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32863000000008

第8章 缤纷春秋看《左传》

《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影响,是先秦同时期的其他历史著作所无法比拟的。其题材、叙事方法、写人艺术和纯熟精美的语言,都为后世史传文学,小说、诗歌、戏剧的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影响甚为深远。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原名《左氏春秋》,汉人也有称《春秋古文》、《左氏传》。《左传》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在《春秋》经文基础上,进一步补叙其历史事件原委,全书的体例、思想体系也大体与《春秋》一脉相承。

传说《左传》的作者是和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左丘明(公元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曾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家,同时也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记事详细的编年体断代史,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它系统而具体地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风俗等内容,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诸如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残暴荒淫行为、列国间的频繁战争;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

《左传》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其文学成就,首先体现在善于叙事上。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顺叙、倒叙、补叙、插叙、陪叙、明叙、带叙等20余种,奇正变化,神妙难测。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是写战争。作者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总是围绕某一主题,侧重描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关的情节,从而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著名的“崤之战”、“城濮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等大抵如此。另外,在战事叙写中,作者还善于穿插细节,以烘托气氛,增添波澜,交代重大契机。如“邲之战”写晋军战败逃亡济河争舟的细节即是一例。

《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而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语言中的外交辞令,许多都堪称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对齐侯、展喜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论鼎、吕相绝秦等,或委曲婉转、陈述利害,或辞令激切、语挟风霜,均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左传》还记录了春秋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从盛大的祭典、燕享,到等级森严的宗法和礼制。从婚丧嫁娶等各种风俗,到名目繁多的奉祀、禁忌。并且,节气时令、天灾水害、星象历法、地理沿革各方面,《左传》也都有所著录。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足以称之为春秋时代的“百科全书”。

延伸阅读

《左传》作者探讨

《左传》中叙述孔子之言时多称孔子之字“仲尼”,而孔子学生在《论语》中都是尊称其师为“子”,从未称字,所以“仲尼”之称应为孔子之好友所称孔子。好友是什么人?可能就是左丘明。《左传》深得《春秋》之微言大义,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由此看来,其人必亲与夫子论史,而深明夫子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