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工作、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影响着中年人的健康,并使机体产生大量的毒素积累,免疫功能下降,身体组织器官功能失调,引发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病——慢性疲劳症。国内外调查表明,疲劳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长期的慢性疲劳、过度疲劳就会导致积劳成疾。用“透支”生命的做法来赢得时间,是违背科学的。
中年人要想避免慢性疲劳,保持健康的身体,除了依靠医疗机构外,还要学会自我保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充分休息,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环境保护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避免慢性疲劳,做个健康中年人。
1.慢性疲劳是身心健康的大敌
疲劳是一种信号,当你已经感觉到体力、注意力及兴趣在下降,而睡眠又不能帮助你彻底缓解时,你就应意识到,你的机体已超过正常负荷,应进行调整与休息。
人的一生之中难免会生病,除了因外界伤害和细菌、病毒、微生物所致外,人们还会感到疲劳,并且卧床休息也无明显缓解,并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等症状,同时可伴发失眠、头痛、咽喉痛、发热、胸痛、肌肉关节痛、夜间盗汗等等。虽然自我感觉严重疲劳,不能正常生活,但在医院经过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后仍查不出其他疾病,这就成了慢性疲劳综合症。
美国全国疾病控制中心认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慢性疲劳综合症多发于中年人群,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组比普通人群组易患。女性多于男性,其中40%以上的患者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都曾出现过此病的暴发流行,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发病人数和流行在逐年增加,美国对慢性疲劳综合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群中有14%的成年男性和20%的妇女表现有明显的慢性疲劳症状,据估计,美国约有600万人被怀疑患有这种疾病。英国的类似调查结果表明,约20%男性和25%妇女总感觉到疲劳,其中约1/4可能为慢性疲劳综合症。据加拿大、以色列、西班牙、法国、新西兰、冰岛、日本、俄罗斯、北非等国媒体报道,大约70%~80%的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是妇女。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慢性疲劳综合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都在增加,并有流行趋势。
2000年2月中旬,日本政府宣布了一项医疗数据:全国1/3工龄人口正遭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袭击,患者成年累月感到倦怠乏力,难以回复到正常的精神饱满状态。日本员工流行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由来已久,病源归因于工作过度、劳累过分。日本公共卫生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接受调查的数以千计员工中,有35%正忍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痛,而且至少已有半年病史。
美国全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美国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病例数在全国员工人口中仅占8%,与日本相差甚远,这是根据已经诊断的病例推算的,轻的或没有发现的患者可能更多。现代研究表明,除了主观感觉疲乏,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表现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可以发生在青少年,也可能发生在中老年。
慢性疲劳综合症不仅在欧美及日本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也并不少见。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种应激性疾病,有专家认为,可以把慢性疲劳综合症看做是一种现代文明病,它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复杂多变有密切关系。现代工业社会的快节奏以及激烈的竞争,促使人们为了获取或保住工作的机会,或者追求更好的发展,就像机器一样拼命地超负荷工作,同时还要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身心的极度疲劳,尤其是遇到社会交往中上下沟通渠道不畅,或心情压抑却又不能得到宣泄的时候,更易造成抑郁、焦虑等精神状态。
2.中年人是慢性疲劳的主力军
中年时期人体在生理上处于转折时期,此时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由成熟稳定逐渐转向衰退,再加上中年人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肩负多方面的重任,因此中年时期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多发时期。
中年时期是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时期。人到中年,在事业上往往起着承上启下的骨干作用,他们既是老一辈的得力助手,又是下一代的师长;中年人在家庭中既要培养和教育子女,又要赡养老人,是一家之主、家庭栋梁。同时,中年人生理处于一个由盛转衰的时期。
