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丈夫:新婚让我独守空房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一直电话不断。铃声再一次响起后,话筒传来一位少妇伴有哭声的诉说。她说要当面咨询,请一定优先安排她的来访,救救她。
第二天,我接待了年仅26岁的少妇的来访。这是一位颇有女性魅力的少妇。只是略显苍白的面容上挂满的愁苦和哀怨,掩去了这个年龄应有的朝气。落座后,她话没出口泪先流:“我的婚姻怎么碰到了这样少有的第三者,您救救我的婚姻吧……”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心理咨询的沟通还没有开始,却先要面对来访者的泪水。婚姻出现第三者,的确是让人痛心。但心理咨询师又不能只会陪着来访者掉泪。我一面静静地递过纸巾,一面思索着:她婚姻遇到了一个怎样少有的第三者?
片刻,少妇的心态平静了一些,开始慢慢地倾诉下面的故事:
两年前,我嫁给了比我大三岁的小海。虽然我是初婚,可小海已经是第二次婚姻了。不知他和前妻的分手是因为什么,只知道分手时他们结婚还不到半年时间。小海的家境比较富裕,两处宽敞的楼房相聚不远,一处算我们的新房,一处算是小海父母的房子。这么多的住房平时总是空荡荡的。因为在我们婚前,除了保姆,全家就小海母子俩在家里闲居。作为这样家庭的独生子,小海和前妻分手后,红娘自然不少,但与几个女孩相处不长时间都没有留住。后来经人介绍我们相识了。实话说,小海的家庭条件影响了我对这桩婚姻的认可。因为我的父亲久病在床,我深知缺钱日子的艰难。再说,他们家虽然富有,在当地口碑还是不错的。小海自身也还本分,并不像有些富家子弟的忘乎所以,而且很孝顺,对他妈妈特别好,对我也中意。就这样,我没有太多的考虑,就走进了这桩婚姻。
不管怎样,走进婚姻的我和所有的新娘一样,昀渴望的是爱情。新婚当晚,客人散去,我憧憬着浪漫和缠绵的心动时刻。我的心和时钟的指针一同跳动,可是越来越没有了指针那样的平稳,因为指针已经走过了12点。新房里还是我一人独守,小海一直在他母亲那边。不记得什么时候,我浑然入梦。梦中小海的妈妈成了新娘。一身冷汗惊醒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看到小海已经坐在了电脑前,我默默地流泪。
就这样,整个蜜月,不是我漫漫长夜独守空房,就是小海整天与电脑为拌。就像他的生活里没有我这个人一样。您说这是新婚蜜月的生活吗?
少妇的泪水又流淌下来。
新娘没有品尝到新婚的喜悦,我知道她泪水中流淌的是无尽的愁怨。沉静片刻之后,我说:“由于诸多原因,婚姻往往需要一个磨合期。新婚的小夫妻更难免有较多的不和谐,未必就是出现了第三者。需要的是共同努力,慢慢地磨合……”
“我也是这样想的,既然结婚了,就该从自己做起,尽自己的努力搞好夫妻关系。”少妇擦掉了泪水,继续诉说她的愁怨:“我尽量创造条件亲近小海,但他还是表现冷漠,很少和我交流。我们的夫妻性生活也很少。结婚刚几个月的时候,晚上他就经常住在母亲那边了。所以,婚后好长时间没有怀孕。我想,孝顺母亲也是人之常情,我尽量创造条件亲近小海就是了。于是,生活上凡事我尽量迁就他,什么都依着他,什么都顺着他,以致迷失了自我。但他还是表现冷漠,很少和我交流。这是怎么啦?我没有做错什么呀!”
