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玛丽亚·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
32879300000010

第10章 儿童的语言

儿童的语言不是成人教出来的,而是发展而来的。某个时期只会说一些简单的音节,而后可以开口说音节较为复杂的词,直到最后终于掌握整个句子和语法,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普遍过程。

语言,一种超自然的创造物

语言使人类形成不同的族群,语言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语言还是环境变化的原因,即我们所说的文明的起源。

人类生活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有区别的。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够预言他的未来。但是我们可以断言,一个人如果不与社会上的其他人交流,那么他是绝对做不出什么大事的。仅有思考的能力是不够的。人类无论多么聪明,也不能光凭聪明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调一致,而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调一致又是取得成就所不可或缺的。语言是集体思想的工具。人在出生之前,语言并不存在。那么它是什么呢?它不过是一种呼吸而已,是几种杂音的混合物。

语音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在人和它之间也没有什么逻辑联系,只不过人们赋予了这些声音特定的意义才形成了词组。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某一群体的成员之间形成了相同的表达方式,只有那些懂得的人才能理解。其他群体可能用截然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因此,可以说,语言是一堵围住某一特定群体,并使之与其他群体相隔离的围墙。对于人的心灵来说,词总是具有一种神秘的涵义,原因或许就在于此。语言似乎比国籍更具有凝聚力。它把陌生的人联系起来。这之后,人类依其心理的需要发展和分化语言。所以,我们可以说,语言是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而发展的。

奇妙的是,仅这么几个语音就能组合成如此繁多的词语。它们组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这些方式,我们可以造出不计其数的词。一个音可以放在另一个音的前边或后边;有些是浊音,有些是清音;有些音在发出时要闭紧双唇,有些要双唇张开。然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人的记忆力使得人们记住如此浩繁的组合及其意义。思想必须通过由词组成的句子来表达。句子中的词都有特定的顺序,而不能像房间里的家具随意放置。听者按照一定的规则去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要表达某种思想,说话人必须使用特定的词语。在句子中,主语、动词和宾语都有其恰当的位置。仅选用恰当的词是不够的,词与词之间的顺序也很重要。关于这点,我们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事例来证实,可以将一句表达清晰的句子写在纸上,再剪下纸上的每一个字,然后再把这些字任意地排在一起,其原来的意义就消失了。由相同字母组成的词,因为顺序变了,就不能表达任何意义。所以,语言确实是一种超智力的表现。随着历史的变迁,语言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当它所服务的文明遭到破坏时,这些语言也就废而不用,而且因为很难记忆,也就逐渐消失了。初看起来,人们会认为语言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然而,只要细细思索,我们就会发现语言高于自然。它是一种超自然的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犹如一张无限延伸的网,天地万物,无一不在其中。语言又是深不可测的,语言的学习更是永无止境,就比如我们中的一些人虽然长期致力于学习某种语言,却终不能完全掌握。又因为要实现某种计划,人们必须齐心协力,因而需要有共同的语言。于是,这种语言应运而生,然而它也是人们使用的一切工具中最易起变化的。

语言能力的神奇之处

人是怎样掌握语言这一工具的?以前我们相信是儿童“吸收”语言。这种吸收是神秘的,很难理解的。我们通常认为,“儿童同会说话的人在一起生活,自然就会说话了。”但是,如果我们思考一下语言的各种复杂问题,就会觉得这种看法未免过于肤浅了。尽管千百年来,这种看法一直占统治地位。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出了另一个事实,即一种语言,无论我们觉得多么难说,未受过教育的本族人都会说。例如拉丁语,虽然这是一门公认的难学语言,然而最初使用这种语言的却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当时的拉丁语和现代拉丁语一样复杂,但是,未受过教育的农夫和罗马宫廷里的3岁小孩不都使用这一语言吗?

在多年以前的印度,田里的农夫、森林中的流浪者不也是自然地用梵语交流他们的思想吗?

这些问题激起我们的好奇地去细心研究语言的发展。而在儿童身上,我们同样能清楚地观察到语言的发展。同一般人的想法不同,我认为儿童的语言是他自己发展而来的,而不是成人教出来的,因为母亲从不刻意地教她的孩子语言。儿童语言的自然发展有如自发的创造。同时,它的发展遵循着适宜于所有儿童的固定法则。因此,无论语言是简单还是复杂,在儿童生活的某一固定阶段,世界各地的儿童达到的语言水平都是同等的。在这个阶段里,对于儿童来说,掌握拉丁文的难度并不比学会说原始人的语言要大。这时,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儿童们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在某个时期只能说一些简单的音节,再过一个时期就能说音节较为复杂的词了,最后才能掌握整个句子和语法。

语言是一种相当复杂的东西,即使是所有的规则也无法包罗万象,世上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语言。但儿童是从整体出发来学习语言的,因此当他学习语言时,会首先抓住其共性和规律。另外,如果我们对不同的发音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发音同样是有规律的。单词中的每一个音都是通过相应的机制发出的。有时鼻和喉要协调联动,有时舌和面颊必须配合。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参予了这一机制的形成。该机制对儿童学习语言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

与儿童不同,我们成年人的发音机制与儿童大相径庭。当我们成年人听外国人说话时,我们甚至感受不到他们向我们发出的每一个音,更别说把它再重述一遍。我们只能运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机制。儿童也只有靠他自己才能建构其声音发生机制,学会周围人对他讲出的各种语言。

