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32864500000044

第44章 仇英:神采飞动,精丽艳逸

元代和明代是中国绘画推崇逸品的时期,写意山水和大写意花鸟的出现,让中国绘画进入追求笔墨书写性的时代。仇英的画是追求绘画性的、是不入逸品的;但在有明一代,能承宋代院体之工而入神妙境界的唯有仇英。

画家生平

仇英(1498~1552年)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又号十洲仙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仇英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专业绘画。年轻时由于擅长绘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徵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徵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画入微。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和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徵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宋山水画的传统;唐寅以山水、人物见长;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著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徵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自成风格。

艺术成就

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辨真假。他的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

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臻妙”。明代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笔力刚健,尤其擅长临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其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价他的工笔仕女画,认为他画中的人物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仇英的代表作有《竹林品古》、《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仕女立轴》、《仕女》等。

延伸阅读

《玉洞仙源图》

《玉洞仙源图》是仇英传世的大青绿山水代表作之一。细劲的铁线勾出蒸腾的云雾,把山分成了三段,这一手法和荆、关、李、郭等不同,直取隋唐画法。他用“留白”减少了画面着色的面积,而绢的底色,正可用以调节、平衡浓艳的石青、石绿色对视觉的冲击。山顶峰峦间,有琼楼隐现于林中,而半山的溪流中有水阁筑其上。山下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有溪水从洞中流出,洞外坡石上,有一个高士面溪盘膝,停琴静息,松柏围绕,宁静祥瑞。但主人并不孤寂,背后有侍童或煮茶,或端盘,或陈设,溪桥上有侍童正在过桥。仇英长期与文人交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故而创作了大量以文人生活——如读书、弹琴、赏泉、论画等为题材的画。然而他来自民间,他让高士隐居的山林充满了绚丽斑斓的色彩,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