奇怪的婆婆:不让我们夫妻亲近
“你的婆婆知道你们的情况吗?”我开始关注少妇的婆婆。
“我把心中的困惑说给婆婆。婆婆却说:他本来就是这样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你不要怪他。再说,沉默是男人的优点,在你这里怎么反而成了缺点?瞧,婆婆不但不去劝说儿子,反而怪我不好!”少妇抱怨说,“后来,我终于怀孕了。有了孩子,也没有让我们的关系亲近起来。而且,他去他母亲那里更频繁了,一去就是几天。没办法,我只好带孩子也去他母亲那里住。可他母亲总是想方设法阻止我和小海在一起亲近。孩子四个月的时候,我和小海说:孩子在这里总是吵,我们回去吧。婆婆听说赶紧抢过话头说:那样的话,我也去和你们在一起住,我想孩子。于是,虽然搬过来,可婆婆又和我们住在了一起……”
“你是说婆婆想孩子是一个借口?”随着少妇的诉说,我似乎看到了那个所谓的“第三者”。
“就是。婆婆总是不给我们亲近的机会。”少妇找到知音一般,“如果我们在一起,婆婆就会借口让他做这做那,把他支走。小海也真像个小孩一样,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特别听他妈的。现在,孩子都会叫爸爸了。我劝他,你看孩子都这么大了。可他还是不理孩子,不理我。如果没有他母亲在身边还好些,如果他母亲在身边,他根本不敢和我有什么亲近的举动。您说我怎能没有抱怨?可我只要说点什么,他马上就告诉他母亲。那天,他母亲居然找借口,说我对她不关心,说我就是为了钱才结婚的,说要不就离婚。这种情况已经有好几次了。
“那天,我实在受不了了,和小海大吵:别人家的老人都千方百计让年轻人单独在一起亲近,而你妈为什么偏要破坏我们?没想到小海却说:破坏?依我妈妈,当年真的想退掉你呢!小海的话让我回想起恋爱的时候,小海的母亲曾经明里暗里一再挑剔我:什么太热情啦,什么太殷勤啦,什么女人太有魅力了不是好事啦。只要我来到他们家,她就满脸不高兴,好像我要把她的儿子抢走一样……”
奇怪的母子:特殊的依恋
“你说的所谓‘第三者’,是指你的婆婆?”我说出我的判断。
“是的。”少妇点头说,“我可以蒙上自己的眼睛,却不能蒙蔽自己的心:婆婆就是和我争夺小海的第三者。平时小海总是找各种借口和母亲在一起,而且是那样亲密。我抱着孩子,小海连看都不看,换成他母亲抱着孩子,他却趴在他母亲的后背亲昵地逗孩子,有时候在床上逗弄孩子还说笑着滚在一起。
“几个月的孩子哪有不哭闹的?每到晚上孩子哭闹的时候,婆婆就对小海说:孩子总哭闹,你怎么睡觉,过来,和我一个房间来睡觉吧。就把小海叫到了她的房间。而且,有时候我们的屋门已经关上了,她还要敲开。那天晚上,快10点了,我们夫妻已经睡下。婆婆因为一点小事就跑来我们的房间,说不好了,我那个屋子有什么动静。不由分说,把小海拉起就走。后半夜,这边就剩下我和孩子。这种压抑和尴尬的日子让我感到窒息,特别是他们母子那种特殊的依恋,让我心里很是别扭。真的受不了……”
面对少妇的泪水,我终于明白了她婚姻的困扰源于小海母子关系的障碍。自己的丈夫与婆婆过于依恋,这于新婚的少妇,自然是难耐的愁怨。于是,在她心里,婆婆成了奇怪的“第三者”。
心理透视“第三者”
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问题是,心理咨询实践表明,现代家庭生活中,类似的母亲扮演儿子婚姻“第三者”的情况并非绝无仅有。这不简直是“母子乱伦”吗!对此,我们不能这样简单地归结,从心理学角度应该叫作“母子互恋情结”。
究其心理渊源,母子互恋情结是“亲子三角关系”出现障碍的产物。从精神分析学说看,在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孩子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对两性差异开始关注,对不同性别的对象有了不同的情绪反应,是性心理初步的萌芽阶段,所以叫作“性蕾期”。这种性心理现象自然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不同感觉,从对异性家长的亲近中,获得某种心理的满足。女孩会对父亲亲近撒娇,排斥母亲,即所谓的恋父情结;男孩会对母亲亲近爱抚,害怕父亲,即所谓的恋母情结。于是,就形成了亲子三角关系冲突。随着年岁的增长,大约在6~11岁,性心理发展进入“同性期”,也叫异性排斥期,表现为愿意和同性朋友要好,排斥异性朋友。于是,孩子开始了向同性父母的学习模仿。男孩会逐渐地与母亲疏远,亲近父亲,向父亲学习如何长大成为男人;女孩也不再与父亲过分亲密,而和母亲亲近,并学习如何成为女人。所以,大多“亲子三角关系”冲突会随着子女的成长而逐渐化解。