法:细胞学拉网检查,必要时做X线食管造影和纤维食管镜检者。这次普查发现食管(及贲门)癌221例,普查前当年已发现食管癌91例,1974年共发生食管癌312例。普查公社总人口72000余人,算出年发病率为432/10万人口。历年来尚存活食管癌病人118例,当年患病率为592/10万人口;当年共死亡食管癌病人111人,年死亡率为153.2/10万人口。

早期食管癌占查出食管癌总数的73%,当地医院门诊早期食管癌仅占食管癌病人的5%左右。在当时,对诊断早期食管癌以细胞学检查最灵敏。到1975年6月,已发现新食管癌病人42例,漏诊率在20%以上。普查出的早期食管癌病人经手术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者达90%。

从以上例子看,针对不同癌,可用一种或几种初筛普查方法加精查确诊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初筛普查对某些癌能明显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对某些早期癌治疗后能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者,也意味着降低了死亡率。但以上各种初筛及精查相结合的普查方法,其漏诊和误诊率还相当高,约有15%~20%左右,医务人员有责任在工作中研究改进早期发现癌症的办法。

2.癌症早期发现的可行性

所有癌症的发生发展都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诱导期”;第二阶段称为“原位癌”;第三阶段为“浸润癌”(简称为“癌”);第四阶段为“癌症扩散”,是癌症的终末阶段。

在诱导期,正常细胞在致癌、促癌因子的反复作用下突变为肿瘤细胞,完成这个过程需要15~30年。在发展为恶性肿瘤之前,组织大多首先显示出不典型增生或异常增生,即癌前病变。原位癌的癌细胞,仅局限于所在组织的表层,发展十分缓慢,维持约5~10年,这段时间一般无症状,称之为“亚临床阶段”。

癌细胞一旦形成,就会失去控制地呈倍数分裂。一般经过“微小癌”、“毫克癌”、“临床癌”所谓发展三步曲,共约20~30年。

从一个癌细胞发展到微小癌,约需6年;从微小癌发展到毫克癌,需6~10年;从毫克癌发展到临床癌,一般需9年。而从毫克癌发展到破坏性较大的中晚期癌,一般需10~15年左右。这也就是说,肿瘤从发生到发展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如宫颈癌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要经过5~8年,有的甚至长达12年;食管癌从轻度的上皮增生转化到重度增生或原位癌、早期鳞癌,要经过1~6年;早期胃癌发展到进展期胃癌,平均为37个月。

癌症发展过程中这种较长的潜伏期,为早期癌症及癌前期病变的检出提供了机会。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也有自己特殊的代谢活动,在血液、淋巴液中必然潜藏着机体细胞开始癌变的早期信息。由于肿瘤早期就可能出现形态学、细胞学以及酶、抗原、激素等方面微观微量的变化,利用日益发展的现代影像学、内窥镜、组织细胞学、电子显微镜、免疫学、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就能够发现肿瘤的信息,从而及早作出诊断。

癌症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种种症状,不同的是,有的明显,有的十分隐蔽。症状出现的早晚,与癌的大小、部位也有重要关系。人体发生的各种恶性肿瘤,其中大部分是发生在身体体表或易于检查的部位,便于早期发现。注意癌症的早期信号,及时发现,及时检查,可以提高癌症的早期检出率。

理论上多数肿瘤都有一个“可检出的临床前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能有更多的肿瘤在发生浸润前被检出。如果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发现与检测的目标能够实现,肿瘤的早期发现又将出现一个新局面。新的生物分子技术可以用于测定特殊单克隆病灶,能够从正常人群中筛选出易患癌症的高危人群,从而加强预防监测并将成为肿瘤早期诊断中可靠的根本性的诊断方法。

3.癌症早期发现的指导原则

癌症的早期发现,是指通过一些特殊的检查和测试手段,在患者出现临床表现而就医之前就能及早地发现癌症的存在。常用而有效的途径:一是普查;二是自查。

普查是医务人员直接检查或利用特殊仪器检测有目的地以某些高危人群为对象,积极主动地争取早期发现癌症病人的方法。像在食管癌高发区35岁以上成年人中开展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在矿工中开展的痰液细胞学检查;在40岁以上妇女中进行的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肝炎流行区甲胎蛋白(AFP)测定等,都是通过普查来发现早期癌症病人。

自查则是人们根据掌握的防癌知识,如我们上文中提到的癌症早期的征象等,积极主动地自我检查或定期到医院检查,以期能在早期阶段把癌症检查出来,便于早诊早治。像妇女对乳腺的自我检查,有结肠息肉家族史者定期到医院做结肠镜检查或大便潜血试验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为了早期发现癌症或癌前期病变,建议20~40岁的人每3年到医院进行一次体检,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检查一次。要特别注意检查甲状腺、口腔、食管、胃、肝、淋巴结、卵巢等有无肿块。