生物的衰老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超越衰老的自然进程而出现加速老化、提前老化的现象,称之为“早衰”。例如,有的人看上去好像近60岁了,其实他才刚刚40岁出头;有些人还未到40岁,两鬓就生出花发。中年人过早地出现生理上老化和体质上衰退,其原因与机体免疫功能减弱、遗传缺陷、精神抑郁、营养失调、起居失常等因素有关,而起居失常是最普遍的原因。成年人如果连续1周不睡觉,则其生理功能就会发生严重障碍;如若长期睡眠不足,则可损害中枢神经的功能,造成细胞代谢的超负荷运转,促使疲劳产生并长期困扰中年人。因此,虽然是“人到中年万事忙”,但中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6~7小时。
长期过度的疲劳,损耗体力而得不到恢复,可减少机体的能量储备,促使重要器官的提前老化;相反,终日悠闲懒怠、无所事事或缺少活动,血脉不畅、肺活量减少,大脑发生废用性萎缩,亦可加速衰老。近些年来,中国不少青壮年时期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不少有名望的科学家,因只知道生活节俭、工作勤劳而不注意身体保养,再加上不忍心看着中华民族落后而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以致心理负担过重、心力交瘁,最终积劳成疾而导致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中年早衰、英年早逝绝非个别现象,而是一个非常令人忧虑的问题。一批正当年的科学家,在他们生命的黄金时期,正当国家和社会非常需要他们的时候,也正当他们最能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时候,却因多年积劳成疾而使他们的生命被残酷地提前划上了句号。这不仅对个人家庭带来了悲痛,也是国家的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其实,在我国,未老先衰、健康状况不佳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
因此说,中年人是慢性疲劳的主力军。
可以这样认为:因疲劳、压力、挑战或挫折等心因性原因引发,以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失眠等身心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似病非病状态,可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属于亚健康状态。
中年人面对剧烈的竞争、沉重的社会、家庭压力,又缺乏必要的社会环境支持,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和适当方法去克服或使其缓解的话,存在某些性格弱点的人就容易患上以疲劳、失眠、情绪低落、无生活乐趣、疑病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状。
有的人经常疲惫不堪、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烦躁、易怒、腰酸、背痛、头晕、眼花、失眠、嗜睡、神经衰弱、全身乏力、神志恍惚、食欲不振等却查不出明确的原因;服用健脑安神、开胸顺气等药物,而全身倦怠却始终得不到改善,这就是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先兆。
3.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表现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脑力劳动者的紧张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使现代中年人普遍感到身体疲劳,有的甚至酿成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由美国全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87年正式命名的,直到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才给慢性疲劳综合症下了明确而具体的定义,人们才逐渐接受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种人体混乱现象的解释。概括地说,如果一个人毫无理由地持续6个月以上或反复出现疲劳,影响了学习或工作等正常活动,而且不能通过休息来消除疲劳,这种症状便是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极度的疲劳,同时伴有微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神经精神症状、免疫学异常等,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无重大发现,免疫实验室检查常伴有EB病毒抗体滴度的增高。
慢性疲劳综合症多见于中年人。临床表现为身体极度疲劳和头痛,呈长期持续性,病程数月或数年。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喉痛、淋巴结肿胀、低热、肌痛、关节痛等精神症状较为突出,初期表现为头晕、失眠、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思绪混乱、大便次数增多、心慌、易怒、纳差。后期则表现为嗜睡、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抑郁、便秘等症状。此外还会伴随腹胀、恶心、胸闷、气短、尿频等。男子出现阳痿早泄、性功能减退,女子出现月经不调、性冷淡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得不到正确治疗,有可能导致精神障碍、抑郁症,甚至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或老年性痴呆。
目前,慢性疲劳综合症病因尚不明确,它的产生涉及到体力、脑力活动过度,即精神情志、不良习惯、过度劳累等多种应激源,导致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诸系统的调节失常,终致表现以疲劳为主的机体多种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然还不完全清楚,但认为与病毒(如疱疹病毒、肠道病毒、逆转录病毒、EB病毒等)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在一些国外文献上将其归类为传染病。有的学者发现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异常,许多患者都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等神经精神症状,因而神经精神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病因。
