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32864500000094

第94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被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尤其是《牡丹亭》影响最大,作品问世后,盛行一时,许多人为之倾倒。

戏剧家生平

汤显祖(1550~1616年),明代末期戏曲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

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汤显祖21岁中举人。按他的才华,本可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但是,明代社会科举制度已经腐败,考试成了上层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成为确定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而不以才学论人。万历年间汤显祖参加科举考试,当朝首辅张居正准备安排他的儿子取中进士,但为了掩人耳目,又想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他听说海内才子无过于汤显祖等人,就派亲信去笼络。声言只要肯同宰相合作,就允许汤显祖等中在头几名。以宰相之威势,加以许多诱惑,很多人出卖了自己,果然高中;但汤显祖却洁身自好,不受笼络。结果名落孙山。由于得罪张居正,因此在张氏当权的岁月里,他一直不被录用。后来张居正病死,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担任首辅,曾许他以翰林的地位,但都被他拒绝了。

34岁,汤显祖才中进士,先在礼部观政(见习),次年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担任这个没有实权的小官长达七年时间。当时南京却是文人荟萃之地,戏曲家有徐霖、陈大声、何良俊、金在衡、臧懋循诸名家。汤显祖在此,一面以诗文、词曲同一些人切磋唱和,一面研究学问,作书中蠹鱼。虽至夜半,书声琅琅不绝于口。别人问他:“老博士何为嗜书?”答曰:“吾读书不问博士非博士。”

牡丹亭

汤显祖始作《紫箫记》,因被时人议为影射“秉国首揆”而辍笔。但他志向未泯,十年后又改为《紫钗记》,由此一发而不可止,后来他弃官返乡后作《牡丹亭》,接着完成《南柯记》和《邯郸记》,在这四出戏剧中以《牡丹亭》对后世影响最大。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汤显祖在本剧《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故事说,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牡丹亭》问世后,盛行一时,使许多人为之倾倒。汤显祖的《滕王阁看王有信演〈牡丹亭〉》诗中写道:“愁来一座更衣起,江树沉沉天汉斜。”汤显祖还从朋友处得知娄江女读者俞二娘看了《牡丹亭》断肠而死,他写了《哭娄江女子》诗,其中写道:“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相传《牡丹亭》还使女伶人商小伶伤心而亡,这些都说明《牡丹亭》有着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

延伸阅读

俞二娘

娄江有个女子叫俞二娘,秀慧而且擅长诗文,但是没有合适的人所嫁。喜欢读《牡丹亭》,每次读书都用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常常废寝忘食,伤心不已。深感自己不如意的命运也像杜丽娘一样,终日郁郁寡欢,最后“断肠而死”。临终前从纤手中滑落的,正是《牡丹亭》的初版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