对于20~40岁的女性,建议每3年由医生做一次乳腺检查,自我检查应每月一次。35~40岁可做一次乳腺X线钼钯检查。有性生活或年满18岁的妇女应每年做一次宫颈涂片和盆腔检查,连续检查3次正常者,可间隔3年检查一次。50岁以上的人,至少每年到医院做一次体检,特别注意食管、胃、肝、肺的特殊检查,及直肠指诊和大便潜血试验等。一旦身体有异常或不适应该随时到医院检查。

随着人民生活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显著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也随之增加。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亿以上,且还在不断增加。除心血管疾病外,癌症已成为老年人的重要致死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年龄超过60岁为老龄人口,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已加入世界范围内的老龄化国家行列。拿上海来说,1979年已提前21年跨入“老年型城市”。据1992年底统计,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20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16%,预测到2025年将占到28%。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间生活习惯相差悬殊,各地人群包括老龄人群癌症发生频率也不尽相同。但就全国而言,仍以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肠癌、鼻咽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最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多数癌肿在早期并无症状,在老年人则更难以发现而延迟就医。美国癌症协会为无症状人群早期检出癌肿推荐的检查诊断措施,如应用于老年人,对癌症的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理,更有其积极意义。

4.及时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

癌细胞起源于人体的正常细胞。人体任何部位的正常细胞,都可能在外因或内因刺激下发生癌变。由于癌症细胞是从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演变可能是一种渐变,也可能是一种突变,该过程相当漫长,不易被人觉察。这就是癌症早期难以被发现的原因。

癌症治疗时间的迟早,预后则明显不同。早期癌属于局限性疾病,采用局部手术切除或放疗,就可以完全治愈。中期癌超出局限性范围,癌侵犯的范围扩大或有局部淋巴结转移,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如大范围手术切除,外加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即使是这样大动干戈,也只能治好一部分病人,五年治愈率大约为30%。晚期癌是指已有广泛转移,癌细胞已沿着血流扩散到远处器官,手术、放疗和化疗都难以奏效。也就是说,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对于晚期癌,治疗后,五年生存率是很低的。

至此,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早期癌并不可怕,因为它可以治愈。这也提醒我们,即使表面上看上去很健康的人,仍要定期接受防癌普查,凡未经防癌普查,千万不要盲目轻信自己很健康。癌症实际上是一大类疾病,病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癌前病变期,包括某些慢性炎症、慢性溃疡、糜烂、息肉、增生等,一般要经过5~10年才可能演变为癌;

(2)潜伏期,又称隐性癌或早期癌,可长达5~10年;

(3)症状期,病人开始有不适感,如胀、疼痛、梗阻、溃疡、出血、肿块等;

(4)消耗期,即癌症晚期,人消瘦、发热、呼吸困难、大小便不畅、不思饮食等,可以说病已严重。

人们要想战胜癌症,就必须将癌细胞扼杀在萌芽时期,可是,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无症状,病人很难自己发现,惟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健康体检及防癌普查。

近年来在防癌战略上,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各国政府,把更多的钱花在癌的预防和普查方面,而不要花在晚期癌症的治疗上。因为,晚期癌症既治不好又费钱,对国家和家庭来说,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人力浪费。美国最近几年将重点由治疗晚期癌症转向普查早期癌。

有资料显示,1990~1995年,美国总的癌症死亡率首次呈下降趋势,5年内下降3.1%。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力宣传戒烟和妇女保健知识,使肺癌、乳腺癌、宫颈癌死亡率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就是全社会开展防癌普查,发现不少早期癌,使各种癌治愈率提高了。

防癌普查的重要性、优越性,由此可见一斑。它是我们战胜癌症这一恶魔的关键一步。

5.提倡自我检查和自我发现

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如何防止癌症发生的问题,但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仍然是最切实有效的措施。其中早期发现最为关键,因为它是其余措施的前提。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都应该学会自我检查的方法,对自己的身体负起责任。只要思想重视,充分利用灵巧的双手和敏锐的双眼,就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及时发现肿瘤,作进一步诊断。

除了参加定期健康体检外,如果学会自我检查和自我发现,更有利于发现早期癌症。怎么样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发现?

√洗澡或晚上睡觉时,观察和触摸颈部、腹部、乳房、腋窝、腹股沟等处有无肿块和其他异常。

(1)六个月称一次体重,警惕有无不明原因的消瘦。

(2)每天大、小便时,注意大便是否呈柏油样或带血,形状有无改变;小便射程是否缩短,有无出血。

(3)长期咳嗽时,应注意咳出的痰中是否混有血丝,咳嗽声音有无改变。

(4)男性注意有无阴茎包皮过长或包茎,尿道口处是否有溃疡结节,阴茎冠状沟是否有易出血的菜花样肿块。

(5)女性注意是否有月经不正常、白带混有血性分泌物、性交后出血。

(6)活动后出现四肢疼痛且活动受限制时,应注意四肢关节有无肿胀,皮下是否可触摸到肿块。

(7)随时注意身体表面各部位的黑痣变化,看看是否在短时间内生长迅速、破溃。

(8)长期声音嘶哑时,应对照镜子,张大口深呼吸,观察咽喉部有无肿大的扁桃体及其他肿块。

如出现上述种种迹象,思想上也不要太紧张,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因为自己发现的不一定真有异常,即使有异常,也是非癌的居多,癌毕竟只是少数。