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发病时酷似感冒,最主要的症状是长期(超过6个月)疲劳,卧床休息也无明显缓解,虽然患者自我感觉严重疲劳,不能正常生活,但在医院经过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化验及CT、磁共振检查等,往往还不能找出肯定的病因所在,这是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一个重要特点。
虽然国际上已公认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存在,但对于相应的诊断标准尚有不同意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传染病学教授瑞斯博士指出,可能导致长期严重疲劳的疾病种类很多,需要先排除这些疾病才能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症。能引起疲劳感的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慢性感染、内分泌疾病、药物依赖或成瘾、慢性精神病及其他可以确定病因的疾病。对于长期疲劳的患者说来,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既不要将其他疾病误认为慢性疲劳综合症,也不要将真正的慢性疲劳综合症遗漏。
4.以食疗医治疲劳的方法
祖国医学有“药食同源”的提法,有些疾病的确是饮食不当或饮食不节所造成的,但科学、合理的膳食对有些疾病的防治及调整确有帮助。中年人在选择食疗时,应考虑到个体需要,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对慢性疲劳综合症,除了调节心态,合理安排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积极的治疗措施外,饮食疗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这里应该分清且引起重视的一个误区是,许多人把食疗与进补当作一回事,认为只要多吃补品,大量补充营养品,就是“食疗”,这是非常错误的。比如人们在紧张的劳动或剧烈的运动后,感到浑身肌肉及关节酸痛、精神疲乏。为了尽快解除疲劳,恢复青春活力,有人就买些鸡、鸭、鱼、肉、蛋等大吃大补,以为这样就可以补充因疲劳造成的营养损失。其实,这样做非但不会解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食疗应该讲究科学,要在营养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补充。现代营养学证明,鸡、鸭、鱼、肉、蛋等动物性食品中,含磷、硫、氯等酸性元素较多,这些食品进入人体后,能与多种酶起作用,氧化成带阴离子的酸根留在体内,使体液呈酸性,这类食品称为酸性食品。另一类食品如蔬菜、水果、豆类、茶叶、咖啡等,含无机物钾、钠、钙等碱性元素较多,该食品在体内会生成带阳离子的碱性氧化物,使体液呈碱性,故这类食品称为碱性食品。
人体是一个酸碱平衡的机体,正常健康人的体液呈弱碱性(pH7.35~7.45)。此时人体处于最佳的健康状态,免疫功能最强,生病的机会最少。人在紧张的劳动和锻炼后,感到肌肉酸痛和精神疲乏,其原因之一是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大量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质,积聚在人体肌肉和器官中,这些酸性物质刺激人体组织和器官,使人感到肌肉、关节酸痛和精神疲劳,这是一种暂时性的酸中毒症状。如果此时大吃大补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品,会造成血液更加酸化,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不仅不利于清除疲劳,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十分不利。
医学专家研究证实,人类70%以上的疾病发生在血液呈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血液呈酸性,就会出现钙盐沉积,血液色泽加深,血液黏度增大,容易引起酸中毒现象,此时免疫功能下降,抵御疾病的能力减弱。一般血液偏酸性的人,易患动脉硬化、神经衰弱、记忆力衰退、胃痛胃寒、创伤不易愈合、容易感冒等。因此,人在疲劳后要多吃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海带、牛奶、茶叶等,这些食品在人体内产生的碱性氧化物会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以保持体内的酸碱平衡,使血液维持弱碱性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疲劳,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5.善于休息,储蓄健康
