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32864500000008

第8章 孙过庭:书论双绝

孙过庭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他的书法师法二王,工楷书、行书、草书。他的《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上一篇划时代的论著,在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书家生平

孙过庭(648~703年)唐朝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虔礼,其籍贯有二说: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称他为富阳人,但他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历任参军之职。陈子昂曾经为他撰写墓志铭,说他很有才华,并有大志。但生平不甚得意,后暴疾死于洛阳植业里客舍。

艺术风范

孙过庭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他的书法师法二王,工楷书、行书、草书,张怀瓘《书断》评其书:“草书宪章二王(羲之、献之),工于用笔, 隽拔刚断,尚异好奇,凌越险阻,然所谓少功用,有天材。”又称:“尝作《运笔论》,亦得书之旨趣。”孙过庭还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唐高宗曾说,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王羲之、王献之,足见其逼真。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他把孙过庭的书迹,比作钟繇,可见对孙氏的书法造诣的推崇。

孙过庭的书法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宋米芾评道:“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清朱履贞:“惟孙虔礼草书《书谱》,全法右军,而三千七百馀言,一气贯注,笔致具存,实为草书至宝。”王世贞云:“《书谱》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之势。”从后世名家争相评论孙氏的书法来看,其影响之深远,可谓大矣。

《书谱》

孙过庭精于书法理论,他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有感于汉唐以来诸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或重述旧章,了不殊于既往;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徒使繁者弥繁,阙者仍阙。”因而撰写了《书谱》一书,深得书法之旨趣。《书谱》有刻本和墨迹本两种。《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书中对书体的特质、运笔的技巧,书学的流派,学书的经验等等,都不乏精辟的论述,被历来学习者奉为典范。

《书谱》通篇都以草书写成,洋洋数千言,首尾一致,虽然是文稿,却不失书法之佳作。作者不仅对自汉末以来的各大家书法做了深入的研究,而且从“志学之年”就开始笃志临池,有着极其深厚的功底,所以他既能很好地继承了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等前辈的传统,又能够综合众妙,别出新意,务华美而不委靡,追放逸而不粗野,较好地实现了“古质”与“今妍”的中和与典雅。在形式上此帖草法规范,字的大小变化不大,且上下字笔道极少牵连,是初学草书的好范本。

《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延伸阅读

《书谱序》与《书谱》

《书谱序》一名《运笔论》,撰于垂拱三年(687年),是一篇杰出的书法理论文章。从宋人题鉴可知,这只是一篇序文,正文已,或未写完。内容包括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等六个部分。文思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论点,如学书三阶段、创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为学书者所引用和称道。

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可见此《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