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32864500000054

第54章 扬州八怪:泼墨写意,抒发性灵

扬州八怪,或称“扬州画派”,这个书画群体的形成与以画院为正统的书画流派截然不同。他们的作品突破了当时占正统地位“画院派”的条条框框,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开创了新画风。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的画家并不止八人,约有十六、七人,“八”并非确数。按最早的记载有:金农、黄慎、郑燮、李、李方膺、汪士慎 、高翔和罗聘。之所以称他们“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再加上大都个性独特,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

画家概况

金农(14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才开始作画,一生都穷困潦倒。他擅长画花鸟、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墨梅。他的画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造型拙朴、奇古,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

黄慎(1687~1768年),字恭懋,号瘿瓢,福建宁化人。他自幼家庭贫困,但是刻苦学习,以学习怀素的书法为傲,因而以草书入画,自创风格,擅长粗笔写意,其人物画所取得的造诣最高。作品多以神仙佛道为题材,也有不少反映社会下层人物生活的作品,作品有《醉眠图》、《苏武牧羊图》等。

(1686~1762年),字宗扬,号复堂,江苏兴化人。他从小就酷爱绘画,十六岁就小有名气。他曾经担任过山东滕州知县。在绘画方面,他受徐谓、石涛影响较大,画风粗放,不拘法度,泼墨淋漓,设色清雅,以“水墨融成奇趣”。作品有《秋葵图》、《松柏兰石图》。

李方膺(1695~1755年)字虬仲,号晴江,江苏南通人。曾经担任县令、知府约二十年,和金农、郑板桥关系十分密切,擅长画松、竹、梅、兰,晚年专门画梅自喻。他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此幅梅花又一般,并无曲笔要人看。画家不解随时俗,毫气横行列笔端。”他的作品有《游鱼图》、《潇湘风竹图》等。

高翔(1688~1753年),字凤翰,号西唐,扬州人。高翔生活清苦,性格孤傲,一生敬佩石涛,善画山水、花鸟,喜画疏枝梅花,作品有《弹指阁图》等。

汪士慎(1685~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安徽休宁人。小的时候家中品行,在扬州居住时以卖画为生,安贫乐道,精研艺术,擅长画梅。他与金农、高翔、罗聘被时人称“四大画梅高手”,作品有《墨梅图》等。

罗聘(1733~1799年),字循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迁居扬州。他是金农的弟子,在“八怪”中,年辈最小,但见识很高,落笔不凡。他终生不仕,以卖画为生,一生潦倒。作品有《鬼趣图》、《醉钟馗图》等。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经担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开仓赈济灾民而得罪了上司,于是愤然辞官还家,在扬州卖画为生。他诗书画造诣俱高,擅长画竹、兰、石。他还创造了一种集真、草、隶、篆于一体的六分半书体,人称“乱石铺街”体。他非常崇尚明代画家徐渭,自号“青藤门下走狗”。

艺术成就及影响

“扬州八怪”的艺术大都取材花鸟,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方式。他们在创作中重视个性,力求创新,不同程度地突破传统美学规范,带有某些反传统的意义,作品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他们开创了画坛上新的局面,为花鸟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延伸阅读

扬州八怪真的长得很丑吗?

在扬州当地还流传这一种说法:“扬州八怪”是指扬州地区的“丑八怪”。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接受,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这种行为使得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