紧张和放松对于人体都是极端重要的。适当放松自己,有利于肌体恢复疲劳和产生新的活力,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工作。所以说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是中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慢性疲劳综合症能否预防和治疗尚无确切的答案,但休息、放松无疑有益于症状的减轻。人体衰老的原因是最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之一,人体中诸多疲劳因素的汇集可能是导致衰老的重要根源。所谓多种疲劳因素,即不仅包括体力方面的因素,也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美国和加拿大的生物学家通过生物钟基因分离并移植于卵细胞中进行研究,发现衰老细胞长期不断分裂可导致脱氧核糖核酸机能的损伤,从而制约了生物体内新陈代谢乃至生命的进程,加速自身元气损伤,造成生物体衰老。在人才激烈竞争的社会,很多人拼命地学习、工作、进取,弓弦始终绷得紧紧的,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慢性疲劳综合症,反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美国百货业大王凡纳美克曾说:“腾不出时间休息的人,终有一天要腾出时间生病。”在我国,有些人才英年早逝,除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之外,还在于他们忘我地工作,忽略甚至根本放弃了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因而不少人罹患了慢性疲劳综合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当注意生活规律,中午要有30~60分钟午睡,国外一些公司规定职员必须午睡,以提高工作效率。午睡不宜太长,半小时左右。睡时最好能平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将身体伸展开来。不要趴在桌上睡,这种体位容易使空气受限,颈项和腰部的肌肉紧张,醒后很不舒服,易发生慢性颈肩病。此外,许多工间休息的方式值得提倡,如做做健身操、散散步、打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
许多人误以为休息就是坐着或躺着,于是到了周末就坐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其实,休闲娱乐是消除疲劳的积极性措施,在疲劳时转换一种方式进行体力或精神活动,较单纯的安静休息更有积极意义。一些颇有乐趣、让人心情舒畅的活动,如休闲娱乐、读一本喜欢的书或看电影,这些都可丰富生活,放松身心,消除工作紧张时积蓄的能量,改变萎靡不振的状态。和朋友小聚谈笑风生也可以是一种休息,发自内心的笑,可使从颧肌到腹肌的30多处肌肉颤动,从而减轻动脉的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刺激免疫系统,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休假是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在对管理者提出的素质要求中,第一条就是要有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思维敏捷的健康身体。休假不应简单地理解为调节人本身的身心平衡,它还可以调节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点在当前社会中显得尤其重要。现代研究表明,更多的人虽无明显疾病,但会出现倦怠、疲劳、乏力、失眠、食欲差等慢性疲劳症状。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和突发事件刺激,引起机体应激反应,是慢性疲劳综合症的重要原因。
6.学会与坚持放松疗法
中年人消除精神与体力的疲乏有多种方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学会“自我放松”。这种放松富有效果,它能使紧张过度的机体充分地松弛下来。保健学上也叫“放松疗法”,对疲劳及一些慢性病均有疗效。
放松包括精神放松与身体放松两种。当精神疲乏之后(例如较长时间的阅读、写作、操作计算机、开会、辩论等活动之后),就非常需要精神上的放松。此时,宜找一安静环境,一人独处,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默念:“放松、放松……”,并伴以舒畅自然的深呼吸,以便吸入大量的新鲜、含氧量丰富的空气,而呼出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条件时也可以吸一些氧气(国际上流行“氧吧”,就是专门给人们提供氧气吸入以消除疲劳的场合)。或在窗前眺望绿色的森林、蔚蓝色的大海、辽阔的草原……大自然的风光及绿色的基调十分有助于精神的充分放松。有半小时这样的自我放松,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疲乏。
当体力劳累而不支时,也应及时做机体的放松,并以充分放松那些已经疲乏了的大肌群为主。例如,上肢活动过久引起肩、臂、腕、手肌劳累,就应将上肢搁置台面上充分放松;而当下肢因站、走过久引起劳累酸软时,就应完全仰卧在床上,伸展双下肢令所有肌群放松,或在膝弯处垫一小枕以使小腿肌得以自然放松。当下蹲过久而引起腰肌劳损时,便应平卧于较坚硬的床上,以支撑腰肌令其完全放松。不宜睡在太软的床垫上,因为那样易使腰肌得不到必要的支持,造成肌肉无法达到自然、充分的放松而使疲劳得不到缓解。
其他尚有颜面表情肌的自我放松、颈肌的自我放松、会阴及肛门肌的自我放松等方法。
学会了精神及肌肉的自我放松疗法,有利于及时消除精神及体力的疲乏,尽快恢复精力,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及学习中去。
美国雅各布森等设计的放松技术简单易学,大多数人首次使用就感到放松,而且在反复使用后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就是雅各布森放松法的动作和程序:
①到一个光线柔和而幽静的房间去。关上门,坐在一把舒适的椅子上,两足平放地面,闭上眼睛。
②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呼吸。
③做几次深呼吸,每次呼气时心里都默念:“放松”。
④把注意力集中到脸上,感到脸上和眼周的肌肉有些紧张。内心中把这种紧张想像为一个握紧的拳头,然后想像它逐渐放松,就像一根松软的橡皮筋。
⑤使脸部和眼睛完全放松,你感到一阵放松的波传遍全身。
⑥用力将脸和眼周的肌肉绷紧,然后松开,感到放松的波扩散到全身。
⑦将以上命令用到身体其他部分。把上述的放松方法慢慢下移到下颚、颈部、双肩、背部、上臂、前臂、双手、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脚腕、双脚到脚趾,直到身体每一部分都放松。无论在身体哪一部分,内心都先想像紧张,再想像紧张逐步消除,再把这个部位绷紧,然后使它放松。
⑧全身都放松后,就在这舒服的状态下安静地休息2~5分钟。
⑨准备睁开眼睛,开始意识到这个房间。
⑩睁开眼睛,准备恢复日常活动。
