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32863000000005

第5章 韩非子与《韩非子》

《韩非子》一书是法家经典著作,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那些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身为贵族的韩非子从小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于是,他在弱冠之年便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游历天下,最终投师于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荀子。荀况在齐国讲学时,门徒不可胜数,其中有两位著名人物,一位是后任秦国丞相的李斯,一位就是韩非子。韩非子为人正直,天资聪慧又勤学不怠,因而他的老师放言“帝王之术非韩非不能大,法家之思非韩非不能广”。

韩非子生于战国七雄纷争之世,在战国七雄中,韩国是最弱小的国家,他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寄希望于韩王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这使他孤独悲观,大失所望。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读了他的文章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可谓推崇备至,仰慕已极。但秦王却不知这两篇文章是谁所写,于是便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的著作。

秦王为了见到韩非,便急切下令攻打韩国。韩王本来不任用韩非,在形势急迫的情况下,便派韩非出使秦国。

秦王见到韩非,非常高兴,然而韩非却未被信任和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王政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地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信以为然,就把韩非交给法官审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王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秦王后来感到懊悔,派人赦免他,但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子》一书文体丰富多样,突出特点是犀利峻峭。法家人物大都以严刻寡恩,敢于直言著称,韩非尤为如此。他总是以冷峻严酷的目光去剖析现实,大胆暴露各种人物的思想行为,敢于毫不掩饰地发表真实见解,有一种激切凌厉之气。

韩非擅长创作寓言故事,并通过这些故事来述说自己的政治观点。《韩非子》一书当中,共汇集寓言故事300多则,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曾子杀猪等,它们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瑰宝而代代相传。

知识小百科

韩非子与李斯

韩非子和李斯是同学,关于韩非与李斯的恩怨,数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喜欢纠结的公案。主要有两种言辞,一种是说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学,怕他在秦始皇面前得宠,而抢走自己的位置,不能继续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另有一说是当日所谓“陷害”韩非的并不是只有李斯,史上留下名字的还有一个姚贾。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关系秦内部政治集团与阶级利益牵扯的原因,而绝非李斯与韩非私人恩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