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32863000000012

第12章 枚乘与《七发》

西汉文豪枚乘所作的《七发》,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摹拟,在赋体文学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

枚乘(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40年),西汉辞赋家,字叔,淮安(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

枚乘从小酷爱文学,以善写汉赋而知名。先在广陵吴王刘濞宫中当文学侍从,得知吴王欲谋反,上书劝阻,不从,便离去。投奔梁孝王刘武,颇受尊重。景帝知其名,任命他为弘农郡都尉。他只爱文学,不愿为官,“以病去官”。复至梁国,与梁孝王的门客庄忌、邹阳等交游,作赋论文。梁孝王死后,宾客星散,枚乘便回淮安。武帝即位后,钦慕他的文名,立即请他赴京城长安,因年老体衰,死于道中。

枚乘著有汉赋9篇,文2篇。《七发》是其代表作,全赋假说楚太子有病,吴客往见,说音乐、饮食、车马、田猎等七事以启发之。上承楚辞铺陈夸饰的传统,下开一代文体汉赋的先河,在文学上极有影响,仿作者很多,如张衡的《七辨》、曹植的《七启》等,被后人称之为“七体”。

《七发》是一篇讽喻性作品,作者对自己的见地充满了自信,对其所要表现的对象善于作淋漓尽致的描写,以至于使文章具有充溢的气势和舒展的意象。作品讽喻的意图在主客对话间表现得清楚明白。赋中以互相问答的形式构成八段文字。首段为序,借吴客之口,分析了楚太子患病的缘由:贪逸享乐、荒淫奢侈的宫廷生活所造成,指出这种病非药灸所能治,唯有“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第二至八段,即写吴客以七种办法启发太子,为他去病。前六种是为他描述音乐之美、饮食之丰、马车之盛、宫苑之宏深、田猎之壮阔、观涛之娱目舒心,结果都不管用。最后吴客向太子推荐文学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作品的主旨在于揭示贵族腐朽生活的戕害人身,提出了应重用文学方术之士的主张。

《七发》在赋的发展过程中地位非常重要,在写作方法上,枚乘采用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下的问答体,内容也以铺陈的描写事物为主,不同与楚辞中通过自然景物和社会事件,描写作者自身感受抒发情感的风格。汉代后来的大赋都继承了《七发》的风格,多采用这种问答体,对事物进行不遗余力的铺陈描写。

枚乘的《七发》是赋中之精品,属于承接楚屈原赋与汉贾谊、司马相如赋的中间者。在枚乘之前的楚赋,主要是诗歌体,而他则开创了散文体的赋的先河。枚乘为梁园文学的杰出作家,其《七发》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

《七发》一文以观潮的描写最为精彩,宋玉《高唐赋》也有对于山洪爆发场面生动逼真的描写,二者的描写对象相似,而且都铺陈得非常充分。然而,枚乘成功地突破了宋玉所采用的客观的描写手法,而把潮水写成一支声势显赫的军阵。他从形貌、动态、气势、声威各方面加以比较,多角度展现潮水与军阵之间近乎神似的相通之处。枚乘对潮水的描写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人的主观精神贯注于自然,使自然的再现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因而有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

延伸阅读

枚乘之子枚皋

枚乘有庶子枚皋,字少孺,也是当时有名的汉赋作家,据《汉书》记载,他作有汉赋120篇。枚皋深受父亲熏陶,自幼爱好文学,并且善于辞赋。17岁那年,他上书梁共王,梁共王非常赏识他的才学,便召他为郎。枚皋才思敏捷,下笔立就,深得汉武帝的宠爱。今淮安河下有枚亭、枚公河、枚里街,皆为纪念枚氏父子。