在放松时,要屏除杂念,使自己同外部世界隔绝,沉入内部的宁静中。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一种方法,每天做1~2次大有好处。若有严重的精神压力,不妨一天做3次。这种方法与许多人练习的气功和入静有些相像,但没有气功的诸多理论。实际上完全可以用入门的简单气功来代替。太极拳和瑜迦也能有效地缓解精神压力。
7.缓解疲劳的20种方法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都感到疲惫不堪,有的甚至喘不过气来,中年人尤其如此。只有学会缓解疲劳之后,才能轻松工作,保持身体健康。
法国医学专家经过长期跟踪调查分析,提出了20种释放精神压力的方法,不妨一试。
①每天早上提前15分钟起床散步或慢跑。
②学会自我放松。如在眼上敷上一块湿润的眼罩躺15分钟。
③欢笑和呼喊。当你认为想发泄时,可约数位好友在人少的公园或高山对天大笑、大叫。
④把心中的郁结、牢骚对朋友说出来,得到安慰。
⑤做任何事都不要过于考虑成败,要尽力而为。
⑥学会说“不”。当你认为自己不想接受其他工作或邀请时,不要勉强去答应。
⑦把你的烦恼、忧虑反复写在纸上,你会感到前景光明。
⑧伸出你的双手。如参加一些集体的义务工作,你会从助人中寻得乐趣。
⑨呼吸。慢慢地呼气或吸气,如吹气球或泡泡糖也能使你获得放松。
⑩把自己打扮一下,令你充满自信,精神压力会降低。
[11]做点家务。不要认为做家务会把你累垮,事实正相反,每天花点时间处理家务,你的疲劳也会慢慢随之消失。
[12]听音乐。欣赏你喜欢的乐曲会令你达到忘我境界而忘了烦恼。
[13]夜光可战胜精神压力,晚上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可较快缓解精神压力。
[14]遇有经济困难时,要出声,可跟朋友借或向银行贷款,憋在心里压力反而更大。
[15]用餐正常。定时吃饭,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16]切勿暴饮含乙醇饮料。这些饮料中的乙醇会刺激大脑神经,令你先兴奋后疲劳。
[17]运动当然是减轻精神压力的最佳途径。要多参加游泳、骑自行车、跑步等体育活动。
[18]做瑜珈。瑜珈可协助人的身心得到平衡,平时你不妨学学这种课程,需要时在家里做即可。
[19]要有充足的睡眠。好的睡眠,可令你精神振奋。
[20]在家中放一些芳香剂,如薰衣草等。当你想休息时,在房中点燃一些具有芳香味的蜡烛。
8.电脑综合症的预防
电脑今天已成为了中年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确给中年人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忧虑,对中年人健康危害也随之产生,中年人必须懂得一些预防措施。
计算机房的电磁辐射、噪声、光照不适及负离子含量少、电子设备污染等因素正在缓慢而无情地损害着人们的健康。不少计算机操作人员常出现头昏、眩晕、呕吐、眼胀、失眠、食欲下降、溃疡、高血压等症状。人们将这些操作计算机而引起的各种毛病统称为“电脑综合症”。
据有关人员调查和统计显示:在屏幕显示器前操作的人感到眼疲劳的占83%,肩臂疲劳的占64%,经常头痛的占56%,食欲降低的占54%,其他还有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等情况发生。调查表明,每天在屏幕显示器前工作超过3小时者,健康方面出现的毛病是一般人的3倍多,而孕妇出现不良反应的超过90%。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受电脑带来的精神压力,21%被调查的女性声称自己因电脑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有类似感觉的男性比例为15%。过度上网使人无法获得足够时间与家人或朋友相聚,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样极易导致精神疾患。
除了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加大外,电脑等办公设备还会危害人的呼吸系统。办公设备会释放有害人体健康的臭氧气体,而电脑及其附属设备是主要元凶。这些臭氧气体不仅有毒,而且可能造成某些人呼吸困难。长时间呆在臭氧气体浓度较高的地方,容易导致肺部发生病变。
电脑显示屏为什么会引起视觉疲劳,这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专家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电脑荧光屏不断变幻和上下翻滚的各种字符会刺激眼睛,对眼睛有一定的损害。另外,由于安放电脑的室内环境正负离子失衡也会引起使用者植物神经失调的忧郁症等。
针对以上原因的分析,有关专家提出了下列防止电脑综合症的七条措施。中年朋友们不妨依照要求坚持做,定能收到积极的功效。
①使用1小时电脑要休息15分钟左右,让眼睛和身体得到放松,以消除疲劳。
②休息时要勤做室内运动,如散步、收腹挺胸、甩手腕。休息时多洗脸,洗脸既会使肩、腰、手等关节运动,同时又增加了脸部尤其是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效果较好。
③采取正确的操作姿势,坐姿要端正,上臂自然放直,前臂与上臂垂直或略向上10°~20°,腕部与前臂保持同一水平,大腿应与椅面成水平,小腿与大腿成90°。
④显示器屏幕位置应在视线以下10°~20°,与人的距离在0.6~0.7米。
⑤连续使用电脑不超过4小时。
⑥室内光线应柔和,显示器背后的空间应尽量大,让使用者的视线可以离开屏幕休息。
⑦多吃一些胡萝卜、豆芽、瘦肉、动物肝等富含维生素A与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吃些绿色蔬菜有益于电脑操作者的健康。
9.夜班综合症的预防
夜班职工容易出现头昏体乏、心理压抑、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下降等不适表现。这是人体节律被打乱的表现。这些不适应称之为夜班综合症。对此,如果经过合理的饮食、睡眠等调节,还是可以预防和缓解的。
美国学者在某矿业和化工公司对100名夜班工人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除了在上夜班时有轻重不同的不适反应外,白天在家亦难以安睡。瑞典的一项研究则表明,三班制工人患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要比长白班者高25%。发生夜班反应的原因是因为三班制工人体内的生物节奏难以与外界自然环境同步变化。
一种减轻夜班反应的新方法是把原来每周倒一次班,改为每三周倒一次班;每次倒班后,中间有3~5天休整时间,再由资方派员认真询问调查每个工人的生活方式、睡眠习惯、偏爱上哪种班和医疗记录等情况,并输入电脑分析,最后作为调整工人工作班次的依据。工人则应紧密配合,在倒班间隙期,不搞第二职业,注意休息,保持轻松愉悦。下班后尽快睡眠,使倒班后很快便适应新的劳逸安排。