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有人却没能很好地走过这段心路历程。如果到了青春期前,母子还过分亲近,男孩继续排斥或没有认同父亲,父女还过分亲近,女孩继续排斥或不能认同母亲,就形成了亲子三角关系的障碍。于是,等子女面对婚恋生活的时候,在父母这方面会表现出,一旦子女恋爱和结婚,不管对方怎样,都会产生强烈的失落和嫉妒,甚至不惜干扰子女的恋爱和婚姻,也要把子女拉回到自己的身边。在子女方面会表现出,不能摆脱对父母的过分依恋,进而影响自己的婚恋生活。于是,有的父母便扮演了子女婚姻的“第三者”。如果是母亲扮演了这个“第三者”,往往是与儿子形成了母子互恋情结。现在,少妇遇到的就是这样的一对陷入这个情结的母子。
交流了上面的意思,少妇有所领悟,转而问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第三者”的背后
“在你的故事中,似乎还应该有一个人?”我以问代答。
“对了,我几乎忘了,这个家里是还有一个人,我的公公。”少妇的思路转到这方面来,继续着他们家庭中的故事,“慢慢地,我知道了一些他们的家世。小海的父亲比他母亲大,快60了,却一直在外面工作,现在是一个公司的老总。当初,他们是在农村,小海的爷爷去世很早,他奶奶很年轻的时候就守寡。可能是受了老太太的影响,老太太去世后,小海的父亲长年不在家,小海母亲就这么守着小海,过着几乎是守寡的日子。也许是出身贫寒反倒让人努力,小海的父亲在外创业一气就是二三十年。慢慢地小海父亲给小海母子俩带来了富有的生活。所以,在家里虽然几乎看不见我公公这个人,他却在这个家里很有地位。周围的人们都说公公人挺好。但是他和婆婆两人的关系并不好,公公很少回家。所以,我婚后的生活中又似乎没有这个公公。后来听说,公公在外面还有女人。我听说过婆婆早些年为此去公公的单位吵架:我哪点对不起你,你却在外面养女人?如今,他们已经不再争吵,公公也有时回家。公公回家的时候,与婆婆两个人白天和一般的老人一样,但是,晚上很少和婆婆在一起,经常公公自己一个房间。
“后来我发现,小海和母亲那么亲近,却反感父亲。他父亲身体不好,那次,又因病呆在家里。不知因为什么让小海不高兴,小海不顾我在身边暗自赌气:“他死了才好。”又一次,忘记因为什么小海又不高兴,居然不顾我的感受发誓说:“多少年来,他对我和妈妈一点不关心。到现在了他还发脾气,等着瞧,早晚有一天我要带着妈妈私奔!”我心头猛然一惊,忽然想到了新婚晚上的那个可怕的梦。我知道这是一时的气话,可他们家庭关系为什么这样?
“我这个公公也让人奇怪……我和他谈过一次这件事情。他居然没有什么反应,很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他为什么这样的态度?”
由小海父亲听儿媳介绍后的“见怪不怪”,可以推知小海母子互恋由来已久,而且他们三人已经彼此达成了一种默认,或者说小海父亲自知责任首当其冲,便故作漠然。很明显,小海母子互恋情结的心理背景,就是亲子三角关系的严重障碍。小海家的两代单传,父亲在外,母亲长年守着一个独子,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对儿子有太多太多的感情依恋,特别是小海父母关系的异常,又加剧了母亲对儿子的感情寄托和精神依恋,于是扮演了儿子婚恋的“第三者”,不知不觉间与儿媳争夺着小海。
这个个案再次表明,结构和功能不健全的家庭,如母子单亲或夫妻关系存在障碍,或父亲长年在外忽视妻儿的家庭,往往容易出现亲子三角关系的障碍,导致母子关系异常,进而出现母子互恋情结。
小海前妻的离去以及后来谈了几个女孩都没有留住,很可能是她们觉察到了这对母子关系的异常。而这位少妇可能出于物质生活的考虑,选择并承受了这种异常的家庭关系。但是这种承受是有限度的。于是,她试图采取“否认作用”这种心理防卫机制,宁信其无,不信其有,蒙上眼睛以求缓解心灵的痛苦,怀着侥幸心理期待事情的好转。但是,这样的婚姻障碍很难自行化解的。
心理援助:他们的婚姻是有希望的“那么,我该怎么办?”随着我们的沟通,少妇的情绪安静下来,开始理性而现实地思考。
“你有两种选择。”我建议说,“如果不能改变又不能承受现状,那么,只能和小海第一任妻子一样放弃这桩婚姻了。”
“我不想放弃,我想挽救。”
“如果打算挽救婚姻,那么,必须对你们婆媳的争夺战有充分的认识。”我说,“从前面的故事看,你丈夫其实是值得同情的,他在母子关系上是被动而不能自主的。他很可能也想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至少不完全拒绝夫妻感情,只是由于惯性不能很好地摆脱母子依恋。”
“您说的对,我能感受到这一点。”少妇似乎有了新发现。