6.哪些人群需要早防癌症

人所处的环境是各不相同的,由此而引起癌症的环境因素也大相径庭。那些处于容易引发癌症环境中的人要特别注意早防癌,警惕癌魔入侵。

(1)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要早防癌症

医学家通过大量的肿瘤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表明,癌症的病因有80%~90%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

所谓环境因素,一方面是指人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如吸烟、酗酒、爱发脾气、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不规律等,另一方面是指在生活空间中存在着有害物质,如空气及水的化学污染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医学家们认为,前一类因素对各类癌症的发生更为可怕。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

一些医学统计资料表明,不同环境因素在致癌中所占的比重如下:不良饮食习惯约占35%,吸烟约占30%,生育及性行为约占7%,饮酒约占3%,各种有害物质因素约占10%,其他各种因素约占15%。由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性行为四项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已约占致癌因素的75%。

(2)生活在癌症高发区的人要早防癌症

经过长期观察和调查,已经查明,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各类癌症的发病率也各不相同,这就给人们提出了各自的预防重点。

南方的广东省,鼻咽癌的发病率最高;而华北、东北地区,鼻咽癌的发病率还不到广东省的十分之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肝癌的高发区,此地区每年发生的肝癌病例可能比全国其他地区的总数还要多。

在河南、河北和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区和陕西的商洛地区,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

内蒙古、山西、陕西、湖北和湖南等省区,则是宫颈癌发病率比较高的地区。

在浙江省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内,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全国最高的。

而在大城市中,肺癌的发病率要比农村高2~3倍。

在农村,宫颈癌、食管癌、肝癌的发病率,则又比城市高2~3倍。

(3)从事某项易发癌症职业的人要早防癌症

科学家们估计,在所有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癌症中,职业一项可占5%~10%。

科学家在进行职业调查当中,已经确定了数十种致癌物质,包括石棉,一些金属,如砷、镉、镍等,还有各类化学物质,如联苯胺、无机油和异丙基酒精等。有的致癌物质只和某种癌症有关,比如砷主要引起肺癌,镉除了可以导致肺癌外,还可能导致鼻癌,镍会造成皮肤癌,联苯胺会导致膀胱癌,石棉与肺癌有关,异丙基酒精会造成淋巴腺肿瘤,甚至洗涤剂和雪花膏中常常含有的矿物质在生产中过量使用的时候,也可能与阴囊癌的形成有关。

(4)有不良心理活动的人要早防癌症

事实已经证明,癌症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中与精神因素即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心理因素无论是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还是转归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癌症是一种身心疾病,在心理因素方面,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是个性,即对一个人因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和条件等背景不同而形成的对事物的固定看法和反应形式;

二是生活经历,包括人际关系、婚姻子女、健康、学习及幼年时期的经历等;

三是应付能力或叫承受压力的能力。人们在生存的物质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即吸同样的空气,饮同样的水,吃同样的食物,甚至在兄弟姊妹中遗传基因也大致相同,为什么有的人患了癌症,而有的人却不会呢?关键就在于个人的经历和心境上的差异。因此,心理学家认为,精神因素对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抑郁的精神状态更加明显,抑郁性格被称为“癌症性格”。

(5)带有某些癌症遗传基因的人要早防癌症

历经20多年的研究之后,医学家们于1989年终于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揭示了一条重要线索,查明了为什么某些家庭成员会连续几代都容易得癌症。

迄今为止,国内外的肿瘤研究人员已发现不少符合遗传规律的肿瘤或癌前期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按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传递的肿瘤:一些较为罕见的儿童肿瘤;遗传性肿瘤综合症;癌性家族与家族性癌。

二是按多基因遗传的肿瘤:有家族史的常见肿瘤主要有乳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其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接近于群体发病率的开方值,说明遗传度很高。

三是按隐性方式进行遗传的肿瘤:这类疾病常伴有其他遗传缺陷,一般比正常人群更容易发生,例如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等。

(6)长期大量使用过生长素的人要早防癌症

科学家警告说,生长素绝不是“生长泉”,使用它不但会引起血压升高,而且更不幸的是,生长素和白血病有着某些潜在联系,这种联系虽不十分明显,但科学家们对使用生长素的病人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种联系,仅在日本就发现,使用生长素的青年,白血病的发病率上升了9倍之多。

因此,使用过生长素的人或准备使用生长素的人,应及早预防癌症的发生。

(7)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强磁场环境下的人要

早防癌症

美国环保局认为,下列设施或物品,都会程度不同地危害人体健康,其危害程度以排列顺序为准:

高压输电线、配电线、电热毯、视波显示终端器、床边电器、剃须刀、电吹风、微波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