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获得的。儿童的语言始于无意识,并在无意识中发展。它一旦形成也就固定下来。我们成年人只能想象怎样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然后有意识地去学习。总体上来讲,无论哪个民族的语言,在发音上都存在着代代相传的连续性;吸收复杂的语言和吸收简单的语言难度是相同的。无论多么复杂还是多么简单,任何儿童对学习自己的母语都不会感到厌烦,也不论他们的母语是哪种语言,儿童的声音发生机制都会视它为一个独立的整体。

儿童对语言的吸收,使我联想到一种类比。尽管与正题无很大关联,但可以给我们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暗示。

假使我们需要某件东西的图像,我们既可以用铅笔和颜料自己描画,也可以用相机拍照,二者的原理是截然不同的。照片是录在感光板上的图象,感光板接收十个人的图象与接收一个人的图象一样容易,所有一切都发生在闪光的瞬间;即使拍一千个人也不会有什么困难。制作一本书的封面或者外文书页也是如此。化学药品无论对复杂的东西还是简单的东西,都只需瞬间即可完成反应,但是,如果我们亲手画一幅人像,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要画的人像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假如复制一本书的封面要花很长时间,那么要制作更小的封面则要花更长的时间。另外,通过拍照所摄下的图象是在绝对黑暗中印在底片上的,冲印过程也是在黑暗中进行的,并在黑暗中定影,然后才能在亮处显现出摄下的图象。

儿童学习语言的心理机制亦是如此。它始于无意识,并在无意识中发展、成型,然后才公开表现出来。

儿童语言能力的爆发

目前,许多人正热衷于探究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大量准确的观察。于是人们对0至2岁或2岁以上的儿童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并记录下每天发生的琐事。从这些记录中能发现某些类似里程碑的事实,即儿童有着异常丰富的心理活动,然而外部表现出来的却非常有限。这就意味着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表现能力极不相称。我们还会进一步发现,儿童的进步并不是渐变的,而是呈跳跃性的。比如,在某个时期,儿童只能发单音节,而且一连几个月依然如此。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进步,但突然有一天,他嘴里冒出了一个单词,人们开始满怀希望,然而以后一连几个月内他仍然只会说一两个词。这些情况看起来令人气馁,但是,儿童的其他活动表明,他的内心世界正在持续稳定地迅速发展。

而我们自己的经历也如出一辙。在历史长河中,原始人曾经过着水平极其低下的生活,这种生活持续了好多世纪。虽然看起来好像毫无进步。但历史学家十分清楚,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人类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持续发展着,猛然间还有剧变。然后,在下一次重大变革之前,又要经历一个平静、缓慢的发展时期。

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一样。语言的发展并非逐字地、均衡地、缓慢地进行,而是同样存在着心理学家所说的爆发性现象。这种现象不是老师的行为激起的,而是自发形成的。每个儿童,在他生活的某一特定阶段,都能猛然间说出许多发音完全正确的词语。即使是存在发育障碍的儿童,也能在三个月内轻易地学会运用名词、动词、前辍、后辍的各种变化形式。这种情况多半发生在儿童2岁的时候。

这些例子大大鼓舞了我们,使我们乐于继续观察。在历史处于缓慢发展的时期,我们总是充满希望。人或许并不像看起来这么愚蠢,美好的东西可能潜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内心深处而突然出现。

在2周岁以后,儿童表达能力的发展仍然存在着爆发性。简单句和复杂句的使用、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变化、主语的用法以及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等都悄悄地出现在儿童的语言中。就这样形成了儿童所属民族或社会特有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表达机制。此时,儿童的语言能力无意识中积蓄起来并由意识传递出去。终于有一天,儿童拥有了新的能力,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话了。

2岁半是一个人心理形成的分界线。2岁半以后,儿童开始进入组织语言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持续稳定地,而不是爆发性地发展。同时更多地带有儿童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这一阶段要延续到大约5岁到6岁。在这段时间里,儿童将会学习许多新单词,完善句子结构。与过去相比儿童语言水平将大为提高。

比利时一些心理学家发现,2岁半的儿童的词汇量还只有两三百个,但到6岁时他就掌握了上千个。这些词都不是某个人教的,而是他们自学的。当儿童能说上千个词汇以后,我们就把他送进学校,教他识字。

我们必须仔细记住儿童随后出现的双重性。无意识活动是为儿童语言发展作准备的阶段,然后无意识活动过渡到有意识活动,而有意识活动又继承了无意识活动的全部成果。结果是儿童透过无意识活动的预备语言与有意识活动的表达便逐渐形成“人”。儿童6岁时,学会了怎样正确说话,了解并能运用母语的语言规则。这都是无意识活动的结果,他自己是不能描述他的这一活动的。然而这是成为“人”的儿童独自的作为,他就是其语言的创造者。儿童如果缺乏无意识活动能力,他就不能主动地掌握语言,人类活动就不会有什么成效,也就不会有文明。

我们应当正确地看待儿童所具有的活动,这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儿童几乎能做任何事。所谓文明就是建立在他们活动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必须为儿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随时辅助他们,使他们少走弯路。

儿童需要学习语言的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学习语言是儿童自己的成就,但是如果儿童生活的环境只能听到很少的单词或方言,那么他能说的也只局限于这些词或方言。如果儿童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里,他的词汇就会十分丰富。由此可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必须为儿童创造一个学习语言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