对于夜班综合症的预防,个人可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安排膳食
如果是前半夜工作的,晚餐一定要吃好。如果是后半夜工作,晚餐可少吃一些,因为晚上要提前睡一会儿,同时上班后不久还要吃夜餐。要适当增加维生素A的供给量,能提高人体对昏暗光线的适应能力,夜班人员的眼睛容易疲劳,特别是夜间行车的司机、飞机驾驶员、观察仪表的工人、守夜的边防战士,要多吃些富有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
(2)睡眠要充足
如前半夜班,午后应休息;若是后半夜班,晚上应尽量早睡觉,早晨下班后,也要抓紧时间睡上一觉。要想睡得深沉和香甜,睡眠环境应安静、幽暗、舒适。为了保证睡眠时间,晚饭不宜吃得太迟,饭后不喝浓茶、咖啡。
(3)适合的体育锻炼
这是促进睡眠的重要手段。睡前用温水洗脚,或用温水洗澡都有利于睡眠。如果做到这些,还是不能入睡,特别是上后半夜班,晚饭要早吃,又要早睡,往往很不习惯;有的又怕睡得太熟届时醒不过来,反而不容易入睡,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做到自我放松。如果上夜班患了失眠症,不妨试用食物催眠。蛋白质中色氨酸含量较高,特别是小米中的含量名列首位,在临睡前吃些小米粥,可以帮助人们发困,酣然入睡。
只要做到合理安排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能保证夜班工人的身心健康。如果夜间不重视夜餐,白天又不注意休息,就会有损于健康。
10.应激反应综合症的预防
应激反应综合症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病症,由于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即患病人数多)和特有的时代性(伴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综合症),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
造成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各种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紧张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所致。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不得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等。有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容易患此病症的人群依次为:飞机调度员、大中学校教师、企业经理、驾驶员和警察。具有A型性格的人中比较多见,其中又以心理素质较差和不善于自我心理疏解的人更易罹患。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以及自身期望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工作;有些则由于情感纠葛多、婚外恋、家庭矛盾突出,也比较容易罹患。
此种综合症的主要症状为长期持续的疲劳、恋床、四肢乏力、腹痛腹泻、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淋巴结肿大、时常感冒、无名低热等。因病人多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医生很难确诊。而失眠、极易疲劳、怕见某些人物、怕去某些地方和场合、总是心惊肉跳、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
应激反应本来是机体在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经大脑皮层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应该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其作用在于使机体能对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时的回应,只要其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适当,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对保护机体有益。
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过度激烈(与本人的承受能力比较而言),或者长期、反复地出现,以致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上述症状,这便是应激反应综合症了。
对于应激反应综合症,正确的预防措施是:
①心理准备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性和高挑战性,对于由此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要有足够心理准备,免得临时惊惶失措,加重压力。同时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为逆境心事重重。
②要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内心的安宁。
③自我期望适当。如有位白领人士定下的人生目标为“一百万存款,一栋花园别墅、一辆本田车”,并为此而没日没夜地干,结果不幸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疾病,这就是一个值得汲取的教训。
④有劳有逸。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使精力和体力得到及时恢复。此外,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⑤自我疏解。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藉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