“所以,首先要对丈夫有所理解,并抓住他身上哪怕很微小的积极因素,增进你们的夫妻感情,而不是争吵或冷战。还有,就是对婆婆的理解和同情。这样在处理日常的家庭关系中就会比较得当。这当然需要你付出很多的努力。”我谈了很多很多,尽可能地给少妇以心理支持。
我知道,在这场婆媳争夺战中,小海的醒悟和自救是关键。小海第一次婚姻破裂后,所以谈了几个对象,所以接受第二次婚姻,表明他其实也有自救的潜在愿望。假如小海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积极自救,经过足够的努力,现状是可望改变的。于是,我建议说:“你还可以尝试促使你丈夫与我联系。我们的直接沟通可能会更有效。”
结果,少妇的丈夫不愿意来访,而是在一个周六晚上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我们做了较多的沟通。可喜的是小海没有多少阻抗,比较坦率地印证了少妇谈到的情况。并且表示这样的母子关系越来越让自己不开心,很压抑。我指出,在他们母子关系上,母亲的确是主导方面,但是,也无需特别责怪母亲。重要的是从自己做起,积极调整母子关系。一是客观上避免与母亲的亲密接触,二是积极营造夫妻关系,三是从晚辈的角度与妻子一同关爱母亲。小海表示愿意合作和自救。
心理咨询个案,常常给心理咨询师留下遗憾。这,就是一个不知道昀后结局一时也难有完美结局的咨询个案。因为,小海父母的关系难于短期内很好地调整,小海母亲几十年形成的情结也难于很快的化解。但是,只要两个年轻人积极努力,他们的婚姻就可能免于“第三者”的困扰。他们的婚姻是有希望的,这也是他们整个家庭的希望。我默默地祝福着。
后继的思考:母子互恋的后果是可怕的故事可以结束了,我的思绪却还在继续。母子互恋情结并非仅仅存在于结构和功能不健全的家庭。心理咨询的实践一再警示我们,如今在一般家庭中,“母子互恋”现象似乎有蔓延之势。这是为什么?套用弗洛伊德的话,可以说是母亲的“恋子情结”强化了儿子的“恋母情结”,从而导致了“母子互恋情结”。我们的许多家庭中男孩子被格外娇宠:有的男孩子一直与父母同睡一床;还有的男孩子一直与母亲同睡一床,而父亲被冷落一边;也有的中年母亲还津津乐道于母子间的亲昵,说到儿子如何离不开妈妈,说到儿子“赖”在妈妈的床上不走,说到儿子必须抚摸妈妈身体的某些部位才能人睡,口气中似乎是为儿子的“撒娇”而感到幸福,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好。可是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和性意识的萌动,难道男孩子会对母亲——一位成熟的女性的身体无动于衷吗?如果青春期朦胧的性冲动指向自己的母亲,难道不是我们现代人的一种莫大的悲剧吗?
“母子互恋情结”的后果是可怕的。普遍性的危害是严重影响男孩子的个性发展,使男孩子心理幼稚,依赖性强,孤僻不合群,不会与同龄人交往,缺乏男孩子的阳刚之气。而且,在特殊情况下,还会导致成人后的婚恋心理障碍。但愿上面的家庭故事给我们以警醒。
尴尬父女情
一位求询者的尴尬故事我是一名30多岁的职业女性。有个阴影不时地跑出来在我的心里作祟,我不知何时才能走出那个阴暗的记忆。
因为家境小时候我离开了父母,该上学的时候才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很照顾我,但我觉得亲情淡得很。那时,父亲对我也很温和。但谁也没想到,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父亲,竟然对我有了不该有的情欲。父亲经常乘夜间或无人的时候拥抱亲吻我。我现在还记得这样一幅场景:大约我十四五岁的时候,一天中午,父亲借口说,看看我发育怎样,又摸了我,随后给我20元零花钱。每每想起此事,一种羞辱就包围了我。我一直觉得这样不好,但不懂得应该怎样应对这种事。我16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父亲走到我的房间,哭着抱住我,亲吻我,说在这个不幸的家里,从此要和我相依为命了。这时我猛地推开了他。由此,父亲悬崖勒马了,这个家中的持续多年的不堪历史也就彻底结束了。由于父亲没有跨越昀后一道防线,我仍是处女之身。
现在已经30出头的我,并未与父亲断绝亲情。其实,如果没有那段经历,他还是一个关心我的父亲的,我病重的时候他心痛,我独身生活几年中他想方设法托人为我介绍对象,我买房子时,他又帮了不少忙。
但是,多年来,我无法化解这个心结,它不时地跑出来,勾起我的自卑和绝望。这件事使我经常对男性缺乏信任。我想,一个做父亲的人都会如此欺骗玩弄自己的女儿,是否男人的本性中就有这样自私和残暴的劣根?而一些令人敬重的男人,也许不过是生活没有给他机会犯这样毛病?
