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32863000000045

第45章 诗仙李白

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有着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恢宏的气势引人入胜,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世誉为“诗仙”。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绵州昌隆 (今四川江油)人。受道家影响较深,诗有仙气,人称“诗仙”。他是唐代诗坛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5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故号青莲居士。开元14年(726年),李白出蜀远游。李白在蜀中漫游时,曾登峨嵋、青城等名山,写下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和《峨嵋山月歌》等诗篇,显露出了李白早年的才华。

当时,80余岁的著名诗人、太子宾客贺知章在长安与李白相会,遂称其为“谪仙人”,经过贺知章的褒扬,李白的名声顿时传遍京师。唐玄宗非常隆重地召见了他,但玄宗只是十分欣赏他的诗句,将他当作—个点缀“太平盛世”的文学侍从,任命他为“供奉翰林”,却没有任何实际职位。

一日,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在沉香亭赏花,召翰林李白吟诗助兴。李白酒醉,命宦官高力士为其磨墨拂纸,即席写就《清平调》三首,李隆基看了诗很高兴,赐饮。李白借着酒劲,叫高力士为他脱靴,加以奚落。高力士是大太监,靴是给他脱了,但从此记恨在心。后来他在杨玉环面前捣鬼,诋毁李白。原来李白有一首诗云“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在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中所用的典故飞燕,是赵飞燕。本来李白是用飞燕新妆比喻名花凝香,并没有讽刺杨贵妃的意思。高力士却说诗中的赵飞燕就是指杨贵妃,是故意侮辱她。杨贵妃“恍然大悟”,非常恼火,便在玄宗面前讲了李白的坏话。

李白渐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同时,他那种“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的傲然态度也令权贵们嫉妒与恼怒。因而权贵们对其百般谗毁,玄宗也逐渐疏远李白。李白意识到“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彷往庭阙下,叹息光阴逝”,于是上书请求回乡,玄宗很快赐金放他回去了。

761年,李白准备跟着李光弼追击史朝义,但因病中途返回。第二年他在当涂(今属安徽)其堂叔李阳冰家中因饮酒过度醉逝。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李白一生关心国事,不满黑暗现实,希望为国立功,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李白还有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从李白的诗歌中汲取营养,进行创作。

延伸阅读

李白作品名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