现在,我的哥哥弟弟家境都不十分好,再婚又离婚的父亲说过几次晚年要和我住在一起,希望我管他的晚年生活。现在他已经是个年近七十的老人。无论从他给我的养育和帮助来说,还是从我的自身人格来说,我难以作出不养老人的决定。但是,每当和父亲生活在一起,那些阴影出现的次数就会明显地增多,我就感到尴尬,而且,我心中对父亲没有什么尊敬之意。这几个月父亲回老家探亲去了,那些阴影就很少来敲门了。
还有一些事情也有必要和您谈谈。我18岁的时候父亲安排我去上班,但我和父亲大吵了一场,坚决按自己的意愿报考了离家很远很远的一个大学。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偏偏以前的阴影鲜明起来。大二时,我因病住进了医院。医护人员给我关怀和同情,让我一直心怀感激。这次经历中唯一的伤痛是我住院期间,学校给家人发了几次电报,父亲却不去看我。多年以后我问及此事,父亲的解释是去距离太远,去一趟要花好多钱,家里不去学校里也不能不管。马老师,您说面对这样的“亲情”,我怎能不失望?在亲情让我心寒的同时,我觉得社会帮助了我,我要回报社会。
我现在工作生活比较稳定,有自己的追求,虽然独身,但爱好广泛。大多数情况下,我对生活是积极乐观的。但是,不堪回首的往事,隔一段日子,就来敲门。到底我该怎样看待这些事情,我该怎样安排未来的生活,请您给我一些建议好吗?
心理咨询师的艰难援助
对你特殊而尴尬的遭遇,深表理解。仔细分析,你面对的是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认识你们父女之间过去的往事。
心理咨询师不是道德家,简单的道德评判也不是心理咨询的主旨,心理咨询是为了帮求询者看清当事人的心路历程寻求心理自救。你们父女过去的那段经历属于性对象取向的偏移和倒错,的确潜藏着很大的危险。
人类开始的婚姻就是杂婚,没有什么界限,不论什么血缘的。是后来世世代代的生活让人知道了性关系应该有所禁忌。于是,亲子之间的性行为在社会规范中被禁止了。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的理性的产物。于是,人的可能指向亲子的性本能的神经联系被抑制了。于是,在常态下亲子之间不会有性的冲动和欲望。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还会被激活。
人的内心世界是很复杂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人的意识活动是人格力量相互作用的一种产物。“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贮存了包括性的本能欲望;而“自我”既可感受内心环境,又可感受外部世界,是人格的主宰,它可以判断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哪些欲望可以得到满足,哪些欲望要封锁在潜意识中;而“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也就是常说的良心和理性,它是人格结构中的昀高监督和惩罚体系。心理常态下,“自我”和“超我”忠于职守,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人的内心世界中本我、自我、超我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人的内心得以安宁。但当处于异常情境和心态下,人的心理平衡机制遭到破坏,意识能力降低,自我、超我的力量削弱,无法认真履行“监察官”的职责,而“本我”里被封锁的包括性在内的欲望强烈地寻求释放,自我、超我无法阻挡本我的冲击,于是以前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性取向就会出现混乱。就家庭方面的情境诱因说,单亲家庭、夫妻长期性失谐、居住条件差以及亲子过分亲密,常常诱发性取向的混乱。就你们的情况说,由你母亲的病世推测,很可能你母亲的身体一向不好,他们的夫妻性生活存在障碍,使你父亲长期生活在性压抑状态,于是出现性取向的偏移和错位,父女亲情之中有了带有情欲的成份。
当然,其间的主要责任在父亲。可恕我直言,你不是纯粹被动的。在长达几年的接触中,你所以没有拒绝,一是你对亲情的渴望,你从小离家,感到亲情淡薄,父亲的亲近正好补偿和满足了你对亲情的需要。后来你长大了,心中有了性的萌动,于是又隐隐地有了一种新的体验。这种带有性成份的需要与对亲情的依恋需要搀杂在一起,让你不知如何应对,采取了默许和接受,这对你父亲无异于一种鼓励。你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不必自责。这样分析,只是想说明,你父亲当时并非存心迫害女儿,他只是面对一个误区,稍有外力的救助就会猛醒。你的唯一的一次猛推,父亲就悬崖勒马便证明了这一点。你的彻底拒绝让他的“父亲”角色心理又占了上峰,“自我”和“超我”恢复了对“本我”的监督职责。所以,一般遇到这类情况,女儿坚决说‘不’,往往就成了关键一步。马老师为你果敢坚定地拒绝而欣慰。是你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父亲,拯救了家庭。
二是如何处理现在你们的父女关系。
你对父亲的怨情,马老师能够理解。但是,假如你父母的夫妻性生活确有障碍,而你父亲又没有放弃婚姻,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交流,以你现在的年龄不难理解,其实父亲是可以理解的,是值得同情的。而且,在你母亲去世前后,他都履行着自己的责任,默默地承受着一般人难以想像的压力,支撑着这个家,他该有多么的艰难?如此想来,父亲甚至是值得敬重的。再说,遭遇到你唯一的一次拒绝之后他便悬崖勒马,而后又给你那么多的帮助,尽着一个父亲的职责。致于你在外地住院时,父亲没有去看你,是否父亲也在回避与你的近距离接触?是否还在为当初的争吵而赌气?是否还有其他难言的缘由?即使按父亲的解释,虽说难免托词,但也不失为可以接受的一种理由。真正理解了父亲,你也许可以感受到他心中的亲情,或者至少你会感到年老父亲的可怜。人是很复杂的,具有多面性。父亲不免有过可气可恼的一面,但也有可怜,甚至可爱可敬的一面。总之,父亲的过去是可以原谅的,父亲的现在是应该接纳的。况且,曾经的往事一定让他深深地忏悔,他心中肯定没有泯灭对女儿的亲情;况且,他已经年近七旬,未来的日子里,风烛残年的生活确实到了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况且,即使不共代戴天的仇敌,也有握手言和的时候;况且,你又是心存善念时时准备回报社会的人。如此说来,对于养育了自己,给自己很多帮助的父亲,你怎能忍心对他的老年生活坐视不管?
不错,你还有弟兄,一般来说父母多是和儿子在一起,靠儿子养老。说到赡养老人的具体事宜,你们弟兄姐妹自然也可以好好商量。但是,果真面对风烛残年的父亲坐视不管,扪心自问,你也会感到单凭过去的往事不能自圆其说,不能心安理得,甚至你会扪心自问:我这样是否一种推卸责任的托词?如此,你心中就会留下一个终生难以磨灭的心结了。不用说亲情还在,不用说父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就是对冤家,冤冤相报也是永无宁日,永无宁静的心。还是心存宽恕吧。宽恕别人,其实也是善待自己。因为宽恕别人,自己的心灵才有安宁和幸福!
如果原谅了父亲的过去,如果能够接纳和照顾父亲的晚年,这本身就是化解心结,让阴云飘散的昀好的办法。因为这样,在你心中父亲完全是一位需要关照的老人了,而你就会为自己回报养育之恩而心地坦然,阳光就会越来越充盈你的心。
昀后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未来。
过去的经历让你对男人不信任,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对男人的看法是以偏概全。这是你的思维过分概括化的反应。所谓过分概括化,这是指仅仅根据非常片面的根本没有反应事物本质的信息就作出概括。你由一次特殊经历中对男人的感受,推想所有的男人。然而,一叶有时未必能知秋,一个麻雀并不代表整个夏天。你需要多视角看事物,看看事情别的方面,就知道以偏概全不可取。当年,你拒绝父亲是一种义举,但不等于要拒绝所有男人。再有,你拒绝男人,也是因为你不能接纳自己。其实,你不必自责,更不必自卑,你同样是一个好女人。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马老师也为你的爱好广泛,积极乐观的生活而欣慰。但是,马老师以为,如果你不再以偏概全,如果你真正接纳了自己,你就会对男人开放自己的心,就会接纳一个可以相伴终生的男人。这样,你的生活就会多一份希望。
如果我们的沟通可以帮助你换一种角度来思考,马老师就倍感欣慰了。因为这样你会重新审视和营造自己的未来。深深地祝福!
昀后我想说,但愿上面的话也会帮助身为父亲的人看清自己的心,即使到了老年也该为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负责,让自己多一份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